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论文_彭丽艳

彭丽艳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二区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手术中,明确通过行为护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为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为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38-02

在临床上,宫颈癌,是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不过,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容易发生,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血栓后住院时间将延长,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另外,可能引起肺栓塞,进而病情加重,引起死亡[1]。所以,在护理中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注意对患者不良行为的改变,通过有效的行为护理,保证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本文研究中,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分析行为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最大72岁,最小31岁,平均(43.7±3.2)岁;40例观察组患者,均为女性,最大74岁,最小32岁,平均(43.9±3.3)岁。在患者的选择中,确诊为宫颈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自行签字同意,且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不包括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有凝血功能障碍、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方法,开展日常护理,抗感染、绝对休息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利用行为护理,开展强化护理,从运动、饮食、治疗、心理等方面展开护理。手术后待患者恢复一段时间,看患者是否能耐受,采取相应锻炼,主要针对腓肠肌等下肢肌肉,做舒缩运动。同时适当进行股四头肌、足背屈伸等锻炼。术后恢复一天之后,强化患者锻炼,开始活动关节,包括膝关节、踝关节,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手术后,看患者恢复能力,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让血液循环改善,避免血栓。叮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补充蛋白,减少脂质和盐份,清淡易消化,摄入粗纤维,促进排便。在手术后的静脉给药治疗中,选择穿刺位置,应当以上肢为主。不要选择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如果患者要使用留置针,应根据具体的输液要求,减小留置针型号。对患者连续输液,不能超过48小时,重视保护内皮血管[2]。此外,患者心理出现问题,应当重视干预,患者有疑问时,应及时解决,让患者心情放松,情绪稳定。

1.3 观察指标

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是否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用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软件,根据P值判定,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在宫颈癌采取手术治疗之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很高,上肢发生的血栓则并不多。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发生这一并发症,其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在于静脉壁损伤、血液流动慢、血液高凝。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宫颈癌时,需要行腹腔淋巴结清扫、盆腔清除等操作,有较大的影响范围,对血管壁会产生很大损伤。同时,纤维蛋白,其溶解能力,发生了减少;血小板方面,聚集情况更容易发生;所以血液凝固性提高。在手术之前需要禁食、灌肠等操作,导致患者体液减少,并且术中和术后输血造成的红细胞压积,对于血栓的形成,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手术后,患者卧床休息,并且时间很长,使用较多引流管,因此将会较大的阻碍下肢静脉的回流,减缓了血液流速[3]。以上这些,都增加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

针对这一情况,在宫颈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有效的行为护理方案,提供运动、饮食、治疗、心理等方面的行为干预,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行为护理中,重点在于患者的运动行为干预,通过术后适当的肢体运动锻炼和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血液循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在饮食方面,提醒患者多饮水,将体液补足,摄入粗纤维,让患者能顺利排便,避免排便时过于用力,增强腹压而引起血栓。在患者术后治疗中,静脉穿刺要合理选择血管位置,熟练穿刺操作,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患者由于疾病及手术的影响,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莉.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探析[J].当代医学,2016,22(21):106-107.

[2]姜慧萍,姜丽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262-263.

[3]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85-87.

论文作者:彭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行为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论文_彭丽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