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家庭作业样本分析的阅读教学思考&以老王教学为例_老王论文

基于学生作业样本分析的阅读教学反思——以《老王》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为例论文,样本论文,老王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它具有复习、巩固、深化知识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它也是检测与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的检测和评估作用往往被语文教师忽视。如何正确发挥作业的检测评估作用,通过作业的反馈来观照阅读教学的效果,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老王》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完成的作业样本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联。

      一、学生作业样本的基本状况

      笔者在教授《老王》这一课后,布置了这样两道作业:

      ①文章第10段中写到鸡蛋时,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

      ②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的想法,并说说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笔者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两个班一共89人的答题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以及结合学生的具体答题状况,我了解到,第一题只有25%左右的学生能够比较清晰而完整地回答,大部分学生只能答“老王没有多得数不完的鸡蛋”,却无法说清楚作者说老王有多得数不完的鸡蛋的意图,多数学生只会笼统地回答“这体现了老王的善良”,所以,第一题的答题情况很不乐观。而第二题仅有22%的学生能够清楚老王收钱举动的内涵和适当揣摩老王的心理,大部分学生只能停留在老王是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的,但是不能讲清楚老王收钱的初衷,在揣摩老王的心理表述上也不够贴切。

      从两个班级学生作业中抽取三个梯度的学生作业样本:

      回答内容完整:老王生活困窘,没有“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者这样说,指的是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心意,数不完的是“心意和情谊”。

      回答部分正确:老王都病成这样了,还给我们送鸡蛋和香油,还记着我们,写出了老王对我们一家的好。

      回答不正确:这表明了作者的善良。

      回答内容完整:老王知道杨绛领受他的谢意,他拿钱,是想让杨绛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东西。他心里会想:唉,我时日无多了,我也早已把你们当作我的亲人了……

      回答部分正确:老王知道杨绛接受谢意并明白他的举动没有恶意。

      回答不正确:老王拿钱也许是出于对“我”的同情吧!

      按照常理推测,这两道题对学生来说应该不算难题,而且在教学中也讨论了相关内容,但是为什么答题的准确率这么低?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答不出来,除了粗心、随意、审题不清等惯常的原因之外,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独立阅读和对信息的有效整合,缺少整体把握的意识。在做阅读题时,要么凭借上课时的印象和笔记,机械地将答案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要么问题答案偏离题意,过于笼统,无法准确而全面地进行回答。这些问题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笔者回顾与反思了自己从备课到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发现了“教”与“学”之间有诸多不协调的地方。

      二、教学过程回顾

      (一)依据体式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1.文本解读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杨绛先生用平实的语言回顾了在那样一个人性极度扭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一家和车夫老王之间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王的复杂的情感。王荣生老师曾说:散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的独特经验的链接。阅读散文,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所以,散文阅读要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因此,《老王》的教学价值是透过文本细部语言的品味,体悟作者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接触过回忆性散文,初步具备文学性散文的鉴赏能力,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这类文本对于学生而言,很有距离感。因此,笔者让学生先预习,自主阅读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困惑,并写下初读感受。笔者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提问,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础,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将学生的困惑穿插进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提问:(1)老王的善良体现在哪里?(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3)老王临死前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却不跟“我”道别呢?(4)“我”想起老王会感到不安,“不安”从何而来?(5)第六段中,为什么老王不肯收钱?(6)作者一家是如何对待老王的?(7)老王为什么执意不肯要“我”的钱?(8)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拿钱去侮辱他?(9)为什么对老王进行这么细腻的外貌描写?(10)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从学生的问题中,可以知道学生能够对老王的善良有所体察,明白从语言的层面对文章进行剖析,了解作者对老王的一种愧怍的情感,但是学生对于作者沉淀在言语和行为背后的情感的把握不到位,语言的品味需要再引导。因此,通过学生的问题,初步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和教学实施的内容。

      3.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语句的品味,感知老王的不幸和善良;(2)学生能够通过作者对老王的言行,体认作者饱含的复杂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镜头”回放

      师: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生1:文章的第二段“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可以看出,他孤苦无依,生活贫困。

      师:是的,从这里看出了老王孤苦无依,生活贫困。

      生2:文章的第三段“老王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可以看出,老王残疾,并且生意惨淡。

      师:嗯,对的。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老王有眼疾,而且生意惨淡,没什么人愿意光顾他的生意。

      生3:文章的第三段“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从这句话中,我可以感受到周围的人对老王的一种嘲讽、蔑视和冷漠,大家都不理解他。

      师:这一点品析得很到位,我们从这个句子中看出,周围的人好像都戴着有色眼镜,怀着嫌弃的态度来看待老王,他不被大部分人所接纳,所以他是不幸的。

      师:联系全文,请说说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生1:文章的第五段“老王给我们家送冰,分量多,还帮助我们搬冰,从来不欺负主顾”。

      生2:文章的第六段“老王送默存去医院,坚决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拿了钱还不太放心”。从这里看出,他很会为别人着想。

      生3:从老王临死前还拖着病体来给“我们”一家送鸡蛋和香油,可以看出,他把“我们”一家看得很重,对“我们”很好……

      三、作业样本与教学状况关联性的反思

      从学生不同层面的答题情况看,为什么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在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时,我有了几点感悟:

      1.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

      反观教学过程,虽然教学目标写明是通过语言的品味,体悟作者情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和有效的朗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只是筛选出相关的句子。朗读是进入文字肌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句子中的文字的轻重音、停顿等的处理,引导学生慢慢去触摸文字,从而感受作者情感。如在镜头回放中,我问“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时,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但是我没有进一步追问:“哪些字词让你觉得老王是不幸的?”也没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没能在朗读训练中深入品析语言,体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过于在乎自己心中的预设,偏离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感悟,剥夺了学生自主感受和表达的权利,从而用我的感受取代学生的感受。因此,学生缺少独立品析语言的能力。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紧紧抓住语言的品味,扣住字词句的赏析,注重引导和点拨,通过朗读等不同方式来加深对情感的体味。时刻紧扣教学目标,注重预设和生成的平衡。

      2.主干问题的设置主要偏向于筛选、概括等显性功能层面,品味和鉴赏的能力培养缺失,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思维的挑战

      从问题的设置上看,执教者设置的都是筛选类的问题,如“老王的善良体现在哪里”“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杨绛一家对老王怎么样”等,即停留在学生找到相关语句的程度,而不是深入文字进行细致的品析,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追问不够,品味和鉴赏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主动阅读和品析的意识和习惯。课堂的组织需要靠主干问题的有层次的设置,但是问题的设置要考虑思维的梯度和问题功能的实现,特别是要注重关联、品味和鉴赏的层面功能的实现。

      3.对学生零碎回答的整合和归纳不足,缺乏阅读方法的渗透

      在镜头回放中可知,学生的回答是零散的,执教者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述,在多个学生讲述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感受整合并提升,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然后给予充分的耐心和时间让他们尝试表达,通过教师的帮助,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执教者适当小结,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整合和理解。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阅读,而不仅仅停留在读懂文本的层次。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处阅读,引领学生读懂文本,学会阅读。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与思考,成为阅读与学习的主人,就要切实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过硬的阅读能力。

      在此之前,要重视作业的评估功能,将作业批改的情况和课堂教学目标相联系,时刻紧扣教学目标,将作业评估纳入课堂教学设计,用作业的检测来观照阅读教学效果,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所以,作业不仅有评估和检测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探究,分析学情,改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  ;  ;  

基于学生家庭作业样本分析的阅读教学思考&以老王教学为例_老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