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延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_苏亮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摘 要】目的:评价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接受常规护理患者145例纳入常规组,接受改进后延续性康复护理135例纳入实验组,延续性护理通过构建各种康复护理小组、加强康复护理技术培训与护理管理,入院时、中期、出院前进行护理评估,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康复指导。结果:实验组出院随访130例、对照组134例;卒中后90日,实验组与对照组FMA、ADL、MMSE高于进入康复期,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进入康复期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率、90日后偏瘫发生率、认知障碍发生率、失语症发生率、痉挛发生率、有后遗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可增进卒中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康复护理;护理模式

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57~160/万,年新增患者250~300万例。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在向深处发展,可以预计未来脑卒中发病率仍将显著上升[1]。脑卒中死亡率已得到初步控制,但与此同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明显增多,约70%的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但仅5%的患者获得理想的康复治疗[2]。康复延伸护理就是指治疗时间外,在病区为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的指导[3]。康复训练要求具有持续性,但卒中患者在治疗部停留的时间较短,远远无法康复需要[4]。病房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长,病区的生活内容、环境及现有条件是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的最佳场所[5]。为此,本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脑卒中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由康复护士承接与延续训练指导,以使康复治疗真正落实到患者的生活中去以增强康复治疗效果,真正做到康复训练与患者实际生活无缝连接,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以脑卒中为主症;②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需接受康复治疗;③知情同意;④依从性良好,家属支持康复。排除标准:①无需住院康复;②无康复可能,植物状态转院治疗;③自主出院。共纳入患者280例,其中男170例、女10例,年龄47~93岁、平均(67.5±6.0)岁。脑梗死191例、脑出血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初发174例。发作次数1-5次、平均(1.8±1.0)次。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91例、中学及中专68例、大专及以上21例。主要陪护人员:配偶64例、子女141例、配偶与子女65例、其它10例。仍在工作46例。活动状态发作112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其中接受常规护理患者145例纳入常规组,接受改进后延续性康复护理135例纳入实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脑卒中类型、发作次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采用旧有的模式开展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并发症预防护理、对症护理等,对发生的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吞咽功能障碍安排间接训练、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

1.2.2 实验组

安排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组织与培训:①成立各项康复护理技术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1-2名(以在读研究生人员为主,主要包括体位转移技术、良肢位的摆放、支具使用、日常生活训练、吞咽障碍护理、言语障碍护理、肢体痉挛护理、二便训练等;②制定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技术培训计划,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康复护理小组成员,然后由康复护理小组成员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做到人人掌握。

(2)护理管理:①病区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班次;②各病区根据本病区特点制作康复护理技术图片方便病人练习、掌握。

(3)实现流程:①康复治疗团队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初期评价;②由医师或治疗师开具康复延伸护理医嘱;③护士根据医嘱执行康复延伸护理服务,打印病房延伸护理单贴在病人床头;④医师和治疗师积极配合护士,对技术性问题进行指导;⑤康复治疗团队在患者入院2周进行中期评价会,及时调整对康复延伸护理计划;⑥康复治疗团队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1.3观察指标

患者进入康复期(转普通病房48h后)、脑卒中后90日,以FMA量表评价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以Ba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以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以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卒中后90日,并发症、后遗症发生情况,后遗症包括偏瘫、认知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失语症等,并发症包括积坠性肺炎、压疮等。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转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量表评分

实验组出院随访130例、对照组出院随访134例。脑卒中后90日,实验组与对照组FMA、ADL、MMSE高于进入康复期,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进入康复期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进入康复期相比,*P<0.05;与卒中后90日相比,△P<0.05。

2.2 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例次率、90日后偏瘫发生率、认知障碍发生率、失语症发生率、痉挛发生率、有后遗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3讨论

3.1 延续康复护理模式的主要优势

延续康复护理模式主要优势:①起到了督促作用,发挥护士在康复护理中的积极性;②明确护士职责,小组分工提供了康复护理质量,减轻了护士学习负担;③提高了护士整体工作效率,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利于康复措施的落实,提高康复技术覆盖率;④构建了医护治疗一体化,提高了康复护理专业化水平[5]。研究证实,构建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运动、认知、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90日内并发症、90日时后遗症遗留率显著下降,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好评,与绝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6]。

3.2 延续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延续康复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加强医师、护士、治疗师之间的协调,针对同一总体目标,保持密切联系;②尽量在患者日常生活的实际过程中进行训练,结合康复护理技术并应用于实际生活;③注意患者的总体时间安排,避免引起过度疲劳或不适;④注意医患关系的维持,避免过于随意而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计划;⑤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康复延续康复护理的真正目的,避免患者误解康复延续护理服务为“打发时间”。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对类似研究的建议

目前,限制延续性康复护理的主要问题是病房输液量大而护士支配康复延续护理时间少,许多康复护理未能得到落实,康复技术执行率有待提高。建议对于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应尽量不输液,以利于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延续康复护理模式,由康复护士承接与延续训练指导,以使康复治疗真正落实到患者的生活中去以增强康复治疗效果,真正做到康复训练与患者实际生活无缝连接,取得较好的效果。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2]]HilariK’NorthcottS,RoyP,etal.Psychologicaldistressafterstrokeandaphasia:thefirstsixmonths[J].Clinrehabil,2010,24(2):181-190.

[3]张晓猜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726-4727.

[4]Sierra C,Coca A,Schiffrin E L.Vascular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troke[J].Curr HyPertens Rep,2011,13(3):200-207.

[5]程淑玲,臧小英,赵岳,等.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6-918.

[6]张秋实,张振香,林蓓蕾.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53-2255.

基金资助: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经费(X2014014)

论文作者:苏亮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延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_苏亮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