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兰英,韩 平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 改革开放促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物质基础,创造了思维条件和精神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摒弃过时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理念,秉持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树立开放发展观和合作观。
关键词: 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中国背景。因而,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对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1978年,邓小平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准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以超常的胆识和智慧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是中国进行的第二次革命,它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腾飞,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变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法国的杜考尔特庄园里可以找到保持乐观的事实依据。杜考尔特庄园位于法国拉多地区,拥有450公顷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每年生产约300万瓶葡萄酒。在一个长长的车库中停放着一些巨大的高达3米的四轮拖拉机喷雾器,每个都配备有一个2 200升的杀菌剂罐。它们的铰接式机械臂上嵌有喷嘴,可以一次性在四排葡萄架上喷洒农药,杀死霉菌和其他植物病原体。
改革开放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准备了物质基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为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不过,在过去一穷二白、温饱问题尚难解决的年代,这种美好梦想只能是一种愿望而很难实现。而今,改革开放使中国不断走向富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攀升,中国已经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难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意愿和初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基于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就,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这种帮倒忙的方式,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应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为磨蹭造成的后果。虽然结果是美好的,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每一步都是在妈妈的保护伞下进行的,不是孩子自觉自愿的结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虽然做事情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妈妈什么都会替我做的。长期下去,妈妈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自己锻炼的机会,不利于独立能力的培养。
该中央空调器为36个房间提供服务,其中有20个双人靠舷侧外舱,并有16个四人内舱。根据热负荷计算:双人外舱因有较大的飘窗,每个舱室的热负荷为1 100 W;四人内舱每个舱室的热负荷为400 W。
改革开放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准备了思维方式。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交流更为广泛。世界各国命运日益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改革开放使中国深度融入世界,进一步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立足全球、放眼世界的大视野和大格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带来的认识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成为可能。
改革开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准备了精神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持续四十余年,一路走来,我们曾经面临无数艰难险阻,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时候,需要不断冲破各种阻力,克服无数顽瘴痼疾。我们党一路披荆斩棘,方才取得今天的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的提出和实施,需要具备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同时,正是这一自我革新的过程锻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这种精神品质包括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敢于革新的创造精神以及心系百姓的为民精神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秉持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它强烈抵制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以谋求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根本追求,坚决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主张开放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顺应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这一伟大思想被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国际上,这一理念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我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我们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4]。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开放包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属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摒弃过时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理念。为了解决国际争端,构建和谐国际关系,建立相对合理的世界秩序,人类进行了不断探索,比如,西方国家主导先后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些体系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对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需要继续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那些过时的、不符合广大主权国家利益的国际关系理念需要进行坚决抵制。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大国依仗自身强大的国力在国际上唯我独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民主制度”,以宣扬“普世价值”为名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之实,肆意干涉他国内政。这种霸权主义强权思维的存在,实质上是对自由、民主、平等等人类共同价值的违背和践踏,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对这种霸权思维、冷战思维、零和思维进行彻底清算和抵制。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尊互信、互商互谅、互利互惠、和谐共处,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法治,履行国际义务,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使人类远离战争,共享和平,共谋发展。
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追溯中国历史,近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一段被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凌的屈辱历史。回顾这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最大的启示便是落后就要挨打,封闭必然落后。清王朝正是因为自诩“天朝上国”,实施闭关锁国,错过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所以,当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时,挥舞着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的中国士兵根本无力抵抗和回击。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中国人民经历了100余年的奋斗方才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获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东亚病夫”站起来的历史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我国不仅注重引进外资和技术,还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不断占领世界市场,逐渐名扬世界。在对外交往中,我国秉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友好来往,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短短四十年,中国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历经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验证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真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开放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身处同一个时空环境,任何一个国家要谋求进步和发展,都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才能顺势前行获得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走改革开放之路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科学界定在现时代依然有效。事实证明,和平与发展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今天它还是全世界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各国人民应该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在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上,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成为世界各国追寻的新的时代主题和潮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依靠单枪匹马搞建设,在全球化进程愈深的今天似乎越来越不可能。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思维和行动必须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否则无法把握发展机遇,难以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树立开放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5]。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永续发展、共享发展为主题,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一要义,强调只有发展才是解决当前所面临问题的主要办法,只有发展才能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在世界减贫与发展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呼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因为贫富不均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只有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状态。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即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促进共同繁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秉持开放发展理念,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发展潮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6]。在经济全球化得以深入推进的现时代,破坏世界贸易秩序,搞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害人害己,到头来不仅注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会损害世界经济利益。世界各国应该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协同发展,不断缩小发展差距,走向共同繁荣。
(1)地表出露的斑岩为以岩脉、岩株形式产出并侵入香夼组地层以及南部的南庄组地层,并具有大致顺层的特征。另外,隐爆角砾岩多位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顶部[13],Wolfe[21]认为形成隐爆角砾岩的浅成—超浅成斑岩体往往是与深部大隐伏岩体相连的沿着软弱带向上侵入的小岩株,推测深部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岩脉、岩株向下汇聚为花岗闪长斑岩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秉持开放合作观。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所作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7]蝴蝶效应在当今国际关系中频繁显现,1998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了自身及他国的安全和利益,任何国家都应当努力做到正能量外溢,要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因为单凭一国或几国的力量根本无法应对和解决许多全球性难题。与此相反,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处处坚持自身利益至上,最近几年先后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协定、全球移民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多边机制与组织,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他国利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该摒弃这种自我主义,树立共生、共存、共赢的开放合作观。政治上,世界各国要积极与他国展开对话交流,坚持平等相待、互信互重,建设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安全方面,要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携手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化解世界安全难题。在经济方面,为实现共同繁荣,各国不能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的回头路,而应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在文明方面,应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不同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断进步。在生态方面,环境问题是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心愿。世界各国唯有携起手来采取共同行动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才能构建起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秉持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四十年如一日将改革推向纵深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事关人类福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其实现过程必然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商共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8]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的人类理想,必须汇聚所有的力量和智慧,世界各国人民必须秉持敢于革新的创造精神。同时,作为人类一项全新的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敢于跟头脑中不合时宜的思想进行彻底的决裂,只有勇于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才能共建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人类新家园。另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秉持一心为民的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将人类利益和国家利益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凡是关系到人类整体利益的事情必须坚持共商共议,凡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有益的事情必须竭力做好。
参考文献:
[1] 管克江.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3]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
[4]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2).
[5] 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11-19(6).
[6]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3).
[7]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2).
[8]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报,2017-12-02(2).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726(2019)07-0001-03
收稿日期: 2019-03-23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A177);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8JDSZK061)
作者简介: 陈兰英(1985—),女,湖南宁乡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 刘奇征】
标签:改革开放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习近平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