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渗透思路探索
文/黄 河
摘 要: 人本管理在管理学科中比较新颖与突出,它重视人作为影响因素的作用,强调潜力的挖掘与开发。新时期,高校档案的价值不言而喻,档案管理工作备受瞩目,人员建设是影响管理效率的关键。因此,要重视人本管理理念与高校档案管理中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培养以及考核等多方面的优势。本文结合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价值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本管理为基础的新的渗透方向与发展策略,以期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人本管理;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
前言
目前,人本管理理念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其在经济舞台展现出了无限的魅力。很多组织与机构在进行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将人本管理引入科学管理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人本管理的本质是重视对人才的关注,很多行业将人本管理思维渗透在人才发展中。新的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对机遇与挑战,人才培养成为重点内容,事关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效果。要促进二者积极融合,强化广泛渗透,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在档案管理中的体现,构建更加科学的档案资源体系,增强利用的实用性与便捷性,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 正确认识人本管理的含义
从本质上讲,人本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思维,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重视个体心理目标结构,以个性优势为突出特征。不同的学者对人本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人本管理需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点亮人生的光辉、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进行幸福的共同缔造。人本管理代表了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动力,以自身发展目标为内容,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彰显人生价值,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本管理的核心体现在应用层面,人本理念的本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服务人与发展人,在实现人的价值的同时,提升人所在的组织、所从事的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 人本管理对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建设的现实价值
2.1 人本管理是维护人员稳定、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在人本管理中,奖惩是重要工具。强化管理积极性的提升,是维护人员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要重视发挥人本管理的优势。个体存在差异性,目标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档案管理人员培养实践中,要掌握人性的本质,了解人员特征,遵循人本理念,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为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2 人本管理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进入了信息化建设时期,强化与科技的融合。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特征显著,与网络有机结合。但是,纵观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现代化管理模式尚未全面引入。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是决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积极应对,以更好适应现代化需求,保障与时代同步。
由于发展方程的指数不稳定的存在性问题与指数稳定及指数二分的研究有着较大不同,进而指数不稳定性是动力系统渐近行为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由此关于发展方程的不稳定性方面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11-15].如文献[11]利用Banach函数空间对演化族的指数不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文献[13]利用测试函数方法讨论了演化族的指数不稳定性与容许性条件的联系;文献[14]利用Banach序列空间和Banach函数空间分别给出了线性斜演化半流一致指数不稳定的充要条件.
3 深入剖析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3.1 与高校整体管理工作脱节,人本管理思维严重滞后
IRF3710栅源极间电容Ciss的典型值为3 130 pF,漏源极间电容Crss的典型值为72 pF。假定栅极上升时间为250 ns,总驱动电流为173 mA。设计采用IR2130作为三相逆变驱动芯片。该芯片有6路输出,6路驱动信号分高端和低端单独使用可用来控制6个MOSFET管的开通与关断。控制信号兼容逻辑电平,灌电流高达250 mA,拉电流可达500 mA。上、下桥臂死区时间为2.5 μs,可以有效地防止上、下桥臂直通。实测驱动波形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有米勒平台的存在。驱动电压幅值为12 V。
3.2 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职业定位模糊不清
为了将以人为本思维更好地渗透在高校档案管理之中,需要正视人力资源的价值,在挖掘与使用档案管理人才的同时,将其与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相结合。具体来讲,要以职业规划为首要任务,高度关注档案管理人员的成长,分析学历、资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为发挥才华创造条件。另外,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工作性质,又要正视档案部门的重要价值,为职业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发挥参考与借鉴的作用。除此之外,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成长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深受社会、经济、学习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吸引专业人才,要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
个体需要在工作中得到肯定与认可,这是激发潜力的重要手段。立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本管理理念尚未得到有效渗透,其价值未在全员范围内得到认可。人文关怀不足,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发展与培养缺乏信心,质疑较强。另外,高校管理层观念上的缺陷,也是造成人本管理理念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3.3 人员培训不到位,忽视人才潜能的挖掘与发挥
为了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保障知识与技术的及时更新,以便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专业的培训不可或缺。但是,对于高校档案管理者来说,人本管理尚未得到实施,即便组织了相关培训,也缺乏对需求的详细陈述,甚至存在培训与档案工作相脱离的情况,忽视培训的超前性与预见性。具体来讲,培训只是针对业务内容,忽视员工潜能的挖掘,同时,培训多以集中学习与自学为主,方式单一,无法有效激发人才的学习热情。这在根本上阻碍了人本管理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渗透。
4 如何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在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中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强化与人才培养的全面融合
首先,为了有效落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打破传统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更好发挥档案管理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突出信息库的价值。其次,立足档案管理人员培养,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信息服务的价值呈现为目标,将高校档案资源开发与应用作为重点,增强创新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思想,加快建立以信息为导向的档案服务模式。再次,将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落实。为了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要重视吸引更多学科与专业的人才,扩大档案管理队伍,强化对高校运营的多方面了解,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最后,要营造优质的档案工作环境,充分挖掘人员潜力与优势。高校档案管理需要将人作为核心要素,保障其与管理行为全过程融合,力求实现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共同提升,强化对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以及自身发展的正确认识,为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4.2 增强职业规划的明确性,实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考量
对于职业生涯,职业规划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校档案管理者在人才培养中,职业规划缺乏明确性与清晰性,职业规划体系不健全,使得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明确。长此以往,工作热情被磨灭,很可能诱发人员流失。
4.3 将培训工作落实到位,融创新性与实效性于一体
首先,要准确掌握培训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重点,充分考量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特征,强化对需求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分析,以便准确掌握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与意愿,强调关注的全方位性,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培养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保障各种资源得到高效使用,避免资金、时间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对培训内容进行积极创新,尤其是在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动态的同时,要避免忽视需求分析,以需求层面为基准,为员工选择奠定基础。另外,培训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保障新颖性,要对行业发展具有预见性,既要关注人员能力的提升,又要落实心理培训,为潜能的发挥以及个人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培训方式力求合理,既要安排集中培训,又要适当增加外出培训,加强行业交流,以轮岗为手段,创造更多外出考察与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了掌握员工培训效果,要落实过程与效果跟踪,以便有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推动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有序发展。
一是在对标看齐中增强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纪委和省纪委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在全系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多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结合上级要求,专门召开全市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推进会,制定出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鲜明的政治态度、严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保障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结束语
综上,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备受瞩目,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重视落实人本管理思维,强化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准确掌握人本管理的含义,正视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价值,深入剖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发挥人本管理的优势,从管理思路、职业规划、培训教育等多角度进行探究,加快知识技术向管理效率的转化,从根本上实现人才与档案管理事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邱艳.高校档案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城建档案,2019(09):94—95.
[2]金芳.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2):90—92.
[3]王海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档案管理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477.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