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最基础实体结构,其稳定性、承载能力、变形特性都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及使用功能。因此在地基处理时,要根据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地基土体的实际特性与情况,使用相关的技术方式使其承载力、强度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要减少建筑结构出现的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本文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特点
1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特点
首先是地基的潜在性特点。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在地基处理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预留潜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是地基处理的困难性特点。房屋建筑工程是地下工程,处理事故的难度大,地基出现问题会对建筑上部结构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使整个房屋建筑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再次是多发性特点。现如今,我国很多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方法非常不合理,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经常发生自然灾害时,造成大量坍塌,进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制约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最后是地基处理的复杂性特点。我国的国土面积广泛,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也各有差异,存在冻土地、盐碱地以及软土地等地质。同时,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不同,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复杂性较大。
2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一般处理技术
2.1碎石桩法结合强夯法
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先在填土层中对碎石桩做好处理,以达到对地基土进行排水固结和挤密的目的,再对强夯点进行选定,在强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击散碎石桩,沿着桩径将碎石挤入附近的护土层,以使其能在地基的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并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及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而使房屋建筑对地基强度稳定性的要求得到满足。强夯法在施工中的运用非常关键,其夯击中的夯击次数、深度和夯沉量等的把握准确与否,关系着夯击效果的发挥程度。夯击加固深度的确定,是根据土层实际湿陷和厚度等级来实现的。单位夯击量要对地基的结构类型载荷大小、计划夯击的深度和土壤属性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了夯击的次数,可以先夯两到三遍,再以低能量进行夯击一遍。
2.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
该处理方式是充分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固结能力,联合天然的地基土共同构建了复合地基,其优势在于能够强化粉喷桩的侧限约束能力,并充分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承载力良好的优点。上部地基土利用粉喷桩,变形能力得到优化,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效的避免了原本已经固结的土体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插入后造成的破坏。另外,在利用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或者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相结合处理基地时,均需要保障桩身在浇灌时严格操作,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不足的问题,保障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碎石桩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工程桩体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到房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包括沉降幅度与速率等,因此应进行科学的浇筑工作。基本流程是先解决水对于工程的影响问题,防止出现孔壁渗水、孔底积水等现象,降低工程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处理方式上,可以利用防水材料、水泵将水抽出,提高混凝土强度。另外需要提高状态混凝土密实程度,采用分层振捣、串流筒下料施工方式,对地基实施分层浇筑、振捣,能够有效提高桩身浇筑的效率,促进混凝土渗入,保障施工质量。
3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
3.1DDC灰土挤密法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并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孔中,在夯实成桩的同时,要反复锤击桩,以使桩径逐步扩大,然后与桩间部分土形成复合地基。使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得到改变,通过地基土的湿陷性的消除,来减小地基土的变形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是复合地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法在非黄土地区的建筑施工运用中效果不明显,其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区的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
3.2粉煤灰吹填法
因为粉煤灰有着较强的透水性,那么在吹填地基时,就可以利用粉煤灰来进行,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地基处理中,应用粉煤灰吹填法,不仅可以让吹填土的固结时间缩短,还可以缩短填土的工期,费用也可以得到降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比例来进行淤泥和粉煤灰的吹填,这样可以促使均匀性得到保证,对土的固结性质进行改善,不仅可以让地基更加的牢固,还可以拓宽土地范围。
3.3IFCO强制固结法
极大的提高固结速率是IFCO强制固结法的优势。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等是IFCO强制固结法中的环节,加压系统通过对真空压力的利用,使堵截的时间得到了缩减,加快了固结的速率;而一排排纵向贯通的砂墙就是排水系统,其具有扩大排水通道和加快固结速率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快固结的速率是两个系统的共同的特点,有利于工程工期的缩短,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4.1施工准备
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应该由专门的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组织好整个工程的施工工序,安排安全技术指导工作,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体现做好准备措施和处理方案。此外,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做好临时设施的准备,掌握好周边地区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因素。设计好运输施工材料的方便路线并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清点并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
4.2施工阶段
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浇捣C10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按施工图计算准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与支撑系统应选不易变形、质轻、韧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朽、脆性和受潮湿易变形的木材。浇筑时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用振捣器时,要轻拔快插捣有序,不漏振,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等等。
4.3质量检查及验收阶段
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检人员必须保证施工所用的材料必须有合格的出厂证明,质量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尤其是强度方面。对于桩位和桩身的位置和垂直性所产生的误差都应该在工程规定的范围内。对于桩基应该按照工程规定做单桩静载试验,该试验的进行必须在沉桩施工完成十五天以后,而且等到强度恢复到工程标准之后,注意的是应该控制好桩头进入到基坑中时应该预留出一定的锚固长度,还应该对接桩进行防腐刷漆处理。不论是哪道工序都必须做好记录。此外,还应该做好混凝土的浇筑,保证强度、密度等方面符合工程的需要。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还要做好防裂缝措施。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蓬勃发展起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施工极为重要。为此,应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加强对地基施工的重视,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便可以提高地基的牢固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许博其,韩学江,唐雪.住宅与房地产.2017(03)
[2]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及其加固技术[J].刘银屏.低碳世界.2017(24)
论文作者:赵浩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地基论文; 碎石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粉煤灰论文; 房屋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