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大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电大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电大非学历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大论文,学历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教育已被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电大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光荣使命。电大非学历教育是电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经历了创业、探索、不断发展的艰苦历程,它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各类教育的要求,如何认识电大非学历教育的战略位置,如何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如何确定今后发展的对策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电大非学历教育的战略地位

电大非学历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的准备。为适应企业机制的转移,高科技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大批的管理干部、职工的上岗、转岗、待岗都需要进行培训,在岗人员也需适应新技术发展,更新补充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而我国现有的劳动者素质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差距很大,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的1.3亿职工需要接受培训,其中企业中需转岗、待岗的达7千万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达2千万。农村将有1亿左右的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1994年国家推出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体制等四项重大的改革,大量的在岗人员需要接受重新培训。因此,尽快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继续教育。目前已从一般的职业培训向高层次的趋势发展。他们的继续教育规模宏大,体系完善。美国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超过2300万人,每年增长100万人。美国最大的公司企业有85%都开继续教育课,他们要求职工“掌握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原联邦德国青年有80%的人接受职业培训,政府还制定带薪教育休假制度(“不来梅教育假期法”)规定一年给工人20天学习假期。日本国工人的技术水平较高是众所周知的,这与它重视职工培训有直接的关系,最近又提出教育“国际化”的口号,是要达到国际水平的要求。国外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基于我国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只靠传统的正规教育,靠“一张文凭定终身”是不可能完成繁重的教育任务的,必须“两条腿”走路,要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不仅要重视学历教育,也要重视非学历教育,才能多快好省地培养各类人才。因此,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非学历教育,培养新一代劳动者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应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的挑战,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突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以现代教育观建立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指的是社会公民的整个一生的不间断的教育,并且是社会总体的教育。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把它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政策。以致70年代对回归教育的研究,主张建立轮训制度,使每个人参加工作后还有第二、第三次学习机会。人的一生成为学习和工作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终身教育越加重视,特别是对广大工农大众教育给予关注,强调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千秋大业,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去适应它。现代化教育是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提高课程内容的现代科学水平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优化组合,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教育。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已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人们在探索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并且具有超前性的途径。在我国教育改革中,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践表明,电大教育是实施教育终身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纲要》明确指出,成人教育“90年代,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国家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电大非学历教育已历史地成为电大教育发展的重点,它具有与电大学历教育同等的重要性,它与学历教育相辅相承,协调发展。因此,开展非学历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电大教育的基本职责,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全局发展的战略措施。

二、关于电大非学历教育的重要作用

电大开办非学历教育的初衷是发挥电大办学的优势,为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1986年11月利用通讯卫星开播非学历教育节目开始至今不到十年的时间,已取得突出的成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据统计,中央电大开办非学历教育项目达54个,开设103门课(包括会计、税务、外贸、企业管理、机械、电子、化工等内容),2600多学时,每年通过通讯卫星播出800学时的课。中央电大举办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达365万。参加全国电大培训学习者达3000万人。接受燎原广播电视实用技术教育的农民有数千万。从城市延伸到乡镇和广大农村,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前所未有的。各地方电大也都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建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教学管理,沟通了社会关系,形成了工作机制。成为当地人才培训的基地。电大开展非学历教育采取与政府部门、行业系统、科研单位联合办学的形式,近年来曾与40个单位合作,占所举办项目40%,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提高了办学效益。电大非学历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是:

办学的社会性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社会开放办学,电大非学历教育比之学历教育更加开放,它更加广泛地为全民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按需办学机制,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而且办学时间长短结合,机动灵活。

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选聘全国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课程主讲和教材主编,并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较高水平。电大有专业、课程结构动态化的特点,因而转轨快,适应性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转移的过程中,按照市场的导向,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可以适时地开办用人单位所需专业培训,开设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适应了培养多种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手段的先进性 电大教育这一现代远距离教育模式,是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所编教材不仅有文字教材还有音像教材,特别是利用卫星电视播出课程,这是电大的独特优势,使教学的覆盖面大,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对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组织的网络性 全国电大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有一个系统的网络,这个系统网络有严密的教学管理,通过这个系统网络可以覆盖全国,通过这个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非学历教育。系统内互通有无,方便灵活。不仅系统内形成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而且与社会各界,以至与国际接轨。

上述特点是电大非学历教育的长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不足,电大教育这一非面授的远距离教育模式缺乏双向反馈是它的薄弱环节。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完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可以通过加强实习、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面授辅导来弥补它的不足。

基于电大非学历教育的特点,这支教育战线的“特种部队”按着自己特有的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多快好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

多 电大非学历教育覆盖面大,又有系统网络的优势,培训项目一开办,全国都行动。因此,可以起到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例如,1987年中央电大与财政部联合举办的“会计师岗位培训”,全国参加学习的达30万人,大批的财会人员接受了培训。中央电大与北京市经委合作举办的《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电视讲座有30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习。不仅全国电大开办的非学历教育规模宏大,各地方电大所举办的岗位培训规模也是很可观的,如上海电大几年来培训人数竟达75万人之多。

快 电大按需办学的机制带来的优势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快速地培养所需人才。就是所谓“短、平、快”的特点。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快速接受教学信息创造了条件。中央电大1987年与国家审计署联合举办的“审计员专业证书”教育,参加学习的3万多人,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审计专门人才,许多培训项目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贵州省电大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全员培训”,4万多矿工短时间受益,避免了几次重大伤亡事故。

好 由于电大多年形成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其教学质量有可靠的保证,并且已被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认同。因此,电大培训的学员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项目之所以久办不衰,说明教学质量是比较好的。许多课程达到全国的一流水平,许多专题讲座反映了现代最新的科技成果。1990年中央电大与财政部、先锋集团联合举办《会计电算化实用技术》培训,将最新科技成果用于教学。全国有30万人参加培训。

省 电大远距离教学模式比之传统教育有“投入少、效益高”的优势。一套系统多功能办学,加之经费主要由社会协作单位按着“以学养学”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国家投入较少,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举办非学历教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表明,电大这一远距离教育模式是我国当前开展非学历教育最适宜的教育形式。关键是要进一步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三、关于电大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对策

电大非学历教育开创性的实践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成功的探索,今后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途。但目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有待加强。

笔者认为,90年代电大非学历教育发展应进一步发挥电大办学的优势和利用教育资源,拓宽办学路子,完善按需办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规模效益,发挥更大作用。主要对策是: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摆位问题

(1)电大系统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对非学历教育战略位置的认识。

(2)解决工作摆位问题。应像抓学历教育一样,把非学历教育摆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3)落实组织机构(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加强队伍建设,增加设施投入,理顺内部运行机制。

(二)加强立法,办学机制与国家证书制度接轨

(1)制订有关法规。为提高培训质量,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打破“行业所有”,归口管理,明确教育部门在实施双证制度和岗位培训中的职责。电大应成为重要培训基地之一,为实施人事考核和劳动就业制度服务。

(2)联合办学仍是目前有效的形式。应积极与各部门、行业系统联合办学,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培训项目。

(三)完善按需办学机制,扩大总体办学规模

(1)大力开展市场调查,进行人才预测,瞄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了解熟悉国家的职业分类、技能考核标准和“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职业培训项目,抓住重点项目和骨干项目课程形成规模效益。

(2)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分别制订阶段性工作计划,包括主要任务项目内容,办学形式,质量保证措施,实施步骤等。中央电大加强对系统的整体布局。

(3)加强电大系统内部协调,形成体内的良性循环。建立以中央电大为龙头的信息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协作,避免各搞一套浪费资源,建立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运行机制。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电大非学历教育同样重视质量这个核心问题,办学的竞争实质上是质量的竞争,没有质量的保证就没有生命力。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信誉是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准则。

(1)重视教育思想的转变。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知识中心(仓库理论)向能力中心(具备多种能力)的转移。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核心,课程内容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又必须符合非学历教育的特点,更多强调的是能力的训练。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实践技能。教材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

(3)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在职成人学生的特点设计配套课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讲授基本知识,以培养实际能力(管理和操作技能)为主,辅以面授研讨。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才施教,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激励动机,启发思维的原则。

(五)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1)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组织上要健全机构,聘任专职人员,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科学化管理。

(2)完善有关规定,如制订《电大非学历教育工作条例》,做到有章可循。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科学地论证,制定非学历教育工作规程。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对项目预测,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等,做出详细的规定,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3)建立培训资料库(包括教学大纲、教材、科目资料、市场信息、国外动态等),编制《电大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提供配套的教学服务。

(六)利用国外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

(1)通过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渠道、搜集国外继续教育发展最新信息。

(2)对国外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为我所用。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课程教材和教育技术,交流我国有特色的课程教材,并沟通或合办培训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与国际接轨。

展望前景,全国性的“培训热”即将兴起,电大开展非学历教育是大有作为的。让我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全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  ;  

关于电大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