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其分成对照组(n=50例)与观察组(n=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对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对比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32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非常满意20例,满意21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82%,两组满意度相差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8182,p=0.0090)。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透析护理不当,发生率为2%;按照医嘱处理不当;发生率为2%,1例护理投诉、4%的不规范护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透析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按照医嘱处理不当;发生率12%,5例护理投诉、16%的不规范护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透析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
在常规的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常有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所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和对探视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事件或被投诉的事件[1]。为此,对风险事件如何进行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系数,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之一。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程序,利用管理章程进行识别潜在的风险,同时评估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本次研究笔者对所在的透析中心,采用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入选本次研究的血液透析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奇数偶数其分成对照组(n=50例)与观察组(n=5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患者年龄21~ 65岁,中位年龄(38.2±4.3)岁;透析频率为每周1~3次,平均(2.1±0.4)次/周;原发病: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肾衰竭3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5例,男性25例;患者年龄20岁~65岁,中位年龄(37.6±4.1)岁;透析频率为每周1~3次,平均(2.3±0.4)次/周;原发病: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衰竭32例;所有透析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血液透析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如下;
1.2.1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总结既往血液透析过程中已出现过得护理风险和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纠正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签字制度,同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进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能及时有效的认真执行。
1.2.2加强护理培训 加强对血液透析操作者的风险教育和各项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加强其责任心,减少由于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等人为因数所造成的透析风险事件。确保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避免由于多次穿刺所引发的内屡血肿和鼻塞现象。同时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操作和各项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透析用品。
1.2.3制订应急预案 制订合理的科学的应急预案应依据科室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透析工作的情况而制定,有效预防应急事件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如透析机故障发生故障、停电、透析者严重不良反应等。
1.2.4护理过程管理 ①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人员巡视频度,敦促护理人员仔细观察透析者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状况和插管部位的导管是否有移位等情况发生,以及透析器是否正常运转和是否存在凝血现象,同时核对肝素追加量是否准确等。②在进行内屡穿刺时需用胶布固定,静脉穿管时给予换药固定,有效避免穿刺部位发生感染和穿刺针脱落。③为了准确计算透析者的干体重,应监测透析者在透析前、后体重变化情况,为超滤脱水治疗提供科学的指标,有效避免透析失衡的发生。④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透析者的主诉,密切关注透析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当透析者出现心悸、耳鸣、出汗、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出现严重症状。⑤在透析前应采用生理盐水彻底预冲透析器及透析管路,确保透析器的闭路循环,从而避免发生热原反应。⑥必须严格遵守规范配血和输血流程,同时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必须做到分开保存透析者之间的血液和血液标本,有效避免错输血液或者血液错放等情况发生。
1.2.5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对透析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力度,向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反馈治疗情况及治疗进展情况,以免因沟通不良导致医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透析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对护理过程中5个方进行统计,如透析护理不当、意外事件、按照医嘱处理不当、护理投诉、不规范护理。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2],分为3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32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非常满意20例,满意21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82%,两组满意度相差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8182,p=0.0090)。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透析护理不当,发生率为2%;按照医嘱处理不当;发生率为2%,1例护理投诉、4%的不规范护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透析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按照医嘱处理不当;发生率12%,5例护理投诉、16%的不规范护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是有创的一种透析疗法,在透析操作过程中相当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很好的护理配合。血液透析对象绝大多数为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和急性药物毒物中毒者,透析者均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等特点,与此同时透析者身体状况较差,随时均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医疗意外事件等情况的发生[3]。血液透析是通过人工方法处理体内的血液,进而实现净化透析者体内血液的目的,由于体内的血液与医疗器械存在直接接触,同时静脉血管进行反复多次的动穿刺或长时间深静脉置管等操作,极易引起并发症。因此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透析机和相关仪器操作情况将直接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应强化血液透析风险管理至关重要[4]。
在常规的护理管理工作中主要针对的是个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对护理制度管理工作及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加以重视。常规的护理管理仅对风险发生后起到一定作用,较难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首先建立全面的血液透析管理及操作规章制度,然后规范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不断提高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大幅度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5]。另外,加强医护人员业务技术培训,能有效降低由于技能因素所造成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在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透析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鲍晓勤.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交通医学,2016,30(3):292-293.
[2]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3]崔红丽,王锋利.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32-233.
[4]韩冬云.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有效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36.
[5]李静.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99-3000
论文作者:罗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血液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事件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