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论文_仝杰

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论文_仝杰

陕西东方古典建筑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其自身对于防水与治水两个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并且对于自然环境有着十分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便提出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提高对于暴雨洪灾等危害的防护,并且将带来的水资源予以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减少了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也增强了对于城市环境与自然生态的保护,为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卓越的贡献。本文就“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应用

为了更好的建设海绵城市,推动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形成,本文先是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其建设途径,之后探讨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在水系统建设、绿色屋顶以及雨水花园、城市道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总体而言,和国外发达国家相对,“海绵城市”理念与其相关研究,在我国近几年才得以体现,所以需要使政府部分作为责任主体,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组织协调,齐心协力,从而使低影响开发目标可以落实到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

1海绵城市的理论概述

所谓的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在我们国家现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其主要目的是由于城市的环境在不断变化,而且雨水所引发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为了不影响城市自身的发展,因而需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对能力。此外还能将洪水灾害带来的大量水资源加以利用,以解决城市在干旱时期时缺乏水源的问题,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城市整体的发展。

2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现实背景

2.1我们国家水灾频发

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整体气候十分多样化,经常会由于暴雨从而引发洪水灾害。于此同时,在很多时候洪水峰值量已经达到了足够的高度,却仍然没有对其带来的水资源全面加以利用。单从2010年到2015年这期间来看,在我们国家至少有二百个城市曾经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灾,最严重的时候,城市内部积水甚至超过了一米。由此可以看出,洪水的发生难以预测,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当洪水退去的时候,由于没有合理将其水资源充分利用,又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2城市发展过快,水污染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对于水资源的整体利用,已经出现了过度的状况。不仅仅是对于海水以及河水的利用,城市中的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也渐渐展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对于地下水的整体开采面积已经达到了19万平方公里之多。因此,再不对与此问题加以重视,在未来必然会由于水资源稀缺从而引发更多的危害。

2.3城市的工程建设并不科学

近些年来由于我们国家整体的城市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出现导致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为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问题。现在部分政府过于注重城市的经济建设,对于自然湖泊开始盲目采取围垦的工作,从而导致我国整体湖泊与陆地的面积急剧缩减。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们继续过度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则违背了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终有一天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

3.1水系统的建立

城市本身包含众多的天然雨水净化场,像是河湖水系还有坑塘湿地等等。在开展城市规划时,应当积极的保护以及质量当前的湿地,尤其是地理位置偏低洼的河沟以及河塘等,防止出现河沟、河塘私自填埋问题,以使内涝风险得到缓解。对于已经进行填埋处理的内涝,应当着重关注,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性的开展生态恢复。

在对绿地广场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使绿化面积超过40%,并且人均占有的公园绿地面积应当大于13平方米,所以需要使各种城市空间比如说公园、广场以及绿地等的雨水净化功能得到发挥。在城市为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建立海绵城市,应当改变以往的城市建设风格,分析城市与其周边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考虑雨水管理的效率,由此城市中的各个大型活动场所应当进行硬化,同时广场中需要使用透水路面设施。

3.2注重绿色屋顶以及雨水花园之间的结合

绿地空间设计的重点在于空间的利用,屋顶雨水花园是现在很多建筑为了增加绿化程度,实现绿色建筑的常见途径,通过屋顶雨水花园可以直接的收集和使用屋顶雨水,这是由于通过科学的收集系统来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使用,可以降低屋顶雨水花园对市政管网水的需求。在建设绿色屋顶的过程中,应当分层的布置使用大小不一的过滤石以及过滤沙,从而使屋顶雨水花园具备雨水收集、处理以及存储等多项功能,大大降低了人为的雨水处理和存储过程。由于在进行屋顶拆迁时,会出现众多的废弃物,而绿色屋顶的使用可以免去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节约建造成本,同时屋顶的处理造价也可以得到降低,并缓解了水土流失问题,有利于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实现。

3.3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中往往会布满道路,再加上城市的雨水流量相对较大,在雨水流动的同时各种污染物会进入到其中,满布城市各处,造成城市发生环境污染,成为污染源头。如果在开展城市道路规划时,融入使用了海绵城市理论,除了能够使城市道路保持畅通无阻之外,道路的各种基本功能也可以得到维护。海绵化的城市道路也就是对道路的两侧与其周边绿化区域实施下凹式的绿地发展,再结合应用透水路面或者是LTD树池等技术方法,一方面降低路面雨水流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水资源污染得到减轻,水质得到优化,大大保证了城市的水环境以及质量。具体来说也就是在道路中使用下凹的绿地系统,以使雨水地表径流可以通过道路快速的进入到绿化带之中,之后绿地系统会对雨水实施储存、入渗甚至是净化。而透水路面可以更为迅速的渗入雨水,但是负载量相对较大同时污染较为严重的道路应当尽可能的不使用透水路面。

3.4湿地公园

我们国家的湿地公园,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景观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从而进行雨洪管理。主要具体措施通过两个方面开始进行,第一方面是通过挖掘与填埋的工作形成海面地形,通过多种方案为湿地自身的系统创作相关的地形基础,从而提升其环境生态的多样化以及丰富化。另一方是利用其地形和水量分布较散的特点,将湿地公园自身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修复,并为环境中的自然生物提供全面的保护。

4小结

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增快,但与此同时城市也将会面临着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匮乏等情况,为了使城市内部水资源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和缓解,以使水资源获得保护,生态环境获得改善。海绵城市也就是城市如同海绵,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然灾害预防作用,简要来说海绵城市即城市在灾害以及环境等方面均存在较强的弹性。同时海绵城市需要注重“源头分散”以及“缓排缓放”这两种规划理念,从而使海绵城市理念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03:7-10.

[2]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06:11-15.

[3]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4-175.

[4]张洪立.建设海绵城市理论及难点对策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5,06:25-26.

[5]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论文作者:仝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论文_仝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