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据不完全统计,在民族地区的贫困户中,接近一半的人属于因病致贫,占比极高。因此,要打赢脱贫这场战争,健康扶贫是重中之重。本文以重庆市A乡为例,对民族地区健康扶贫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一、民族地区健康扶贫现状
1.基本情况
地处民族地区的A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距县城40公里。全乡辖7个村34个组,有4个贫困村,户籍人口3042户8168人。全乡户籍人口8168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168份,建立电子档案8017份。截至目前,动态识别贫困对象537户1832人。其中,因病致贫212户703人,占39.3%。现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5个。乡卫生院占地面积129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012平方米,原有人员编制13名,现有人员编制25名,实有医务人员17人,其中在职12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9人,管理1人,工勤2人),临聘人员5人,(包括驾驶员1名、炊事员、清洁工各1名、药房人员1名,收费员1名),具有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1人、中专学历1人。乡村医生7人,编制床位12张,实际开放床位13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0.93人、注册护士0.56人、编制床位2.2张。该乡卫生院配备有救护车、彩超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仪、直接数字化X光机(DR)、中药熏蒸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电脑中频治疗仪、全自动洗胃机等医疗设备。卫生院设有内科、中医理疗、及预防保健等科室,配有化验室、检验科、药房等功能科室,医院开放床位13张,能开展普通外伤治疗、部分中医骨科手术。
2.存在的问题
①地方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能力弱。一是设施设备数量不足且老化。A乡医疗设施设备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全乡群众生命健康的需求。而且,设施设备老化,有的已经无法使用。要更换新的设施设备需要大量资金,缺口较大,靠自身筹集能力有限。虽然县中医院、中华思源基金、市县卫计委、鲁渝扶贫等给予该乡卫生院一定的资助,但杯水车薪,硬件设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是缺乏专业人才。该乡卫生院主要短缺针灸理疗、妇科、儿科、普通外科专业方面的人才,这几年虽然进了个别人才,但不能解决问题。医务人员少,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业务能力主要靠自己在经验中摸索,进步较慢。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对部分重特大疾病、慢性病患者集中治疗能力不足,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不畅。一些贫困群众患病后只能往县城医院跑,看病成本很高,加重了家庭负担,导致贫困交加,增大了脱贫难度。“供”“需”不能对接,群众不满意。
②贫困户的健康观念偏颇,“医”“养”倒置。一是个别嫌麻烦不愿开展健康检查。一些贫困户认为自己出生农村,没有城里人那么娇气,只要自己能吃饭能走路能干活就是非常健康了。即使感觉一点点不舒服,也不愿去医院检查,认为休息一下、不那么累就好了,“挨”是一些人的做法。他们认为去医院做检查不仅耗费时间,也花不少钱,不划算。现在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不用花时间跑医院了。合约是签了,个别贫困户还是不愿做检查。有的害怕检查出来有病心理上不能承受,不敢做检查。二是把自己交给医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认为医生是万能的,什么病都能治好。一旦治不好,就认为医生医术不行,而不是从自己养生的角度去考虑。
③长久形成的不卫生习惯,食品不安全导致患病率高。目前,民族地区在家的基本是一些留守老人,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户卫生观念较差,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喜欢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认为使用时方便。垃圾随意乱丢,家里清洁很久才做一次,有的灰尘很厚。因为节约水,衣服换洗的频率低。由于文化水平低,农作物使用农药超标,吃的粮食蔬菜存在安全隐患。他们长期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就是几天的饭菜还吃,容易生病。
二、民族地区健康扶贫对策
1.改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增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能力。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要引起高度重视,把它摆在突出的位置。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民族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改扩建项目建设。对民族地区应当适当倾斜,帮助添加新设备。重视村卫生室建设,没有村卫生室的要尽快设立,力争实现全覆盖。争取社会力量办医,大大缓解民族地区患者的就医压力。二是多渠道提升医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其一,结对帮扶,增强乡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市县卫计委、人民医院、中医院等要和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在医务人员技能提升上出新招。例如,定期举办医务人员短训专题班,以一周以内为宜,不会耽误工作。重点集中培训某一方面的医务新知识,不断更新其知识。遇到大点的特殊病例,可以通知乡镇单位的个别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其中。既进行观摩,也实际参与全过程,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也可以委派专家学者下挂锻炼,以带“徒弟”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也把先进的从医理念和方式带下去。教学相长,让双方收获友谊,也同时提升了技能。其二,能者多劳,让有水平的专家学者在几个医院兼职。针对民族地区一些科室人才紧缺的问题,可以让有此能力的医务人员和有需求的医院签订兼职合同,对从医范围和时间作一个清晰的界定,使之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做到人尽其才。其三,引进人才,配齐科室。出台优惠政策,降低门槛,让一些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愿意到民族地区工作。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关照,使之能真正留下来为民族地区医务事业的发展出力出汗。三是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用药。医疗器械和药品,这些产品关乎贫困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健康理念。一是给群众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把农村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方法、应急急救、合理膳食等健康知识印在一本小册子上,每年发放一本,送书上门,让群众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二是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辖区内家庭医生下乡,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图转变群众“医重于养”错误观念。三是开辟电视健康栏目。定期播出,传播健康理念。四是举办展板。图文并茂,吸引群众关注自身健康。五是开设疾病防控知识长廊。注重可读性,让健康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3.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注重食品安全。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对白色垃圾、黑臭水体、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等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解决乡村脏乱差的问题。搞好门前三包工作,做到物件摆放有序,消除黑臭水体,禁止乱排污水。设置村保洁员,每天打扫卫生,回收垃圾。改厕、改卫、改厨和建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美化和清洁家园,减少生病的几率。对农产品农药肥料的运用要严格控制,严禁超标。注重食品安全,不吃不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认真辨认是否假冒伪劣产品,还要看保质期,不买已变质或可疑变质食品。多天的饭菜不能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开展专项督查,落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持源头防治、过程监管,风险防控,切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让他们吃得放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论文作者:欧小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健康论文; 民族地区论文; 能力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卫生院论文; 群众论文; 贫困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