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背景下中国电视剧艺术现实与发展的思考_大众文化论文

加入WTO背景下中国电视剧艺术现实与发展的思考_大众文化论文

入世背景下中国电视剧艺术现实与发展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现实论文,电视剧论文,艺术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电视剧艺术在入世与传媒变革背景下遇到新的发展问题,在传媒集团化、影视合 流、电视频道专业化调整等现实面前,电视更加突出传播特性。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电视 娱乐功能强化后,电视剧没有失去反而格外获得了大众的青睐,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毫无疑问,就一般意义而言,电视剧是一种特有的电视艺术形式,追求艺术审美是电 视剧的根本任务。而从传统意义上说,电视剧的艺术质量是判别其好坏的标准。但随着 现代生活的发展,纯艺术的标准遭到了挑战。显然,随着社会进步,丰富的物质层面和 复杂的精神层面的间离成为突出的现象,人们开始痛苦地打破传统重新选择,更加重视 电视剧的观赏性,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创作,兼顾观众的喜好成为愈来愈重要的创作前提 。其背景实际上是艺术生活化或世俗化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以牺牲个性创造 为代价的,因而更为接近受众的共同审美趣味因为市场的无情迫使创作要兼顾艺术与大 众的审美需求。这一电视剧发展的走向不能不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背景。于是,电视剧 理论也只有走出艺术孤芳自赏的小圈子迈出重视大众审美这一步,才可能适应电视剧急 速发展的需要。

电视剧研究是面对什么对象?除了常规的宏观研究外,还需要明了研究针对的是机构、 理论研究、创作,还是同行间的区别,否则容易似是而非。同时,制作发展策略方面的 矛盾可能存在,学理的推论与现有创作机制的要求常常难以榫接实施,理论研究对实际 操作是否有所补益也是微妙的。在思想相对开放的年代,在实际操作占据主导位置和大 众文化需求左右现实的背景下,不可能以一统言论独霸天下。于是,难免出现理论的失 语或自言自语。正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是必要的,容纳雅俗共存也是必要的。研究实际 存在于各自谈话界域的问题中,但无论如何,概括起来应当包括中国电视剧的现实存在 、价值评价、制作发展策略等不同的谈论话题。

应当承认,近年电视剧创作呈现出的较好态势,是文化丰富、政治生活开放与艺术创 造的天地更为广阔的结果。但和人民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其根本是要确立适应观众的 真实视角,强化“现实”两个字,这就需要注意加强情感的现代性、表现的现代感、人 物的现代意识等。但不能不看到电视剧发展中存在许多显在和潜在的问题,包括庸俗化 问题、急功近利的问题等,所以电视剧迫切需要在文化内涵的培植上下功夫。模式化, 缺少艺术创造灵性缺少原创性的努力,都阻碍着它的全面进展,缺少原创性努力,满足 和嚼人之馍的快感,只能证明文化的缺乏。同时琐碎化问题使电视丢弃了宏阔的整体感 ,显现视角向下,追求琐碎,更加偏向细枝末节表现,也不是长远之计。这里重点从下 述几个层面来展开问题。

一、占据电视主流收视大势背景下的电视剧——大众收视要求的兼顾性

在激烈的节目、栏目战中,电影、电视剧无疑是支撑各台的重要节目类型。2000年央 视对全国十大城市进行调查,排在前三名的节目类型是影视剧、新闻和娱乐综艺节目, 至今这种格局也难以改变。于是,几乎没有电视台不靠电影、电视剧支撑的,CCTV-8占 有电视剧优势,CCTV-6占有电影播出优势,都已成为收视大家。而电视剧在电视收视中 的重要作用在前几年的电视期货现象中达到顶点。由于电视剧对于电视台的重要性,若 干年来电视剧愈炒愈热,不少电视剧没有完成就卖片花,甚至还没有拍摄就卖出,形成 “电视剧期货”现象。显然,这明显体现了商业社会对电视创作的影响。电视剧期货的 兴盛是商业因素渗透的体现,说明艺术商品化的程度,也说明电视剧大众意识的增强。 期货的背景是现阶段大众文化的必然结果,即艺术越来越世俗化和现实化,曾经趾高气 扬的艺术屈就于大众文化的选择,被收视率的指挥棒支配,单纯的艺术理论已无能为力 ,而电视艺术商业化、市场化的根源在于大众欣赏需求这个潜在的消费市场。“电视期 货”热卖,显示了电视业的另一种市场化走向:电视台由于机制和视野所限,越来越依 靠社会上的制作机构,逐渐和这些机构形成一种双向选择关系。“电视期货”的热卖是 电视艺术商业化运作的集中体现,是电视传媒业市场化进程加剧的客观反映,与此同时 ,电视生产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

这一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的文化表现已经不能用主流主题来简单评判。需要考虑现代 电视剧本质,考虑电视剧的艺术价值,不能不考虑人的精神需要的多重性。为什么人们 喜欢新闻或戏剧或娱乐节目?内在的驱动力何在?文化的习惯和电视剧适应这一需求群落 的内涵是什么?人们对冠以艺术称谓的连续剧形式的观赏,应当从电视文化观和欣赏习 惯方面来探讨。可以说:电视剧是故事叙述、生活梦想、艺术形象创造相结合的电视艺 术样式。国人的生活故事在电视剧中得到表现,凡人的生活期待和心理期求在电视剧中 得到部分实现,作为电视中最为讲究典型的艺术,它有别于其他电视艺术形式。所以, 从本质上看,电视剧是叙述的艺术(故事性成为中国电视剧的首要因素),是较长篇幅的 情感投射对象(感情因素的多寡往往成为电视剧动人与否的关键),是通过造型手段呈现 的直观艺术(演员明星的要素愈来愈显要,艺术的娱乐化日渐明显)。

所以,电视文艺背景下的电视剧是包含在大众文化中的艺术,正如同文学的大众文化 性质也开始显要一样,传统的艺术审美的纯正性越来越受到威胁和冲击,这不是好事却 是难事(纯正不复存在)。

二、集团化变革背景下电视剧发展问题——竞争与垄断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中国电视剧创作在入世后的集团化浪潮中进入新的阶段。尽管目前各地电视台依然需 要大量的电视剧维持收视大局,但集团化和频道化战略背景下的电视剧创作与操作方法 显然在发生变化。类似于地方垄断的收购政策代替了以往当地多台、多频道竞争的局面 ,收购价格的总体走低可能对改善远远超出播出数量的电视剧制作膨胀局面有好处,却 未必对观众希望看到千台千面的事实有益,而没有一定数量的电视剧自然淘汰作为基础 ,良好的电视剧质量便难以保障。若干年前,我们曾经忧虑武侠剧在十几个电视台同一 时段争相播放,但2002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演这一事态却没有遭致批评,不尽合 理的批评标准背后,显露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电视剧的艺术质量是第一位的,二是艺术 质量好的电视剧太少。因而没有人顾及重复播出的弊病,“好”节目的争夺在没有特色 的电视台频道体制中必然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10余年前中央台垄断一个《渴望》或 《编辑部的故事》就造成全国同一时刻万人空巷的局面未必比得上现在的多元同播的电 视剧质量,但电视剧创作中优秀剧作数量严重不足却是事实。所以,如何处理和看待数 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关键还在于怎样处理竞争促进发展和垄断影响发展的问题。有效的发展战略应当是中 央集团、地方影视集团、电视剧民间独立创作机构等多者相互协调分工。首先是创作机 构分工,大型主流巨作应当由中央集团或中央集团与地方合作创作,多样化的艺术创作 则应当由各种体制的创作实体来进行,只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才能保证播出的多样 选择;其次是播出机构的选择方针,好作品的争夺不可避免,但选择适合频道的好作品 才是上策。电视文艺节目已经形成多样的地方节目特色,电视剧的电视台特色和频道特 色也应当显露出来。

集团化变革背景下促进电视剧创作的机制还应为竞争。频道之间的竞争依然必要,集 团化后的电视剧创作支持、收购政策、播出选择等都需要保证质量原则和特异原则的协 调。特色经营的原则不仅在电视台、频道之间还没有形成,就是电视剧创作机构的特色 原则也相当缺乏。就电视台而言,即便能容忍目前频道都要靠电视剧来抓取观众,也需 要把特色化经营提上议事日程。综艺频道的电视剧与新闻综合频道的电视剧没有区别, 前者的娱乐多样化和后者的正统端庄大气理应有所区分,电视剧频道的电视剧与经济频 道的电视剧应当有差异,前者艺术化理当更为明显,后者也有适宜的都市剧可以支持。 在港台不同电视频道的主持人差异就是频道招牌,节目的区分也显示频道特异色彩。我 们没有理由不注意开拓特色化播出的领地。有了电视台的特色,五光十色的电视剧创作 自然就有各自的对象性。

三、多元文化现实背景下的电视剧审美——多角度策略与价值宽容度

中国电视剧已经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多元化创作状况,比起电影来,电视剧的面貌、样 式、题材等都宽泛得多。21世纪电视的走向与趋势是:1.不同于整个20世纪的影像艺术 与商业的争执,21世纪从电影到电视的黄金时代开始降潮,技术与艺术、传播的关系主 宰一切,技术传播的时代真正到来,人愈来愈远离艺术美好的终极追求,而陷入技术追 慕的非人本时代;2.歌舞升平的大众文化灌输时代到来,被动需求、公众时潮对个体的 左右愈来愈明显,传播的强制公众化导致艺术个性的丧失,娱乐主宰电视传媒;3.新媒 体和传统媒体的夹击对电视的影响日渐明显,网络侵吞电视的主要观众,广播掠夺部分 领地,报刊杂志占领白领的零散时光,电视的对象化不可阻挡;4.随着社会的发展,物 质生活的全面提高,人的本性化生活的呼唤日渐抬头,艺术人生的实现条件影响电视和 其它媒体的生存发展。

导致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艺术审美变化的因素:首先应看到电视剧和社会文化娱 乐潮的密切关联。世纪交接时机,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愈来愈明显的文化消费需求占 据主流,人们已经在毫无顾忌大胆宣称:工作之后只需要轻松、调剂消遣的电视作品, 抵拒教化的主张愈来愈成为大众文化的主导趋向。放眼望去,近年电视呈现娱乐节目风 起云涌、婚恋做秀节目竞相模仿、游戏节目无处不在的景象,摈弃高雅教化,顺从休闲 愉悦几成时尚,一切都在展示着文化娱乐潮的走向。在此背景下,包括各种样式的电视 剧的先天要素契合着大众文化娱乐潮的需要,轰轰烈烈登场应是自然的;其次还应看到 ,电视剧符合大众文化观影习惯及要求,快捷的节奏、张弛有致的情节进程、富有动感 的画面、暴力和柔情的交织,造就了波澜起伏的观赏效果,读图时代观众的观赏需求影 响着电视剧。

所以,审美观念的尺度放宽是应当注意的趋向。电视剧天然属于艺术范畴谈论的东西 ,艺术欣赏角度、艺术感知高下、艺术综合手段认识等等,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但人 们对其他电视文艺更多含有观赏节目的距离感,而对电视剧则有更多感同身受的进入感 ,尽管通常我们说没有象电影的特定情境容易进入造梦境地,但电视剧的波折起伏和人 物的荣辱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人们不觉就会沉浸其中。所以,电视文艺中的电视 剧观赏是投入式观赏,是会心式的呼应,是可以投射个人情感的对象。我们发现,比起 电影来,对待电视剧的个体矛盾主要在欣赏的随意自然和评价时却一本正经的艺术苛求 (我们常常如此)。于是,好看的感官标准常常变成艺术高低评判的评价,而原本艺术性 的认识(思想深刻性、审美愉悦性、形象个性化、艺术想象力等)被等同于背离电视剧艺 术的宗旨的没有观赏性。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成长的电视剧越来越造就出电视的所谓“艺 术性”规律,却实际朝着缺乏艺术审美的方向滑坡。然而,事实是,人们一方面在抱怨 平庸,另一方面却对感官的“好看”推波助澜——嘈杂和纷乱的时代需要造就艺术的肤 浅化。所以,艺术审美的难题是艺术稀释和情感绵长的可能性矛盾存在。但无论如何, 电视剧在电视文艺中的归类是:如果说电视文艺是欣赏的艺术,那么电视剧、电视艺术 片应当是审美的艺术,区别在于电视文艺是被动的观赏或虚拟的满足,电视艺术片、电 视剧是主动的鉴赏与情感升华。从某种意义上看:电视剧艺术的审美应当是艺术情感的 审美,是触动心灵的审美感悟;所以,创作的意义是把握观赏者的审美趣味和情感需要 ,而不是像其他电视文艺形态的创作重点是表现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如MTV)。

四、电视文艺大势背景下的电视剧艺术定位——雅俗共赏的艺术传播

电视剧是电视文艺中的特殊类别,和电视文艺的基本走向相一致。电视文艺受制于这 一大环境,一般而论,多只手在影响电视剧艺术:意识形态主流要求——政治生存条件 ;商业市场收视要求——经济生存条件;大众文化潮流要求——趣味和题材要求。而21 世纪中国电视的走向与趋势就呈现出商业娱乐需求无孔不入,琐碎不堪的态势;分众化 栏目与频道五花八门;新闻特性服务要求显著增长;艺术俗化、雅俗混合明显等特点。 而大众文化背景对电视的影响与走势是明显的,研究电视剧已经需要更为开阔的眼光。

考察近年电视剧的变化,雅俗混流的局面明显,至少以下方面不能遗漏:1.愉悦性增 强(教化色彩减弱),最为明显的是传统正剧的好看因素增强,而《候车大厅》类的生活 剧与《炊事班的故事》式的军营戏走的是殊途同归的路;2.明星价值提高(庸常本色演 员失落),小燕子、曹颖和孙海英都是例子;3.平民化因素上升(英雄正经性失落),从 《宰相刘罗锅》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古装戏到《空镜子》等的现代剧都是证明,而 《誓言无声》、《导弹旅长》等军旅戏的表现也是证明;4.参与感日渐重要;5.传统意 识抬头(清官意识、个性意识没有确立,正剧中的第一把手拯救天下);6.影射观照现实 (这是百姓观赏的特点,典型如《天下粮仓》);7.时尚浪潮折射(模特批量充当演员, 青春剧一度相当时兴,薄、露、透的迷眼和豪华风等不良习气)等。

所以,把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的特定形式来研究,需要从传统的泛泛而论的窠臼走出 ,从表现的角度关注电视剧表现的特色。

1.传媒艺术角度 电视剧从传媒艺术的角度来看,传播的效能是相当大的,比起潮起 潮落的各种电视娱乐导致起伏不定的观众疏离来,目前观众对电视剧的喜好基本没有衰 减,电视剧依然处在上升的态势中。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电视剧艺术吸引力的出众?考 察近年电视剧,情节逶迤变化是吸引观众的第一位因素,从表面上看,这是娱乐因素使 然,但内涵是生活逻辑的魅力,比如《大雪无痕》。看故事是观众天然的要求,惊险也 好,曲折也罢,故事的好看是电视剧眼球经济规律的首要因素。而好看首先就是电视剧 长度表现的可能,从而有伸展的余地,这是长篇剧的受众心理的主要要素。故事好看主 要是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反证的角度看问题:一些思想内容很好艺术也不错的电视剧 未必有广泛的收视率——即没有好的收视艺术效果;相反,被许多人诟病的所谓不好电 视剧却在批评声中收视率居高不下,如《还珠格格》等戏说剧。那么,这里的情节是指 什么?人生故事的复杂接续。一般而论,只要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就具有可观赏性。但在 故事的复杂性中,生活逻辑的魅力往往被遮掩在其中,细细分析故事的可读性,不在眼 花缭乱的情节编织,而在其中生活逻辑的合理延展与丰富的内在联系。《空镜子》生活 的常规现象被编织在起承转合中,自然合理,生活气息浓烈。当然生活逻辑其实可能是 乏味的,但编织表现的价值在于突显、强化。这里的关键是可信度问题。较为出色的《 导弹旅长》的第二集在下属考察主考官时的设计显然做作,违反生活常态逻辑。

2.艺术观赏角度 除了故事,电视剧的观赏艺术表现的第二个要素就是人物。人物的 成功可以弥补故事的不足,也可以抓住相当一类观众的注意力——一种是明星狂的爱乌 及屋,一种是注重个性的艺术欣赏。贯穿全局的人物一般具有表现的可能性,没有突出 性格的人物而期待这个剧赢得好感,是难以想象的、文艺的感染力主要体现在人物身上 。人们常说人物性格鲜明是魅力所在,但对于最好的电视剧,内在的其实是命运的残酷 性。常人说的性格鲜明只是外在的表现,存在误区的人物性格论常常把外在的形体或动 作放大为第一位的表现,某种形态缺陷或某个脾性特点没有特定的内涵支撑不会产生性 格的魅力,很容易成为僵化的代名词(比如扮演毛泽东者的手势挥舞、周恩来的垂手腰 间等,已经成为没有创造性的外在符号)。外在形态如果仅仅成为符号,则绝对约束性 格表现的伸展可能。而外在形态如果是人物性格的自然外化,那么就有了内在依据,则 具有个性化的价值。石光荣的语态、神情等就是相当新鲜的个性化表现。在《空镜子》 中的姐妹两人,孙丽和孙燕都表现得很好,但老百姓更为关注的确实是孙燕,因为孙燕 的傻笑的形态具有憨厚性格的支撑,楚楚动人。所以,性格鲜明不是外在个性特点而是 内在的情性支撑。

优秀作品的人物内在动人处常常是表现命运的残酷性。《大雪无痕》、《渴望》、《 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是如此。《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主人公命运的某种悲剧性是令人酸 楚的。褚琴爱之丧失的内痛与石光荣的一厢情愿的得逞,首先铺垫在人物的情感底线中 ;她抵拒的失败和他进取的成功,包含了生活的诸多真理:比如印证着男人不“坏”女 人不爱的道理,郎才女貌未能善始善终的悲剧和没有天造地设的配偶的事实,患难夫妻 的扶助比海誓山盟来得普遍的现象等。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命运是悲剧式的。影视作 品常见的正面形象反不如反面形象,表面上似乎是政治因素所然,其实是因为正面形象 没有人生的颠簸感和人性的复杂体味。

3.艺术表达角度 对于电视剧创作,需要注意适应新形势下的雅俗交融的宽容性。前 面谈了电视剧是故事叙述、生活梦想、艺术形象创造结合的电视艺术样式。这里需要特 别提到艺术表达应考虑电视剧对凡人的生活期待和心理期求的投射式满足意义。有人对 英国人作过调查,知道萨达姆者寥寥,因为多数人都在看肥皂剧。但电视剧显然受制于 大众文化潮流的影响。梳理中国电视剧从《渴望》到《编辑部的故事》、《便衣警察》 、《我爱我家》、《戏说乾隆》、《还珠格格》、《春光灿烂猪八戒》、《流星花园》 等的发展线索,可以明了艺术创作也需要兼顾大众的欣赏需要。所以,(1)创作应当做 到在艺术风格上多样化,求大同存小异,没有十全十美的剧作,对于《橘子红了》这样 的艺术追求不必把腐朽作为攻击的理由,倒是为一些十分缺乏艺术精致的创作担忧。(2 )创作还需要鼓起勇气承认娱乐价值的意义,电视剧需要顾大众舍小雅,欢愉尽管未必 是艺术的大乘境界,却也是满足百姓艺术生活需要的大事,像军事题材的《炊事班的故 事》等娱乐之作,欢愉动人未尝不可,无伤大雅也是境界。(3)主流形态明确自己的位 置是重要的,重量级的主流创作只能少而精,诸如《省委书记》等,否则泛泛而论,就 没有真正的权威。需要注意“主旋律的泛化”问题。这不是简单的指对主旋律的界定泛 化,而是指对作品主题的过度要求,导致无视差异性和艺术的多样性。主旋律不是简单 的主题主旋律判断,对任何作品都要求主题主旋律是泛化的一种,反而伤害和贬低主旋 律。主旋律是精神气质上的高昂动人,但不是任何作品都具备主旋律的资格,主旋律是 思想内涵的高标准要求的艺术精品。所以应当抓大局而促多样。(4)文化走向的宽大为 怀,前述大众文化状态中的电视文艺已经标明雅俗混赏局面和分众化对策是显著的现象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空镜子》等好作品面前,不拘守概念和死板阵营,对有益 于电视艺术发展的各种形态创作都应当给予支持。题材创作上多样化和精致化的平衡, 手法上修饰和大众审美手段的兼顾等都应当宽待为怀。当电视艺术起到给予人们从精神 愉悦到人格完善的教化、寄予生活美好期望、表现苦难的重负、为人师表的人物楷模等 作用时,就实现了其艺术价值。

标签:;  ;  ;  ;  ;  ;  

加入WTO背景下中国电视剧艺术现实与发展的思考_大众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