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是激活中国消费市场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消费市场论文,步伐论文,关键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物价指数已是20多个月持续负增长了,由此导致的通货紧缩现象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探讨激活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无疑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现在有许多人提出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办法,例如凯恩斯关于投资(尤其是城市工业投资)拉动产业及就业的理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福利政策模式等等,但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中国的国情是农业生产、消费大国,这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前些年扩大城建投资,重复引进生产流水线并没有很好地拉动消费水平,到现在还留下一些隐患。现在一个更突出的现象出现了: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流动、转移呈递增趋势,根据专家预测,这种递增速度还在加快(表一)
表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估计与预测 单位:百万人
1978年
1999年
1996年
2010年
2020年
乡村劳动力来源306 420 453 543 612
流入城市 14
60 172 25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1995-1996年,农业部
1995年劳动部就业司课题组1997 年资
料计算.
农村劳动力人口快速大量地流向城市能促进我们的城市消费吗?城市的实际承受压力有多大?
一、城市的包容能力问题
(一)关于城市人口边际包容性
我们设某一区域的人口自然包容性为U(容纳的程度), 则在该区域每增加一单位的人口数量引起该区域人口自然包容性的变化就是该地区边际人口包容性,用MU表示。它表示人口增加量对该区域人口容纳程度的影响。
在(上图)中,人口的自然包容性函数曲线上, 某点的切线斜率K即是人口的边际包容性,亦即该曲线上某点的一阶导数。类似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二个结论:
假定某一区域的人口包容性不受大自然(例如干旱、洪灾、地震)和人为因素如战争、民族纠纷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1)某区域人口边际包容性随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口流动数量趋于平缓。
(2)当人口边际包容性趋于零时, 该区域人口的自然包容性达到最大,如果人口继续增加,就会产生区域紊乱(例如会爆发恶性事件,及引发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福利水平的崩溃)。
(二)关于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边际替代性
因为目前大量农村人口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城市迁移,这种迁移有时虽然未获得定居权,但也直接参与该城市的资源分配。那么,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组合又有什么变化趋势呢?
在(上图)中,因为人口在某一时间内的自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相对稳定的,到目前为止,农村和城市的人口组合仍然使任何区域都保持着自然稳定性,于是上图中的人口组合的包容曲线是合理的。类似于边际分析方法,我们引入边际替代率的概念。边际替代率
M[,U城市]城市人口的边际包容性
M[,RS]=─────=───────────
M[,U]·农村 农村人口的边际包容性
类似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随着某区域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该地区人口包容性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2)当M[,U城市]=0,即城市的边际包容性趋于不增加时, 该地区的自然包容性达到最好。此时农村和城市的人口组合为最佳状态。由此可见,流动人口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当城市的真实包容力达到相对饱和即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包括流动人口)感到很难承受边际的消费成本时,人口流动速度自然会趋于缓慢或停止。这就是人口流动市场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具有自发调节人口流动的速度及最终趋向的功能。
二、找准激活消费的关键要素: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
1)将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这种“乘数效应”首先体现在对农村的投资效应优先于对城市的投资效应。
1
因为:K=──────
△c
1-───
△y
K为投资乘数
△c
───
△y
为边际消费倾向根据下表所列数据
我们以1997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0.72和城镇边际消费倾向0.64代入公式进行计划,得到:1997年城镇投资乘数的2.78,农村投资乘数为3.75。由于农村的投资乘数大于城市的投资乘数, 通过上表已看出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十多年,在今后几年内恐怕情况仍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加大对农村的投资所产生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大于城镇。那么,投资取向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投向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目前,农村城镇和中心城市相比在设施条件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城镇的功能结构不能很好适应人们的需求。如果农村城镇的基础建设,如电力、交通、通讯、文化、信息、技术和教育培训、煤气、自来水及相应的福利条件等等方面接近中心城市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功能,那么,由此拉动的相关产业和就业问题就会产生明显的乘数资应。
表2 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
年份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农民城镇居民 农民 城镇居民
1981 0.85 0.91
0.92 0.84
1982 0.82 0.88
0.86 0.81
1983 0.80 0.88
0.72 0.81
1984 0.77 0.85
0.67 0.79
1985 0.79 0.90
0.82 0.86
1986 0.84 0.88
0.87 0.80
1987 0.86 0.87
0.84 0.79
1988 0.87 0.93
0.86 0.79
1989 0.89 0.87
0.84 0.78
1990 0.85 0.85
0.69 0.73
1991 0.87 0.85
0.71 0.73
1992 0.84 0.83
0.79 0.70
1993 0.83 0.82
0.70 0.69
1994 0.83 0.82
0.71 0.67
1995 0.83 0.83
0.66 0.70
1996 0.81 0.81
0.71 0.67
1997 0.77 0.81
0.72 0.64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加工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城镇按收入等级分组资料计算,农村按分省资料计算。
(2)将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消费倾向
在表2中,我们看到从总的情况看, 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大。例如1997年,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72, 城镇为0.64。这多出的0.12,即表明同样的收入比例下, 农民会比城镇居民多支出12%用于消费。农村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后,由于农村的一部份流动人口将这居于就近的农村新城镇,他们的消费观念会接近大城市人口的消费观念,就会引导消费品种、结构发生变化。而这一阶段,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快的时期,因此,消费量会迅速增大。因此,在农村城市化建设发展初期,将大幅度拉动农业人口消费倾向。
表3 1993年~1997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1993 1994 1995 19961997
(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食 品 120.5 180.2 223.1 244.6 260.7/49.1
衣 着 30.2 44.9 58.2 60.9 65.2/12.3
家 用 21.3 32.9 37.3 35.7 40.2/7.6
耐用消费品 11.4 18.3 21.3 17.7 19.9/3.8
医疗保健6.1
10.1 13.3 16.9 18.4/3.5
交通通讯5.7
11.5 17.0 16.8 23.4/4.4
文娱教服务 23.1 32.3 41.7 47.9 59.7/11.2
住房水电燃 15.8 23.9 27.7 35.7 43.54/8.2
住 房 6.6
10.8 11.0 14.8 18.8/3.5
杂 项 8.5
12.7 16.2 17.8 19.8/3.7
合 计 132.3 348.5 434.7 476.4 531.05/100
表4 1993~1997年农村住房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1993 1994 1995 19961997
(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食 品 282.75384.5 495.2 605.6 626.4/62.4
衣 着 28.3 36.0 43.9 60.4 59.8/5.96
住房水电燃 54.5 97.9 87.7 104.9 121.1/12
住 房 20.6 34.6 47.0 61.9 62.9/6.3
家 用 23.4 29.7 35.0 45.2 47.7/4.75
医疗保健14.0 15.9 20.2 31.9 34.0/3.4
交通通讯8.7
10.4 12.7 17.0 22.8/2.3
文娱教服务 31.2 38.4 51.9 67.4 78.97/7.9
杂 项 3.9
7.3
6.9
10.1 12.7/1.3
合 计 446.7 620.0 753.4 942.4 1003.6/100
对消费项目的消费倾向具明显的滞后性。例如,在城镇“住房水电燃”一项排在消费构成的第8位,而农村却排在第3位。其他几项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农村城市化建设水平提高后,其滞后性就会得到缓解。由此可见,消费倾向的引导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具有类似的城市的城市功能因素才能产生类似的消费倾向的结果。
(3)有利于大幅提高农业人口的综合素质
对人口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最终要由其中的大部分人的素质来决定。农村往城市输送大中专学生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并且他们学成毕业后又大都留在大城市工作。大部分农村流动人口当中在流入城市后虽然有“侯鸟式”的流动特征,但因为受到城市文化信息、思维方式的影响,素质也会有很大提高。如果农村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这部分原来流向中心城市的流动大军,就会率先返回故土,开创事业。由于他们综合素质比较好,他们就会带动新加入农村城镇的农民。另外,随着城镇功能和条件的改善,大城市的许多技术人员和投资者也会向农村城镇发展事业。再加上城镇本身文化、信息、技术的交流,整个城镇人口的综合素质会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这个城镇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最本质的变化将是促进农村和城镇在消费结构和方式上产生调节。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整个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再进一步,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为他们要用或使用高科技成果发展高科技、精品农业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4)对激活全国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农村城市化水平提高后,由于城镇人口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在拉平农村城镇与大城市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会对激活全国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首先,是因为农村城镇人口对产品的需求结构和使用性能上和大城市人们追求同一化的消费愿望,从而导致大城市的消费品开始大量流向农村城镇。由于农村城镇的投资拉动效应,基础建设及科技开发投入引导的相关行业的需求几乎涉及到城市工业的大多数领域。像钢材、水泥、塑料及其他工业用品、设备和技术等。全国这样大数量的农村城镇,其投资拉动效应对全国的消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大城市和农村城镇在结构、功能和条件差距的缩小,人才流动会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农村与城市人们在消费观念,结构上趋于一致的一种主要趋势。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论述,我们看到激活全国的消费市场,不仅不能回避需要较长的时间的问题,在此期间,找准激活消费市场的关键要素更是至关重要,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应该是找到一个最关键的要素。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计划和调整投资方向时充分加以考虑,才能落实激活消费市场的战略决策。
收稿日期:1999—12—25
标签:农村人口论文; 农村论文; 城镇人口论文; 边际收入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农民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边际效应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人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