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综述_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2007年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综述_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2007年国际贸易与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2007年世界经济贸易概况

2007年,尽管国际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世界经济总体上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7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2%,其中美国经济将增长1.9%,比去年低1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将增长2%,略低于去年的2.2%;欧元区经济将增长2.5%,低于去年的2.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强劲增长,增速将达到8.1%,与去年持平。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7年贸易和发展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低于去年的4%,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长下滑。

2007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货物贸易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国际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前8个月,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同比下降5.6%,预计2007年的逆差额将出现6年来的首次下降。前7个月,欧盟15国出口(以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7.1%,进口增长13.8%,贸易逆差减少17.5%。“金砖四国”(即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在20%-50%。IMF预计,2007年世界贸易量(货物和服务,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将增长6.6%。世界贸易组织(WTO)8月份预计,2007年世界贸易增速将比去年有所减缓,但仍将达到6%左右,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

受世界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增加、商品价格上涨、跨国并购增多以及美元疲弱等因素影响,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130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8%,是200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2007年以来,FDI的上升趋势仍在继续,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同比增长54%,规模达到5810亿美元。

(二)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此后,次债危机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主要商业抵押贷款公司面临破产,投资银行评级被调低,一些证券公司被迫停业,造成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基金公司损失惨重,多国商业银行卷入危机,出现巨额亏损。全球股市在次级债危机影响下出现多次大幅度调整,步入跌势,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9月18日将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下调50个基点,以此对抗住房市场低迷以及信贷收紧对经济的影响。这也是Fed在四年多以来首次减息。在一个多月后的10月31日,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以更好帮助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市场振荡,继续保持适度增长。12月11日,又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25%。这也是自美国次贷危机第三季度集中爆发以来,美国第三次下调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并宣布将对银行放款的贴现率再调降0.25个百分点至4.75%。

分析人士指出,次贷危机再度加剧已经使金融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公司的信心彻底崩溃了,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信用危机,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和“坏账风潮”等已经使危机波及到美国实体经济,加大了美国经济下行的趋势。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受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年可能适当放缓,但这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三)美元汇价持续疲软对各国产生不同影响

2007年以来,美元对主要货币汇价呈现疲弱态势。其中,美元对欧元比价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达到1欧元兑1.43美元;美元贸易加权指数9月份跌至75.9,为近年来最低水平。美元汇率持续走软,有人将其归咎于美联储的大幅降息,但更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次贷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疲弱使消费者信心受挫,消费受到影响。美联储降息加重了市场看跌美元的预期。

欧元和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对欧、日出口是一种考验。欧元升值使出口价格升高,出口增速放缓。今年5月,欧元区13国扭转了去年同期的逆差局面,实现了顺差,表明欧元区总体上能够经受欧元走强的考验。由于欧元区经济将继续增长、欧洲央行可能调高利率,欧元可能进一步走强。尽管日元对美元有所升值,但由于出口在日本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日元升值将影响日本经济增长,为此,日央行将继续采取谨慎态度,适度干预外汇市场,保持日元升势弱于欧元的状态。

世界银行亚洲区经济学家Milan Brahmbhatt称,美元疲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其疲势应支撑美国经济成长,并帮助纠正全球贸易失衡。

(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2007年以来,发达国家通货膨胀有所控制,美国和欧元区核心通胀保持在2%以下,日本物价也基本稳定。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其压力主要来自:一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刺激能源需求旺盛,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位运行。2007年前5个月,油价基本稳定在65美元/桶左右,但从6月起油价波动幅度加大,10月份纽约原油期货报88美元/桶, 11月21日更是创下每桶99.29美元新的历史记录,已经逼近每桶100.00美元的大关。二是其他大宗商品(如农产品、食品、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近一年来,全球小麦价格上涨62%,玉米价格上涨58%,导致相关食品的生产价格不断上涨。食品价格在发展中国家消费价格指数中占有较大比重。IMF预测,200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价格将上涨5.9%。三是国际市场交易活跃,港口拥堵,尤其是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全球运费大幅上扬。2007年以来,煤炭、铁矿石和谷物等散装干货的运输费用已经涨至新高。由于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增长周期,2008年国际商品市场需求将继续旺盛,国际商品价格上行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由于能源和食品等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IMF预计,2008年发达国家消费价格涨幅将超过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上涨5.3%。

(五)多哈回合重启,谈判进展依然缓慢

2007年1月27日,24个世贸组织成员的部长级官员在达沃斯会晤,并承诺尽快全面重启去年7月份中止的多哈回合谈判。世界贸易组织1月31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由全体成员大使参加的会议,与会大使一致表示支持日前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贸组织小型部长会议作出的决定,同意全面恢复多哈回合各个议题的谈判。7月17日,WTO多哈回合农业、非农谈判两主席分别提出案文,就农业和非农提出减让模式建议。农业案文提出美国国内支持削减到130-164亿美元,欧盟农产品高关税削减66-73%,敏感产品数量为4-6%,特殊产品留待成员在谈判中解决,新成员每层可少减5%,约束关税低于10%的免于削减。非农案文建议发达成员的瑞士公式削减系数为8-9,发展中成员系数为19-23。2007年9月17日至9月28日,WTO在日内瓦举行了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其中,诸边谈判共进行了21场,涉及的议题包括快递、模式3、分销、海运、物流、跨境服务和境外服务消费、建筑设计、模式4、能源、建筑、法律、电信、教育、最惠国待遇例外、金融、计算机、视听、环境、物流、旅游、农业服务等方面。

作为谈判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农业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依然严重。尽管各方对农业、非农谈判两主席提出的案文反应总体较为积极,然而接下来的谈判并未能取得实质进展。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消除农产品贸易壁垒,而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其国内强大的农业团体的压力下反对这样的做法,并且,这些发达国家坚持把削减农业补贴与巴西、中国、印度及其他发展中地区给予发达国家制造业者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在2007年内结束多哈回合的谈判成为泡影。

(六)越南、汤加相继加入WTO,俄罗斯入世进入最后谈判阶段

越南于2007年1月11日正式成加入WTO,成为其第150个成员国,为越南贸易和投资进入新时代打开了大门。汤加于1995年6月申请加入WTO,但其加入谈判从2001年4月才有效启动。在2005年12月召开的香港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汤加加入WTO的加入议定书以及关于货物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承诺减让表。按照WTO规则,当加入法律文件获得本国批准30天后,该国才正式成为WTO成员。2007年7月27日汤加成为WTO第151个成员。

截至2007年6月,俄罗斯已基本结束除与格鲁吉亚外的所有双边谈判。在结束所有双边谈判后,俄罗斯将进行入世前的多边谈判。如果谈判进展顺利,有望在近期年加入WTO。

二、2007年我国贸易概况

(一)我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2007年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GDP增长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保持在10%以上。

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82亿美元,增长27.1%,加快0.6个百分点;进口6926亿美元,增长19.1%,回落2.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亿美元,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抑制。

1.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状况,2005年以来,我国逐步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目录,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出口退税率降至零。

目前,政策调整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49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42.8亿美元,增长24.8%。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量普遍出现下降或增速回落,煤炭出口量下降20.9%,原油下降43.0%,钢坯及粗锻件下降2.8%。部分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2.8亿吨,增长14.9%;原油进口1.2亿吨,增长13.6%;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213万吨,增长40.5%;食用植物油进口618万吨,增长25.6%。

2.加工贸易增速进一步放缓,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强劲

2007年以来,随着中国加工贸易政策的不断完善,限制类和禁止类商品范围的扩大,加工贸易增速进一步放缓。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7个百分点。而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3%,进口增长24%。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有所放缓,出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强劲,其中出口增长40%,进口增长30%;国有企业出口同比增长9%,进口增长16%。

3.外商直接投资增势不减

2007年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受到外商直接投资青睐,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47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利用外资结构继续优化,传统制造业吸收外资下降,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吸收外资快速增长。预计全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比去年增长一成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利于进出口的持续增长。

4.与“四大”贸易额均破千亿

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前四大贸易伙伴均超千亿美元。

今年前3季度,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561.3亿美元,增长27.8%。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2213.6亿美元,增长15.6%。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1719.4亿美元,增长14%。此外,前3季度超过千亿美元规模的贸易伙伴还有东盟、香港地区和韩国,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1465.3亿美元、1414.5亿美元和1158.4亿美元,分别增长26%、21.2%和18.6%。

(二)贸易壁垒依然存在,“中国制造”经历质量考验

1.美国继续对中国产品施行反补贴措施

2007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步认定中国相关企业对美国出口的铜版纸存在反补贴行为,并开始征收10.9%—20.4%的临时反补贴税。5月31日,美国初裁决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征收99.65%临时反补贴税。10月18日,美商务部就对华第一起反倾销反补贴案——铜版纸案做出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7.4%—44.25%不等的补贴幅度。虽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裁定,对中国铜版纸企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制裁要求不予支持,但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认为,这种频率在全球贸易救济措施使用过程中史无前例,中国在首起铜版纸反补贴官司中最终获得胜诉,但接下来依然有7起要面对。

美国商务部(DOC)于7月18日和19日宣布对中国薄壁矩形钢管和复合编织袋正式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方继铜版纸和标准钢管两案后对中国产品再次发起的两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低克重热敏纸正式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七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高虎城认为,由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既是针对企业同时也是针对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对中美之间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中国制造”经历质量考验

2007年3月以来,中国出口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被一些国家和媒体进行了炒作。从最初的宠物食品扩大到药品、牙膏、儿童玩具、水产品、汽车轮胎等多种产品,不少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损害。截止8月31日,美国和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69种玩具实行召回,这不仅直接导致大量玩具生产企业破产,并且使“中国制造”的形象面临世界范围内的质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国务院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长江分析了中国产品被召回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中国出口到美国有些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第二方面的原因,有些产品两个国家执行的标准不同,对产品的质量界定存在着差异;第三方面的原因,中国出口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是好的,因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某些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不准确,导致了有关方面判断中国的产品不合格,对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同美国政府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加以解决。

针对当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全国范围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求把中国的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加强媒体宣传和国际公关,重塑“中国制造”形象。

(三)人民币升值加快,双向波动增强

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利息率的多次提升以及美国为恢复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走向疲软的美国经济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加速了人民币升值进程。截至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79%(直接标价法,下同),对欧元贬值3.43%,对日元微升0.52%。由于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1至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大波动幅度达3085个基点,对欧元汇率最大波动幅度达6192个基点,对日元汇率最大波动幅度达5312个基点,一改单边走势,双向波动显著。预计全年对美元升值约5.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在7.52—7.35元人民币/美元,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在7.82—7.35元人民币/美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计,明年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10%,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则表示,不建议汇率大起大落,因为国内的体系无法承受这样大的波动。

(四)国内物价上涨较快,拟取消部分农产品退税

12月17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将从12月20日开始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同时列出了此次取消出口退税商品的清单,共涉及84类农产品。目前出口退税率为13%。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表示,由于当前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企,提高了国内农产品出口热情,不仅促使国内农产品价格进一步向国际看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粮食供应的短缺。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中国本身粮食供应也比较短缺,的确没有必要再补贴出口。但他强调,本次粮产品出口退税叫停,更应看作今年以来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一贯性延续”,只是现在瞄准了农产品而已。

三、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008年世界经济仍有望稳定增长,据IMF预测,受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降的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大体与2007年持平,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会有过大变动。2007年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状况良好:经济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效益提高;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势头也得到一定的遏制,预计2008年,这一良好势头仍将保持。但是,国际油价不断走高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企对我们十分不利;国内经济过热势头、人民币升值较快等因素也具有一定影响。尽管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不会发生大起大落,但仍有必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吸引外资应进一步有所选择

从商务部消息看,今年年1-11月,全国共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419家,同比下降7.0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6%,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说明引进外资的势头较好,吸引外资的选择性有明显提高,避免了低层次的外资引进,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外资引进中,还应总结以往引进中的经验教训,防止中、高产业集中引进过程中的盲目引进、过度重复引进现象的发生。要突出技术差异,产品差异,在我国形成技术综合优势,在更高层次上以开放促发展。

(二)多方争取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话语权

2007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果表明,我国在初级产品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依然有限,但从中看出企业一致对外的力量。我国对进出口大宗产品的价格至今缺少自我掌控能力,包括大豆、原木、纸浆、羊毛、棉花、铁矿砂、锰矿砂、铜矿砂、铬矿砂、氧化铝、纸及纸板等产品进口价格都有明显上涨,其中铁矿砂、铬矿砂、氧化铝3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涨幅竟分别高达146%、154%和111%。而钨、羊绒等出口价格则不断大幅度下降。我们进口什么,什么就涨价,出口什么,什么就降价。作为资源型生产大国,缺少国际资源定价的话语权,不仅在于对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利影响,也将影响甚至牵制我国开放型的经济发展。因此,提升我国资源国际定价话语权已迫在眉睫,需用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使“中国标准”角逐世界,争得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其次,应使“中国规则”融入WTO规则,努力改变以往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被动局面;第三,加快企业初级产品进出口的横向联合,尽量改变过于分散,对外各自为战的局面。

(三)树立中国品牌形象,改变出口产品廉价的局面

2008年,应借助北京奥运东风,大力推动中国品牌形象宣传。中国产品廉价形象需要改变,树立中国品牌形象是关键。在经历了价廉物不美的阶段后,中国产品已是名副其实地物美价廉,尽管改变了物不美的形象,但还是使中国产品成为廉价产品的代名词。美国女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在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等条件下做个实验:与中国货告别,出版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生活历险》一书引起轰动,其实验的经历反衬出中国产品的重要和廉价。从企业角度,廉价目前已成为我国出口产品品牌国际形象树立的障碍;从进口国角度,尽管物美,却仍然是其“两反一保”的首要目标。所以,我们应当反向作为,充分利用媒体和宣传机构,与企业的宣传相结合,由突出产品宣传力度转向突出树立中国品牌形象,以舆论为导向,为改变价廉铺设道路。

(四)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防

2007年,美国多次大规模召回中国玩具,对中国玩具出口形成较大影响。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国际项目主任理查德·奥布莱恩提醒中国企业,现在接单时要加以留意最新信息,明年出口美国的玩具门槛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从美国对我国输美玩具事件看,尽管可以说责任不完全在中方,但反映出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对美标准的不敏感,甚至不了解,因此不能对产品成分等作出及时调整。我国企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加工也存在着同样问题,而且非常严重。这方面问题在一般贸易中表现更为突出,反映出企业对进口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商检标准改变的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应对的主动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壁垒,品类繁多,有时防不胜防。而且,一旦触及,后果最为严重,反面影响力也最大,并可能大规模爆发,引起多国连锁反应,形成突发危机事件。这需要我国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不断完善,适时提醒,提高企业的认识和应变能力。

(五)改变国外对我国产品实施“两反一保”等贸易救济措施加剧的局面

我国自1995年以来,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1/3的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我国又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06年11月份美国对我国发起第一起反补贴、反倾销并行调查案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发起8起;美国邻邦加拿大自2004年起也陆续对华发起5起反补贴调查和4起再调查。因此,2008年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应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反补贴应对还不同于反倾销应对,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而且更多针对政府制定的部分宏观政策,包括出口鼓励措施和产业扶植政策等。因而,在应对反补贴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发挥其领导和协调作用,联合企业积极应对。同时,对尚未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应坚决反对其对我国产品反补贴,以避免设置替代国制度与反补贴的双重壁垒。

(六)应继续采取措施减少贸易顺差,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贸易顺差,随之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贸易壁垒风险增大,使国内经济面临潜在的通胀压力和风险。今年以来,为了减少贸易顺差,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出口退税调控政策、针对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政策调控力度较大,政策效果比较明显。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我们的资本流出与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出,促进企业走出去,发挥资本项目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国内产业和企业抓住机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进口关键设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断增强国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增加出口关税等措施应持续配合,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七)解消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部分出口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的反向效应

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还将持续应当是个不争的事实,人民币汇率变动问题明年将继续成为世界的焦点。11月28日中欧峰会上,中国再次强调了在汇率问题上的原则——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并且承诺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其更具弹性。这表明了我国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2007年,预计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5.5%。尽管目前人民币升值对我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有一定影响,但就长期而言,人民币升值将会在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部分产业的产品迫于升值压力,不断增加出口,形成了升值政策的反向效应。原因一是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幅度无法预期,认为升值越高将来的出口压力越大,利益越小;二是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对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等考虑较少;三是不顾出口大局,短期内出口数量的增加或许有些少利益,但贸易量的迅速增加将引起进口国的重视,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升值减少贸易利益和惹来国外贸易限制的双重不利。因此,为保证部分产品的出口秩序,避免短期内贸易量剧增,在取消出口退税和征收出口关税的同时,还应考虑利用招投标形式发放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等措施以加强出口限制,使其出口增长保持在适度范围内。

标签:;  ;  ;  ;  ;  ;  

2007年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综述_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