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黄芳 宋丽华 温颜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摘要: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我国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本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度,从小语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及实践等方面对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进行创新研究,重点探究我国高校小语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力求为我国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高校;小语种;培养模式;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要抓住机遇,发展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培养合格的小语种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增强小语种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高校小语种专业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把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确立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同时,为全面培养合格的小语种应用型人才,更应在小语种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革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培养高校小语种专业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小语种专业设置方面

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小语种学科专业布局。充分调研人才市场及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准确地评估国内外市场对于小语种人才的实际需求,设置与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符的小语种专业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控制专业招生规模,把握人才培养的数量及分布。

研究组行MRI诊断,操作如下:采用Philips 1.5T的MRI设备,患者受检之前需禁止饮食、饮水,扫描层厚参数为8mm,扫描间隔参数为1mm,检查时,静脉注射15ml对比剂。操作者需密切留意患者癌变性质,并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以语言技能培养为主的传统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具有一定灵活性。高校小语种专业应树立语言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校自身的特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地开设新的小语种专业或改革已有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各高校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共通共融,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充分融合不同学科专业,积极培养跨专业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建议采用“小语种+某一专业技能”的新型培养模式,例如2015年,北外亚非学院开始尝试“朝鲜语+国际商务”的方向。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将小语种专业可以转型为“小语种+计算机”、“小语种+经贸”、“小语种+旅游”等,更充分体现高校自身的个性化与特色化。

二、小语种课程设置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根本点就在于重新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并不只是简单地增加或删减课程,而是要依据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课程。因此,课程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与文化课程结合

国内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为零起点,他们之前对于小语种以及相应国家的文化知识基本一片空白。若在课程设置上单纯地讲授学生小语种语言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鼓励高校在小语种课程中增加相对应的小语种跨文化课程,使学生阅读和不断了解有关小语种国家的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从而达到以文化促语言学习的目的。

传统的高校公共选修课往往出现选课人数较多,都在 100 人左右,而且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课时较少,教学内容仅集中在小语种基础语言技能的讲授,而对于文化及历史等相关跨文化知识介绍较少。因此,高校应增加师资力量,适当增加选修课时,丰富选修课课程内容,对于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学生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分组授课,此外高校应完善选修课考勤、测试及考察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小语种选修课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合理开设小语种补充课程

史海沉钩,以古鉴今。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光荣伟大的革命先辈撒播下纯正的革命种子,这是我们不朽的精神源泉,激励我们不懈地继续追求新时代的中国梦。70年风雨沧桑,镌刻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上的大字依旧闪闪发光,永垂不朽,激励后人。炮火与鲜血中诞生的共和国在一条光明的大道上坚定前行着,牢记历史,把握当下,淮海战役精神将会在今天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此外,可以利用“雨课堂”及微信公众平台,使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小语种。“雨课堂”不仅丰富了小语种课堂活动,还方便教师实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师生进行课下问题反馈及解答;学生关注小语种微信公众号,可以增强他们的课外语言及文化知识。

(三)加大高校小语种公共选修课比重,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高校可根据实际师资和条件开设不同层次的选修课,提升学生对小语种“通识选修课”的关注度。为英语基础较薄弱、对“小语种”感兴趣、有去日韩留学、有在日企韩企工作打算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为他们提供“小语种”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自由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小语种语言学习。

目前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基本上集中在翻译、旅游、商贸、管理和科技等领域。高校可根据当前小语种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专业选修课和基础课中,需要重点开设商贸、旅游、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小语种语言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商贸、旅游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墙面绿化实质上是一种攀援绿化。墙面绿化需要在围墙的下方种植攀援类植物,这类植物通常都具有吸盘与气根,可以通过自身的吸附能力沿着墙面进行攀爬,从而覆盖墙面,达到装饰效果。室内外的墙面都可以进行绿化设计,如使用紫藤、金银花等缠绕性能强的植物与一些长蔓性蔓藤植物,在少许的牵引扶持下,攀爬在墙面上。

三、教学方面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各小语种专业往往重视学生语言技能输入,导致小语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小语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应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很多高校在小语种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语种教学中,采用“微课”或“慕课”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微课”教学主要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且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慕课”是一种新型在线课堂开放模式,它是散布于互联网上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高校自身师资不足的弊端,使学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提高小语种教学质量。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 此种方法是教师在一些小语种相关补充或实践课程如翻译、旅游、法律、商贸等课程中引入最新的、典型的行业案例,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培养研究思维并掌握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复合型研究创新人才。它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中的各个任务,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和讨论,形成并检验自己的结论。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研究论文或报告,让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形成研究论文或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授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等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测控系统的稳定性,电源电压的串联级数越少越好,在器件选型时将器件的供电电压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测控系统硬件电路中各器件的供电电压有-3.3 V、3.3 V和5 V 3种。因此可采用三级变换的方式来提供各器件的供电电压,即24 V到5 V、5 V到3.3 V以及3.3 V反转为-3.3 V[9]。

四、实践方面

创设小语种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促进小语种实习实训方式多样化。实习实训是促进小语种专业学生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小语种专业实践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主,加之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的锻炼。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在学校学期课程计划和安排的基础上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部分不同阶段的小语种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或公司开展实践性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与校外企业或公司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努力为小语种专业学生创建相对安全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高校可施行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的机制,布置明确的实习实训任务,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在实践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结语

随着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更加频繁,对高素质的小语种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变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结合当前发展战略对小语种人才培养需求的新任务,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懸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慧,马建.独立学院转型时期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1).

[3]鲁锦松.试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5]孙萍,吴少慧.高职小语种选修课高效模式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09(1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烟台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烟台市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研究”,编号YTSK2018-Y-44,主持人:黄芳。

作者简介:

黄芳(1983-),女,山东烟台蓬莱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教育。

宋丽华(1985-),女,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温颜(1979-),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标签:;  ;  ;  ;  ;  

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