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习惯与能力论文_邵泽奇,卓更生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习惯与能力论文_邵泽奇,卓更生

邵泽奇 卓更生 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初级中学 273300

【摘要】教师应理解和认识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活力,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学习;情感氛围;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120-02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毛泽东同志也曾说:“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由此可见,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远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因此,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化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任科教师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导言激发学生兴趣

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导言应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完成这种要求,就必须用浓厚的兴趣来支撑。教育家布卢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因此教师用将要在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吸引学生,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切身体会活动培养兴趣

让地理知识走近学生,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兴趣是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读图能力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要知道学生善于阅读和总结,不要一味追求死记硬背,到头来还事倍功半,记得快忘得也快。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原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加深记忆。

2.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很多学生是只意会而不会言传,明白地理原理而不知道怎么去表述和书写。这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课堂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组织与回答,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言阐述自己想法,不当地方还应给予指到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术语简明扼要的回答。教师还可以组织演讲或者辩论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品质

(1)全面思维的培养

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很多学生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2)因果思维的培养

很多地理题目会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因果思维,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3)辩证思维的培养

一分为二的看待地理事物和问题是哲学思维在地理学中的一个体现。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偏盖全只看到利弊的一方面。

4.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

在地理学的最开始,地图的制成是需要人以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进行丈量的。而现在,地图的重要性对于地理的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地图知识的掌握决定其地理知识水平,而地图也是把地理时空与地域形象展示出来的重要途径。每年的高考中,地理学科中对于学生识图能力都进行了重点考查。基于此,中学地理教师做好地图教学也就打造了地理教学的半壁江山。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地图的熟练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手脑结合,先是简单地看图,也就是明白不同地图中不同标识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下来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在未标明的地图中准确地判断出相应图标的意义。当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后,我便开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画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地图的临摹,让学生掌握画地图的基础能力,并在画地图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从过去的单纯做识图题,过渡到全面掌握一幅地图的绘制,并在绘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接下来,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如在学习“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把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画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接下来,笔者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打开自己的作业本,对比自己的图学习课文,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地球公转录像。打好教学基础后,再把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绘图作业收上来,并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一起点评此图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是否有出错,错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此课的知识用不同的途径重复了几次,并且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记忆了相关知识点。当学生再遇到相关的图,其熟练度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出正确答案,提高解题正确率。

四、营造情感氛围,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水准的重要尺度。

1.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的对待,要以赏识、激励学生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可待续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向往。

2.要创设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要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教学殿堂。同时,还要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五、整合知识,建立学生自主认知结构

在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时,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回想学过的地理知识,通过知识再现,达到使新旧知识进行衔接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了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知识链。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探索时,积极主动地运用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获得的方法和经验。在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把中学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新旧知识融合到一个知识体系中,形成一个纵向的知识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时有理论依据,能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地理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在地理运用的创新性,就要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中学生由于其发展的心理特征,具备一定的逆反心理,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会反感。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把培养学生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要地位,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主动学习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探索。

六、加强师生互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通过营建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促成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怎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呢?

1.教师要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平等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

2.多一些鼓励性评价,保护创新思维

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总希望有较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显示自己特有的才能。而学生的种种创新思维表现常与错误、缺陷等相联系,这使得一些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压抑或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萌芽,其结果只能培养学生墨守成规的习惯。因此教师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有一句谚语:“告诉我的,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的,我记住了;让我参与的,我理解了”。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只有参与并注重实践,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科特点,根据学科情况,结合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兴趣点的激发。并利用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图多教具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多种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强调学生自主思维。对于中学学生来说,其教学不应再局限于照本宣科,而应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究,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情境教学与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巩固与完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保持主动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武晓华.浅谈高中地理自主学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1).

[2]林群.对提高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效果的思考.教学研究,2002.4.16.

[3]许贺.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6.

[4]黄欢.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5]王文章.自主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综合版),2014(01).

论文作者:邵泽奇,卓更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习惯与能力论文_邵泽奇,卓更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