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翠兰

张翠兰

(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补气活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补气活血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左室短缩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数E/A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补气活血疗法治疗,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可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中医疗法;补气活血;冠心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09-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直接导致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情况,容易造成心肌发生疾病而导致的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1]。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胸痹”的范畴,病机与本虚标实为主,伴有气虚血瘀,治疗上应以活血祛瘀,补气扶正的治疗方法,起到改善心血管状况的作用[2]。本次研究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西医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胸痹的诊断标准[3],排除对本次研究药品严重过敏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观察组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在5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4.6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4年;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在52~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4],包括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片、硝酸甘油等,治疗时间为15天。观察组给予中医补气活血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组方为:黄芪30g,丹参20g,当归15g,川芎、桃仁、红花、党参、枳实各10g,伴有痰浊患者可加胆南星、半夏10g,伴有阳虚患者可加党参、桂枝10g,伴有阴虚患者可加玉竹、麦冬各10g,以上中药用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治疗15天。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包括:左心射血分数、左室短缩率及E/A等。

1.4 疗效评定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5],显效标准: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得到改善,心绞痛发生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标准:患者临床体证及症状明显缓解,心绞痛发生次数在50~80%之间,心功能下降1级,心电图检查存在异常;无效标准: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的。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方数据,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计量资料表示,用百分率进行计数资料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如P<0.05则说明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左室短缩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数E/A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胸痹”的范畴,发病机制与痰浊、血瘀、气滞有直接关系,导致患者心窍不同,会伴有短暂性胸闷胸痛、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疾病,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病因与血脉控制异常有关,应恢复心气的血液流动,使血脉充盈,保证血脉畅通。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胸痹”的范畴,病机与本虚标实为主,伴有气虚血瘀,治疗上应以活血祛瘀,补气扶正的治疗方法,起到改善心血管状况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补气活血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左室短缩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数E/A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应用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方中的黄芪可扶正补气,当归、桃仁可活血化瘀、养心养血,川芎、丹参具有较好的祛瘀作用,并且川芎中的有效成分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方中党参可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红花可有效增加心肌营养,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方中党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血栓;红花可改善心肌营养,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动,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态,同时配合桃仁治疗起到扩张血管内径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6],黄芪可提高机体缺氧耐受情况,改善心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同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可增加血流流动速度、改善心肌收缩力,起到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作用,增加心肌供血量。方中的药物联用可起到益气养血、补气活血的临床效果。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补气活血疗法治疗,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可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8):976-977.

[2]韩雪梅,夏宝林,李科全,等.艾灸预处理配合西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8):1258-1259.

[3]吴翠珊,王善萍,张君隆,等.比较复方丹参滴丸与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25-34.

[4]贾永亮,黄芳艺,张时开,等.中成药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4):533-534.

[5]朱明丹,杜武勋,魏聪聪,等.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中医杂志,2013,54(17):1489-1493.

[6]田静峰,周琦,尚菊菊,等.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治疗状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8):533-534.

论文作者:张翠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