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儿科 334100
【摘要】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3月76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预见性干预护理,对比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经5d干预护理,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干预方式应用到母乳性黄疸中具有不同效果,预见性护理可有效促进血清总胆红素减少,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血清总胆红素
母乳性黄疸因母乳喂养而出现,主要症状为皮肤、巩膜呈现黄染色、高胆红素血症。近些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倡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由此使得母乳性黄疸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生率[1]。此病通常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但也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合理的干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选取76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探讨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3月76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均为足月儿,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就诊日龄3~7d,平均(3.87±0.36)d。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就诊日龄3~7d,平均(3.93±0.27)d。2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护理,主要为:停止母乳喂养,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散剂(妈咪爱),0.5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预见性干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后,应适量增加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但应将每次哺乳量予以减少,母乳通过吸奶器吸出后,装到奶瓶中,通过盛放60℃温水的容器进行奶瓶浸泡,持续20min。②在2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内,患儿可使用20mL 10%葡萄糖,6次/d。③抚触护理:房间温度在28℃之上,当婴儿处于全裸状态时,需确保操作台面温度与皮肤温度相比,高出0.5-1℃。护理人员双手应保持温暖,剪短指甲,不可佩戴首饰,新生儿淋浴、午睡后或是喂奶后30min对其实施抚触护理,15min/次,2次/d。抚触时左手在其右下腹部,右手实施腹部抚触,手指腹自右上侧往右下测进行滑动,自右上腹转致左上腹往左下腹部,右下腹转致右上腹往左上、左下腹部。在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放松的心态,动作轻柔,且应与患儿目光接触交流。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避免将手拿离患儿皮肤,且应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若其哭闹、肤色变化、肌张力改变需要停止按摩。④加强家长宣教工作,使之了解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乃纯母乳喂养而导致的,当新生儿未得到充足的母乳喂养、胎粪未及时排泄等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母乳性黄疸。加强家长的母乳喂养知识认知水平,且正确开展母乳喂养工作,利于缓解黄疸程度;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利于创造更好的喂养环境。
1.3观察指标
干预5d后,观察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变化,采用皮胆红素仪对患儿干预前后进行检测;观察患儿家属满意度,通过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20.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验证,计数资料通过x2进行验证,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对比
两组患儿干预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减少,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对比(,mg/dl)
3讨论
母乳性黄疸通常是指母乳喂养当中,婴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通常认为是因母乳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到达患儿肠内,使得肠道中未结合胆红素数量明显上升而造成的[3]。经本文研究可知,经5d干预护理,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少,患儿家长总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在实施预见性护理过程中,通过腹部抚触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肠道蠕动能力,利于黄疽消退,使得患儿食欲逐渐恢复正常,使之更好的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其免疫力[4]。通过60℃温水将母乳加温,可有效破坏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普酶具有的活性,利于肠壁对于胆红素的再吸收能力恢复正常,缓解黄疽症状。患儿少量多餐,利于母乳的肠道吸收,喂奶间补充葡萄糖,可避免肠道大量吸收胆红素,预防其进入患儿肝肠循环,且可通过利尿作用,提高有害物质的排泄能力,对患儿健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5]。
总之,不同干预方式应用到母乳性黄疸中可达到不同效果,预见性护理利于黄疸消除,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赵菁,张璐璐,张旭文.母乳性黄疸不同干预方式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3):42-44.
[2]潘惠珍.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转归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7):940-941.
[3]郑淑红,林曦,徐小丽.不同干预方式对婴儿母乳性黄疸转归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2):193-194.
[4]谢珍珍.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73-74.
[5]马秋红.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疽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309-310.
论文作者:吴晓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母乳论文; 黄疸论文; 患儿论文; 血清论文; 胆红素论文; 预见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