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ICU患者156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表现,探讨引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统计分析,84例ICU患者中发生下静脉血栓的有37例,占23.7%;引发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卧床时间、采血次数、手术史、脑卒中、患者年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引发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ICU;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31-02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同时也是外科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出现在下肢,且左侧最为常见。病情相对较轻可引发后遗症,重者则可引发致死性肺栓塞。有报道曾经表明,ICU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超过30%[1]。受到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ICU患者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肺动脉血栓塞症。同时此类患者并存的多种系统性疾病会掩盖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增加诊断的难度,而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分析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与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ICU患者156例。男80例,女76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63.4±1.8)岁。原发性脑卒中23例,严重外伤36例,食物中毒9例,外科患者88例。
1.2 方法
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全面记录患者卧床时间、采血检验次数、基础性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药物使用与年龄等相关参数,分析不同因素与ICU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使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以此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资料笔中的所有数据均使用χ2进行检验。对于检验所获得的最终结果如果P<0.05,就表明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统计分析,84例ICU患者中发生下静脉血栓的有37例,占23.7%;引发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卧床时间、采血次数、手术史、脑卒中、患者年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经过本次研究活动,就可了解到,ICU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多种因素有关。在监护和诊治ICU患者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同时还会使用机械通气设备,而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在患者卧床的时候,血流不畅,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也会导致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因而,对于ICU患者来说,根据其临床资料就可确定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
3.1 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
关于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临床中普遍认为有三种,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管内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根据此因素,综合分析ICU患者各项参数。第一,药物使用。在治疗期间,ICU患者会长时间使用具有镇静效果和脱水作用的药物[2]。一旦使用此种药物,必然会降低患者血液血容,提升血液粘度,这时候患者血液在血管中的阻力和粘滞系数会不断升高,且在受到药物刺激作用下,会损伤静脉血管内壁。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引起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壁受损,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第二,年龄。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来说,年龄应当是一项独立性的危险因素。对任何病种来说,高龄本身就是高危险因素。相对比中青年,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在不断降低,血管内壁并不是非常好,很容易导致血液长时间保持着高凝状态。同时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非常高,这些均会非常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第三,基础性疾病。在诊断的过程中,ICU患者的基础性疾病通常有脑卒中、外科手术等,而这些均基础性病情会多次出现出血。受到人体生理凝血功能的影响,就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ICU患者抢救的时候,必然会使用到多种药物,其中激素非常多,而这会对静脉血管内壁造成损伤,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并发下肢静脉血栓[3]。
3.2 预防ICU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中了解到,ICU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为23.7%,但是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下肢的时候,发现有33.3%的患者存在潜在性的下肢静脉血栓危险性因素,并且这些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根据此种现象,为降低ICU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概率,应采取护理措施。首先,合理评估患者。护理人员应在主观上认识到,每一个ICU患者同时并存多种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警惕,掌握下肢静脉血栓发病机制与常规的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在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时候,应选颈内火锁骨下静脉,尽可能减少在患者下肢深浅静脉穿刺留置或采血。如果存在必要的时候,应上下肢轮流,不可在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对于偏瘫患者,尽可能不在患侧或肌力下降的一侧穿刺输液和扎止血带。静脉采血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当然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与对血管的保护意识同样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贯穿无菌观念,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最后,加强肢体被动运动。在为患者提供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每隔一段时间按摩患者下肢。从跟腱开始,从上往下挤压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并在患者足踝部进行被动活动。左手固定踝部,右手握住组踝部进行屈伸运动与足内外翻运动。
综上所述,引发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蝶莲,谭雪贞,李素婷等.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4):3806-3808.
[2]黄静,林婉娜,罗玉珍等.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2013,03(1):125-126.
[3]周云香,袁燕嫦.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5(11):180-181.
论文作者:张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静脉论文; 因素论文; 内壁论文; 危险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