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金昌737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我省医学检验根据实验室规模的大小也逐步实现了四化:实验室操作自动化、试剂多样化、检查方法标准化、床边检查快速化。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亦有不同的病理生理表现。因此,临床医师需对实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检验师与临床医师不断加强沟通。促使医学检验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临床、沟通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02-01
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项目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势,医学检验人员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迎接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临床医护人员同样也需要知识的更新。在医院临床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实验室提供的诊断信息约占所有辅助诊断信息量的70%左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治和保障医疗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意义重大[1]。
1.缺乏“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而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医师开申请单不规范:与临床医师沟通的第一个问题是需要医师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特别是患者存在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检验有关的既往史,以及留取标本和送检标本的时间等。不写临床诊断的、住院号交叉混淆的、为他人搭车检查的、对急诊检查认识模糊的、一张申请单能解决问题而开多张申请单造成申请单混乱复杂的等。
1.2患者检查前准备不充分: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可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因此,医师应嘱咐病人采血前4h内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还应尽量了解病人对刺激物(烟、酒、茶或咖啡)和成瘾性药物的接触史,供评价检验结果时参考。目前经常存在吃药后采集标本的、餐后采集标本的、激烈活动后采集标本的、检查前一天晚上暴饮暴食喝酒而采集标本的、彻夜不休熬夜而采集标本的等。
1.3护士标本采集和运送等环节不严密:标本容器混淆,该需要抗凝的不用抗凝管或选择抗凝管错误等。某些实验项目对采血量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进行凝血因子检查时。需抗凝的血样中,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凝块的可能性增加。微血凝块可能阻塞检测仪器,影响一些检验指标等;采血不规范包括输液同侧采集血样、抗凝血采集后不充分混匀、止血带结扎时间太长等、混用标本管、贴错标签、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能及时送标本、对某些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不了解、一堆检验申请单不知血样该怎么采等。
综上所述,从患者标本采集到发出报告,每个环节都必须准确无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生、护士、实验室医师要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诊断依据,以提高医疗和检验质量,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2.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目的和工作需求,主要采取以下5种方式进行与临床交流。
2.1全院集中授课培训:这主要针对开展新项目和各临床科室存在共性的问题,通过科教科安排全院有时间的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讲座。这种方式我认为在我们基层医院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有二,一是到会人员不会太多,有上班的、休息的、办事的等;二是到会人员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定很高。
2.2各科医护人员集中交流:医院各科几乎每天早晨都要进行交班,把需要交流的内容整理好,突出简洁、明了、易懂、有趣,利用很短的时间达到时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方法效果最好,人员齐、内容精,真正可以互动和交流,切实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院在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比较理想。
2.3与各科医疗组或护理组人员单独交流:对于医护人员存在的护士或者医生单方面的问题,主要通过科主任或护士长组织单独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如:护士该如何进行标本运送和交接,只要对护士进行讲解就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了。
2.4和个别医护人员单独交流:对一些个性的问题,如输血申请单个别医生项目填写不全、住院号交叉混淆填写的、个别护士送标本不当面交接的等,这是个别医护人员的个性问题,只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同类问题以后就会很少发生了。
2.5利用医院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现在是网络化时代,各二级以上医院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化建设,可以借助科室—医院网络平台发布一些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都了解的信息。现在各二级以上医院都已经对LIS与HIS并网,这对我们与临床沟通又架起了更快捷的桥梁。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一些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等。
3.加强交流后的效果:进行相互交流的目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为了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二是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发挥作用,促使检验学科快速发展;三是为了保证检验项目和结果的有效性。
总之,通过与临床交流,我深刻的体会到,科室间的矛盾少了、工作中的摩擦少了、医疗安全隐患少了、检验科的地位高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多交流、多总结,这样即保证了医疗安全,又促进了检验学科的发展还提升了检验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从玉隆,“实验室与临床交流”关系医疗安全,〔J〕健康报,2010.11.29.第8754期.第5版。
作者简介:李臣,男,1973.10,汉族,本科学历,主任检验技师职称,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工作
论文作者:李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标本论文; 申请单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医师论文; 实验室论文; 医院论文; 项目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