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论文_要广烁

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论文_要广烁

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道路工程施工及养护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较大,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病害,影响行车舒适性。因此,要不断优化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并做好病害防治措施,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承担起城市交通功能,不仅关系城市的发展和交通保障,更关系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良好的路面使用状况有利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能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经常养护维修对居民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和常见病害形式进行研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市政道路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提高城市道路服务质量的目的。

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其成因

1.1泛油问题

泛油是城市沥青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现象之一,一般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温度变化的而形成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环境的温度过高,再加上车辆行驶的压力以及摩擦力等的共同作用之下,沥青路面就会产生面层中的自由沥青,在热力影响下出现膨胀,进而使沥青混凝土的空隙部位被填满,然后在道路表层出现溢出状况。除此之外,泛油还可能是由于道路建设的质量问题造成的,比如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集料散失等。

1.2水损害问题

市政道路的水损现象也一直比较突出,夏季经常有城市出现“看海”的状况,路面积水现象会加速沥青路面发生水损害。夏季高温时沥青粘结力下降,水分的侵蚀导致沥青与集料分离,在动水压力下,使集料脱离路面,形成路面松散;冬季温度较低雨雪不容易散失,存在于路面结构中会发生冻胀危害,导致面层结构的强度下降。路面不及时清扫时,路面垃圾容易进入排水井和排水通道中,使路面中的水排不出去。

1.3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一般按照其分布的方向状况分成横向的和纵向的两种,一般按照与道路中线的相对位置,将其分别称作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此外还有两者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裂缝。这一病害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道路施工中,混合料需要进行相关的连接操作,如果施工不严谨,就会使接连不够紧密而出现接缝,然后在外界力量影响下接缝开裂。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建设完成后,相关的材料会出现收缩情况;或者施工材料的混合比例不够科学,松散加挤压,然后出现裂缝。

2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①在进行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层的材料可以选用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型的沥青混合料不断出现,其中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能够保证道路施工质量。为了进一步保证设计有效性,设计人员可以在路面结构层材料中添加抗车辙剂,保证路面的耐压效果。

②优化结构层组合设计。路面层需要保证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和耐磨性,路面中下层需要保证整体的稳定性、抗剪性以及抗开裂性。由于道路上层面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一旦出现设计不到位的问题,就会导致路面出现开裂,增加道路运行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市政道路规划情况,分析具体的道路类型,从而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提升路面的承载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强度与刚度,满足城市日益增加车流的要求。

③市政道路结构层厚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路面的荷载能力,广泛搜集相关技术资料,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对路面厚度进行精确的计算,尤其做好图纸设计,防止出现路面结构厚度不合理,增加后期工程投入,浪费人力物力。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采取精确的计算方法,提升设计质量,全面控制路面结构厚度。

④在进行路面基层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了整体强度,分析设计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路面压实以后的路面效果,控制好施工进度,降低施工难度,防止由于应力导致裂缝产生,提升基层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3.1裂缝处治

(1)确保路面结构下方的管涵等压实质量符合要求,特别是井周和构筑物边缘等;(2)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尽量进行一次性作业,充分压实施工缝,可采用骑缝搭接碾压等措施;(3)面层施工时需要彻底清理基层,并喷洒透层油;(4)进行工程罩面养护时,做好“防反”措施,当病害严重时视情况处理基层,必要时采取注浆和换基等措施。

3.2水损害处治

路面结构作为城市排水的通道之一,首先在路面结构上可以设置排水式路面结构层,充分利用道路横坡、纵坡进行表面排水。选用高粘沥青和干净的集料能增加沥青和集料的粘附性,增强抗水损害能力。地下水位较高时,为防止地下水的侵蚀,需要设置隔水层和防水层,及时进行排水井的清淤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此外,需要完善城市的综合排水系统,防止路面积水无处可排。

3.3松散处治

针对沥青路面出现松散现象,需要加强施工监管,保证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和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在铺筑上面层结构时及时清理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必要时喷洒粘层油;处理小块的脱落时,尽量连同周边一起处理,建议采用高粘沥青,并处理好基层。

3.4车辙处治

选用高粘沥青进行车辙病害的处治,采用密实性沥青混凝土以增强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同时在高温季节加强交通管制,防止重载和超载现象产生。

3.5病害预防技术

3.5.1填灌缝技术

顾名思义,这项内容主要是对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相关的填缝、灌缝施工。使用相应的密封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细致的填充作业,然后实现对自由水、碎石、灰尘等的有效隔离,从而达成对基层的防护目标。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破坏问题以及大规模裂缝问题的出现,是十分经济可靠的预防技术。

3.5.2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封层,就是使用以化沥青混合水、添加剂以及相关集料等材料混合起来的稀浆,将其在沥青路面均匀铺开,然后对路面形成一层包裹,从而保护道路,有效预防轻微的裂缝车辙等问题的进一步加深。但这项预防性养护技术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一般不适用于气温较高的环境位置的沥青道路,并且也只能使用在道路损伤轻微的时候。

3.5.3微表处技术

这一防护技术,是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是通过,将乳化改性沥青聚合物与相应的集料以及矿粉填料等,按照科学性的配比,与水进行混合,然后在搅和均匀的情况下,细致地倾洒摊铺到道路的表面,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封层,进而提升道路密封性以达成保护目标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广泛搜集相关施工技术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路面结构形式,提升设计标准,保证道路设计质量,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8):210-211.

[2]王明强,牟林杰.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45-46.

[3]吴昊.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7(32):238-239.

[4]钟亮.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82.

[5]陈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J].交通世界,2018(27):62-63+73.

论文作者:要广烁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论文_要广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