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蒙药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传统疗术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外治法,其在急救治疗上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随着医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蒙医传统疗术已经逐渐淡出急诊应用。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是在体表皮肤或穴位多种方法给药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或健身作用的疗法,是指药物经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综合疗法。
关键词: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透皮给药系
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表皮,通过皮肤表面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的毛细血管,通过体循环到达靶位来发挥作用。目前,限制透皮吸收最大的障碍就是皮肤的屏障作用,因此,如何克服这一难题,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使药物顺利进入体循环,达到治疗的有效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是透皮给药研究的重点,也是开发经皮给药制剂的关键所在。
一、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
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选用药物范围广、应用方法灵活多样。按药物剂型、药物配方、相结合的物理因子进行分类。
1、按药物剂型分类:油剂、水剂、粉剂、搅合剂、膏剂等。油剂:如将紫草研细以山羊油调和,涂敷于面部粉刺疤痕;失眠时用黄油涂擦于赫依穴等。水剂:如二味木香散水煎液滴耳。粉剂:如哈它嘎其7粉末涂患处。搅和剂:中毒所致的四肢肿痛,将水白枝、诃子研细,以水调涂。膏剂:栀草风湿镇痛膏治疗肌纤维炎;哈布德砷膏治疗腮腺炎等。擦剂:栀草通透液擦剂治疗肌肉风湿症。其它:如茶一酒疗法、蒙古灸、荞面疗法、罨敷疗法、色布素疗法等。
2、按药物配方分类:2味以上固定方剂、单味药和非固定方剂、非药物性物质等。2味以上固定方剂:如哈它嘎其_7粉末涂患处;壮伦一5水调剂外敷关节肿胀。单味药和非固定方剂:如类风湿患部烧热时,用苦参粉加水调敷于患部;热性肿胀、血性刺痛,将丹参、秦艽、黄连以冷水调敷等。非药物性物质:应用砖茶、酒、毡子、秫米、荞面、马牛羊等动物的奶、油、脂、骨、皮毛等蒙古民族常用食品和生活物品的疗法,如茶一酒疗法、色布素疗法、荞面疗法等。
3、按相结合的物理因子分类:与热因子相结合的疗法、与冷因子相结合的疗法、与机械力因子相结合的疗法、与水等复合因子相结合的疗法等。与热因子相结合的疗法:如热罨敷、缠绕疗法、蒙古灸等。与冷因子相结合的疗法:如冷罨敷、将药物以冷水调涂等。与机械力因子相结合的疗法:擦涂疗法、贴敷疗法等。与水等复合因子相结合的疗法:药浴、蒸汽疗法、熏法等。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
1、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
药物透皮吸收物理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物理促渗方法包括离子导入、电穿孔、超声波导人和微针等。
(1)离子导入法。离子导人法是在低强度直流电场作用下,将电流通过电极穿透组织导入皮肤来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一种方法。通常将含有药物的电极贴附于表皮,将另一相反电极放置于相邻位置,构成一个电流回路,通过调整电流大小控制药物的渗透速率。[1]采用小鼠腹部皮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阿魏酸溶液为供体溶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受体池中药物含量,考察离子导入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离子导入明显促进体外模型中阿魏酸的皮肤透过量。
(2)电穿孔技术。该技术通过瞬时高压脉冲电场将皮肤的脂质双分子层打出暂时性且可逆的水性通道,药物通过这些通道迅速穿透皮肤角质层,进人体循环,导致皮肤渗透性的增加。[2]将对照组玻璃体积血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人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5%,均高于对照组的59%和77%(P<0.05)。
(3)超声波导人法。利用超声波为动力,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或通过皮肤传导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病变组织或器官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药物渗透至皮肤的程度也与超声波的强弱、连续与否以及皮肤暴露时间有密切联系。[1]研究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20 kHz低频超声波作用下,对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超声波能明显促进盐酸利多卡因的经皮渗透,且随着超声强度的增加和超声持续时间的延长,促渗效果明显增强。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给予扶正抑瘤方超声导入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改善率分别为86.67%和58.33%(P<0.05)。
2、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化学方法
透皮促渗剂透皮吸收促进剂PE的使用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化学方法,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角质层脂质双层结构,从而增加脂质的流动性,以此来改变药物的分配系数,增加期渗透量。目前常用的促渗剂主要有化学合成促渗剂和天然促渗剂两大类。
(1)化学合成透皮促进剂。化学合成透皮促进剂包括醇类、酯类、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类及萜类等。壳聚糖作为一种聚阳离子碱性多糖,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心,[3]采用热凝固法制备乙酰氯酚酸卵清蛋白纳米粒,将其载入凝胶后用于透皮给药制剂。体外透皮实验表明,凝胶中药物可连续8h缓慢释放,且渗透速率大于市售乙酰氯酚酸凝胶,说明纳米粒凝胶可增加皮肤中药物的渗透量,在考察消炎止痒搽剂中不同氮酮浓度对黄芩苷离体透皮吸收特性。研究表明,与不含氮酮组相比,氮酮可以促进黄芩苷的吸收,且浓度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有影响,其中氮酮浓度2.5%时,黄芩苷的累积透皮吸收量最大。
(2)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中药挥发油和中药提取物是另一类新型促透剂,与化学促渗剂相比,该类促渗剂不仅透皮吸收效果好、对皮肤刺激小、毒性较低,还能与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常用的天然透皮促进剂、促渗剂主要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其促渗的有效成分多为单萜或倍半萜类化合物,如肉桂醛、薄荷醇等,以及中药提取物如薄荷油、桉油、川芎挥发油等“。[1]研究了不同浓度薄荷醇对芍药苷促渗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芍药苷透皮吸收过程中,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薄荷醇的浓度为1%时较为适宜。Ⅳ一烷基胺千日菊素(N—alkylamide spilanth01)作为促渗剂能不同程度促进咖啡因、布洛芬的透皮吸收。当其浓度为0—1%(W/V)时,咖啡因的透皮吸收效率增加了4.6倍,对布洛芬的吸收促进效果不明显。
(3)促渗剂的联用技术。随着对促进剂使用方法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大多数促渗剂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毒性。因此,出现了促渗剂的联用技术,即可以在发挥促进剂作用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其毒性,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4]在考察了伊维菌素体外透皮吸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丙二醇、桉叶油、二甲基亚砜(DMSO)等促渗剂单独使用时均可增加药物的透皮速率,且以DMSO和桉叶油的效果为佳;若联合使用更可大大提高药物的渗透倍数。
随着透皮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更多的透皮疗法将会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并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研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靳光乾,王 平.浅谈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5(5).
[2] 韩彬,戴王强.薄荷醇对芍药普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8,30(5):10.
[3] 耿志霞,蒋春茂,刘腾飞.伊维菌素体外透皮吸收影响因素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7,34(2):20—24.
论文作者:杨香宝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