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比较教学八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都和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篇课文亦复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篇讲读,仅仅就课文论课文,往往可能一叶障目,使学生难以准确地或者更深层次地把握住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课文和它同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比较鉴别,求同求异,把握住课文的本质特点,或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较教学,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985年以来,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运用比较教学方法,历时十载,收益非浅。下面,我以中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比较教学的八种方法。
一、单项比较
单项比较,是指就某一知识点进行单一的比较,或字、或词、或句、或语法、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说明顺序、或论证方法、或主题思想,等等。这种比较由于简单明了,学生对比较的内容易于掌握,其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以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写景状物的观察点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之一,若单篇分开来讲,既拖沓重复,又零散破碎。如果运用比较教学法,其不同点就一清二楚了:四篇课文,《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难老泉》都是用的“移步换景”的方法,即立足点移动、观察描写的对象也跟着变化。《我的空中楼阁》则是“定景换点”,写的对象始终是小屋及周围的环境,但立足点时而在山下,时而在山上;观察的角度时而是仰望,时而是俯看。稍作比较,即一目了然,泾渭分明,这就是单项比较的优势。
二、综合比较
综合比较,是指把几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比较。这种比较容量大,综合性强,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不同课文的特点。下面以《荷塘月色》和《绿》为例来说明。从体裁上看:前者是抒情散文,后者是游记散文;从线索上看,前者以情为线索,后者以“绿”为线索;从主题看,前者反映作者在严酷现实下,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后者表现的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景物特点看,前者朦胧、静美、素雅,后者奇异、温润、柔和;从抒情基调上看,前者的喜悦和哀怨都是淡淡的,后者却清凉、明快;从文眼来看,前者是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后者是首尾均出现的“惊诧”;从语言来看,两篇都多用比喻、叠词。通过这种高屋建瓴的综合比较,两篇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主要异同点,就条分缕析、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综合比较在单元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使学生概括地掌握一至几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还能在比较阅读中培养起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三、单篇内部比较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内包涵着若干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在单篇内部进行比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弄清课文的内部结构,很多时候还能从突破一点来挈带全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长江三峡》一文,作者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依次描绘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色,三峡特点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亦各异。若用比较教学法,就简洁而又明了:瞿塘峡以雄奇见长,作者就绘形绘势绘声绘色;巫峡以秀美引人注目,作者就大量运用比喻,以尽其妙;西陵峡以凶险著称,作者就着力抒写轮船航行的艰难与人乘船的感受。这样一比较,文章的内部结构及各段的行文特点就清清楚楚了。
四、单元整体比较
单元整体比较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比较。但是,单元是比课文高一级的教学单位,且每单元都有必须完成的单元教学要点、单元知识和训练,因此,运用单元整体比较,可以使学生鸟瞰似地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弄清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其单元整体比较就是:从说明的顺序看,《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以制作的先后为序,《南州六月荔枝丹》则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一个好树种——泡桐》从品种分布说到用途、作用,《蝉》从幼虫说到成虫,又从产卵说到幼虫;从说明方法看,《景泰蓝的制作》以举例、比较、比喻、说明为主,《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以举例、引用、数字说明为主,《蝉》一文以拟人、比喻说明为主;从说明的语言看,《景泰蓝的制作》和《一个好树种——泡桐》两文准确、平实,《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旁征博引,生动活泼,《蝉》一文则准确而又生动活泼。通过这种整体比较,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了然于胸了。
五、横式比较
横式比较,是指把几个具有可比性的知识点作横向比较,如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篇与篇的比较等。这是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比较方法,本文前面列举的一些例子均属于此,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六、纵式比较
纵式比较是与横式比较相对而言的。它是把若干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知识点的若干个层次,作纵向的比较,或穷本溯源,弄清来龙去脉;或纵深探求,以便提纲挈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纵式比较大致有以下两种形式:①把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纵向比较,归纳出其形式或内容上的特点。如,把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作纵向比较,就可以看出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再如,把鲁迅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呐喊〉自序》、《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进行纵向比较,就可以探寻出鲁迅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其杂文的战斗风格。同样,高中教材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韩愈、柳宗元、朱自清、吴伯箫等人的散文,等等,都可以进行纵向比较。②在教材中属不同篇目但出自同一部作品的课文的纵向比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鸿门宴》、《屈原列传》、《毛遂自荐》同出于《史记》,若进行纵向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史记》的艺术特色。又如,《战国策》、《孟子》、《左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选入教材的若干篇目,在教学中都可以进行类似的纵向比较。
七、求同比较
顾名思义,求同比较就是找出几个知识点中的共同点。这是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学会认识事物规律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察今》和《察传》为例。这两文同出于《吕氏春秋》,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运用求同比较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吕氏春秋》艺术上的一些特点。从思想内容上看,两文都强调实事求是精神:《察今》是说制订法令制度要实事求是,《察传》是说对待传言要实事求是;从论证方法看,两文都运用寓言故事阐述主旨:《察今》有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故事,《察传》用了“夔一足”、“丁氏穿井得一人”、“晋师三豕涉河”三个故事;从语言上看,两文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求同之妙,可以使学生从归纳比较中,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求异比较
求异思维具有不拘泥于常规俗见、追求新颖独到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运用求异比较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如,《柳敬亭传》和《马伶传》两篇课文都同写艺人生活,但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许多相异之处:①从内容上看,前者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主要精力,而后者只写了两次比赛片断。②从表现手法上看,前者运用正面描写,按顺序叙述;后者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运用插叙。③从主旨上看,前者重在表现柳敬亭丰富的生活阅历对其说书技艺的影响,后者重在表现马伶不甘人后、刻苦自强的精神。这样一比较,两文的相异之处就昭然于目了。
在教学实际中,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的运用可能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各有偏重,但在许多的时候,两者常常是并用的,以便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