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论文_卢艳荣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 肇庆 526000

【摘 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实施监护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一年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进行评定。结果:经比较,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一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

脑梗死一般是说患有脑血管疾病者受各类诱因影响,脑内动脉闭塞或破裂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该病症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且发病急,一旦发病易造成患者的肢体瘫痪,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相关文献显示[1],脑梗死患者遗留肢体障碍的比例较高,其已然成为成年人后天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为降低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率,临床认为急救的有效性和诊疗的及时性是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重要举措,再配合院内针对性治疗不仅可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并可以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一年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开展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拟为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经相关诊断确诊为脑梗死;(2)具有椎基底动脉系统或者颈内动脉系统受损的体征或者症状;(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等。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对本研究不配合者等。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68.49±8.11)岁;对照组包括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71.10±8.35)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对因素鼻甲哦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实施监护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1)即首先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综合情况筛选出5名护理人员,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实行分层管理制度,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由其组织和管理小组成员开展护理工作。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小组成员会议,并定期组织培训,共同探讨“无缝隙”理念的学习,并将该理念运用到护理各个环节中。同时,实施弹性排班制度,每天应有小组成员的护士1人在岗。(2)接诊后,小组成员应在现场对脑卒中患者的情况进行初评,检查脑卒中的部位、范围、程度和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并及时汇报给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开启绿色通道,实行付费、检查、取药、治疗“四优先”,及时完成影像学检查,并通知溶栓小组进行准备工作,如果距发病时间≤6h,即链接心电监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化验,并取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发病时间>6h,则应及时通知手术室开展手术。(3)实施开展治疗前后的无缝隙护理准备工作,如做好手术前住院期间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详细记录护理问题及漏洞,并动态反映问题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尽量做到围术期间让患者身心获得舒适度。此外,还应进行正确的认知行为引导,通过健康教育宣教,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治疗方法、预后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情绪,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开展术后随访,利用电话随访或微信随访的模式动态跟进患者状况,并予以答疑解惑,提高患者预后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一年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半身不遂、猝然昏倒、语言障碍等。急性脑梗死不但会极大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而且往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及早诊断和及时急救治疗对于减少脑卒中的致残和致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

笔者通过实施开展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即重新组建脑卒中救护团队,经专业化培训,将专科护士纳入急救小组,从分诊/现场评估和施救、CT确诊、溶栓/介入手术治疗,均由急诊护理人员和专科护士共同配合,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效衔接救护流程,且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根据本研究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SF-36量表可以得知,经无缝隙急救护理措施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由此可以说明该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生活负担,与杨海霞[3]等人的研究基本相一致。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素芹,赖葱葱,廖丽霞.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6,31(5):72-73.

[2] 金小红,任燕,陈美华,等.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江苏医药,2016,42(2):237-238.

[3]杨海霞,范本芳,何伯圣,等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腔内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93-96.

论文作者:卢艳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论文_卢艳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