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展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EXCEL软件。从上学期开始,我校推进思维导图进信息技术课堂,把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预习工具,复习工具,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成绩对比学期初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班,成绩进步特别快。我校推进思维导图进课堂,采用的方式是思维导图与ITTOOLS平台相结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复习,使用ITTOOLS平台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在推进思维导图进课堂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途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一、目前我校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难以记忆。
信息技术课内容往往与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有关,分为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理论知识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习题练习巩固等方法来学习。但学生学习软件操作时常会感到不知所操,尤其是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差的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简单的软件操作步骤大部分学生还能纯熟应用,当面对复杂的软件操作步骤时大部分学生便会出现难以记忆的情况。
2.课本知识点太多,复习时间相对较短。
我校是一个初级中学,使用的是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8年审定通过版的信息技术。以初一下册为例,本册一共分三个单元,共12课,主要内容为EXCEL软件的应用。学生学习一课所需要的时间为1至2课时,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讲课任务只少要15课时,现在七年级的课时量为每周一节,余下的时间用来复习。这样算下来,复习时间相当紧张。知识点过多,复习时间不足,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大难题。
3.上课间隔太长,学生知识遗忘率高。
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于长时间不记的事物,会产生遗忘的机率就越高。初中信息技术一般一周开设1至2节课,学生经过一周的学习好不容易把一课知识不下来,可是到下一周上课时老师会发现,学生基本都忘记了上一周所学知识。学习间隔,是造成信息技术的知识遗忘率相对较高的原因。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1.思维导图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便于理解。
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的特点是:人们会把事物特点与事件的发生过程都罗列出来,并按一定的规律把内容重新组合排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梳理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又把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记忆,做一样事完成两个任务。人们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往往把事物的主要特征作为主线,其他方面的内容作为支线,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人们可以理清事物内在关系,加强了对这个事物的了解,便于人们理解该事物的本质,达到增强记忆力的目的。
2.组织思维,提高记忆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款很好的组织思维工具,它可以通过枝状图与卫星图,有效把需要表达的内容与各知识点置于图形的分支点上形成个较完整的分析图。通过该图能较快地把要表述的重点,要记忆的难点显现出来,便于人们寻找,提高记忆效率。
3.使信息可视化,增强记忆
思维导图把要记忆的信息,通过图形表达出来,方便人们进行记忆。人们对图形的记忆比起语言文字的记忆要深刻得多。使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变成图表的形式,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把文字、语言等信息转化为图形,使信息可视化,便于记忆。
三、应用思维导复习的可行性
1.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倡导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什么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通过分析判断把有用的信息归纳在一起,通过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符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内在要求,是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2.使知识可视化便于学生记忆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和规律绘制成图表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把知识点变成熟悉的图形来记忆,把原来陌生的事物与自己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大大降低了记忆难度。信息技术中有很多操作步骤,光靠死记硬背,学生是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如果把操作步骤变成图案,绘成图画,那么学生看到图画就知道如何操作,大大降低阅读障碍,便于学生理解,提高记忆效率。
3.便于构建知识网,理清知识关系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信息技术,把每一课的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绘制成一张又一张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每一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总的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把整本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在构建知识网中,教师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把重点与难点分开,把易记与难记的知识点分开,把已知的知识点放在每个思维导图的结点上,把不懂的知识点分在小的分支点上。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便于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较快记忆知识点。
4.帮助学生复习重点难点
思维导图的好处就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或一定的思维过程组织记忆,使人们可以打破传破传统的记忆方法,可以用更多的记忆方法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熟记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一般都是难懂、难记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转化,把重点、难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图形去记忆,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记忆力,达到在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效果。
四、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上的应用
1.应用思维导图解决重点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应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一般要求学生把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罗列出来,并把每一个重点与难点配上图片画成思维导图,这样便可以把本来生涩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图形,把复杂的操作步骤转化成学生可以掌握的图形,便于学生记忆。在重点与难点上配以精练的文字与图片辅助解释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要学生理解了知识点,把它记下来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在excel课中sum函数的复习,可以引导学生把SUM函数的难点SUM的使用格式变成图案来记忆。SUM函数的复习思维导图例子如下:
3.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知识可视化,帮助记忆
思维图是一种图表,它可以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展现在一张图上,方便学习。人们对事物的记忆是有差别的,对于语言文字,过一段时间不用便很快会忘记,但对于图像记忆却很难忘记。所以把知识变成图形,加深人们对知识的记忆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用处。学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把自己的所学所得,设计成思维导图。这样知识点便变成图形,通过记忆图形可以保证知识点能脑里长期保存。
思维导图是一种促进记忆的工具,可以把知识进行可视化记忆,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对知识点复习的过程,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能提高学生记忆力,使遗忘率下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被广泛应用,它同时具有帮助记忆、辅助理解、理顺思维、认识事物内在关系等特点,它也常被应用在复习上。总之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既可以促进学习也可以促进巩固知识。在复习上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李斯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杨红艳.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69+73.
论文作者:尹伟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思维论文; 记忆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点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事物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