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飞[1]2002年在《明末人物画四家变异画风说》文中指出本文选择丁云鹏、吴彬、崔子忠、陈洪绶四位明末人物画家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他们的变异画风。首先认定他们的变异画风主要是由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和社会心理特质所决定;然后,从他们的线描特质、线条组合、人物造型。构图章法四个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他们在形式构成上的变异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个性表现。笔者认为,四家的变异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在明末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清代乃至今日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沈歆[2]2015年在《明末清初版刻与水墨画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晚明以降,书籍出版业空前繁荣,作为插图,版画越来越多地在各种书籍中大量出现。一方面,由于文人介入版画的起稿、创作与出版,版画在艺术形式与审美趣味上不断趋近于水墨画;另一方面,作为视觉资源及物品文化之重要种类,书籍形制、版式与插图反过来亦引发了水墨画变革的冲动。这说明这一时期版刻与水墨画之间有着交互作用,尤其是明末清初参与版画创作的水墨画家,其画风与版画的关系至为密切。文章首先以画谱的形成和演变为例,探讨它如何逐步摆脱书籍图文编排版式,转而趋向水墨画形式。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插图的审美价值与范本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最终出现了以传授水墨画知识与技法,或提供欣赏与临摹为目标的画谱。在厘清册页的名称、形制,以及它与书籍共生关系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画谱与册页绘画之间的关系,认为晚明仿古题材册页绘画的兴盛,是文人对其时坊间蠭起的集古画谱的回应,体现了精英画家对于通俗文化的主动区隔。继而以《顾氏画谱》为例,讨论了集古画谱的粉本功能及其对民间和职业画家群体的示范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则涉及到几个较深入的个案研究,本文选取了参与版画创作的明末清初画家丁云鹏、吴彬、陈洪绶与萧云从,从他们的水墨画作品中反观版画的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的逆向影响,分析版画的规格、程式、木刻技术等如何刺激了画家水墨画技法语言的变革。认为书籍插图不仅是晚明重要的耳目之玩,它还在出版物与水墨画两种视觉介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书籍插图的盛行,以及由此培植起来的观看经验,勾起了晚明人对于平面图像中形状、结构、细节诸方面的视觉欲望,进而推动了水墨画技法与趣味的变化。而在版画的创制过程中,画家为适应雕版的物质材料与特殊技法,主动调整起稿方式,发展出运用细线勾勒轮廓、直笔干擦皴法结合晕染,造成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的新技法,这种新技法在他们的水墨画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运用。而黑白墨图的设计、制墨等艺术创作活动,则进一步启发了画家尝试以细密用笔大面积平铺的积墨法,表现类似黑白墨图式及墨碇的立体效果,最终也帮助他们创造出独特的水墨画风格。
李云霞[3]2011年在《晚明变异画风在景德镇瓷器装饰中的运用》文中提出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自五代开始制瓷以来,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尤其是明清以来,达到了制瓷业的巅峰时期。众所周知,无论国画还是陶瓷绘画,画风、画面的创作均来源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现实生活。晚明随着社会政治局面的动荡、思想文化的变化以及社会民俗风尚的影响,出现了一批有志变异新风的人物画家。以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为代表的变异画风大师,对中国画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绘画画风的转变以及对瓷器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变异画风在景德镇瓷器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明末变异画风产生的原因及在瓷器装饰中运用的纹饰特色,包括在装饰技法、装饰题材、画面构图布局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变异画风在景德镇瓷器装饰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研究变异画风对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启发、影响,为今后景德镇陶瓷创作艺术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明末人物画四家变异画风说[D]. 张燕飞.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2]. 明末清初版刻与水墨画的关系研究[D]. 沈歆. 东南大学. 2015
[3]. 晚明变异画风在景德镇瓷器装饰中的运用[D]. 李云霞.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