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策略探究和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牛津论文,高中英语论文,策略论文,能力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江苏省使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然而,学生阅读时仍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概括文章中心大意时或缺乏针对性,或以偏概全,或分不清现象与本质而偏离主线;猜测词义时或脱离语境,或望文生义,一知半解;逻辑推理不严密,或以想象代替,或以事实、举例代替,或就事论事。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教法上,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忽视语篇分析、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重阅读教学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思维品质等的分析指导和调控;重阅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轻文化背景知识。(2)虽然新教材加大了阅读量,题材广泛、体裁各异,但教材编写过于理想化,关于阅读知识和技能的文章太少,未能构成阅读能力的训练体系,尤其缺乏富于人文内涵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材料。(3)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方法的研究和深层细致的理解和思考。学生阅读的目的停留于完成种种人为编制的阅读理解题,因而缺乏激发阅读兴趣的内驱力。
二、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如下要求:
·能根据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理解阅读材料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简单文章中的信息;
·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
2.《牛津高中英语》Reading板块分析
《牛津高中英语》各个单元中Reading板块的题材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话题内容,如学校生活、当代社会、环境保护、人际关系、广告、体育、商业、个人情感、文学与艺术、电影、法律、计划与愿望等,而且也反映科技的新发展,如克隆技术、基因食品、航天航空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趣,选材体现了思想性、时代性、真实性和多样性。每个单元阅读课后附有Reading strategy,即阅读策略,这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教材既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策略的掌握,重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Reading strategy板块主要包括阅读技能(略读、查读、猜测词义、预测信息、识别具体事实和观点等)、了解文体(戏剧、书信、故事、发展史、日记、说明文、演说、产品介绍、辩论、人物采访、影评、旅行手册等)、深入理解(句子问的逻辑关系、新闻报道的结构、副标题、例子、术语、作者的态度和情感)等。如下表所示:
3.高考命题对阅读教学的导向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选材多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生活化,通过故事、报道、议论等形式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多角度展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理解题的命题既注重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侧重从心理学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相关因素,而且较多地检测学生对文章的隐含意义、逻辑结构等的把握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涉及阅读技巧和语篇能力方面的考点主要有:理解主旨大意与细节、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词义、识别具体事实和抽象概念、把握全文结构与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理解图表信息等。
基于这些,教师应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阅读教学策略,科学定位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1.指导阅读策略,调控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教师应采用新颖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欲望,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准确而迅速地感知阅读材料,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牛津高中英语》每单元阅读材料后所附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利用各种学习策略引领阅读过程,进行必要的阅读技巧训练,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阅读教学应该成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成为充满思想活力的、开放的动态思维过程,成为具有丰富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性思考的心理过程,成为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 2 Reading“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时,在阅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以及全球的环境污染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等,这一任务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跳读等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细节。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一些关键信息,并能说出辩论双方的观点,然后就此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便及时得到学生阅读效果的反馈。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设计如下思考题:“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economy or environment? Give your reasons.What can you do to help clean up our environment?”这样可以使阅读活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从而全面提高阅读效果。
2.研析文章语体,培养语篇分析能力
语篇分析能力即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通过分析句际、段际关系,找出文章关键信息,归纳中心思想。
在阅读中,很多学生往往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是典型的能力测试题,它要求学生在把握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事实和细节及上下文的逻辑性,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理词汇、分析句子结构等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章的语体结构,帮助学生了解语篇体裁,把握特定的语篇含义;要培养学生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从关键词中把握语篇的内容、主旨、观点与作者态度、作者意图等的语篇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语篇意识,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思辨”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Unit 4 Reading“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时,我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份旅游手册,主要介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发展史、对其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重要人物、有趣的史实,鼓励人们去亲身体验等。我让学生用下列关键词:(1)development/history(2)important people(3)interesting facts(4)an encouragement to visit yourself来归纳各部分的主旨大意,并且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说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相关情况,如development,some unusual uses,expansion,popularity,important people,借此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3.创设活动情景,丰富阅读体验
Reading板块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和练习。学生在完成每一项练习、参加每一个活动的时候均能接触地道的英语,不仅增加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量,同时也发展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以Module 7 Unit 2 Reading“The universal language”为例,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一篇“Harry Potter”的影评。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组长,明确各自分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多媒体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草拟初稿、加工和完善设计等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所取得的劳动成果,要给学生的活动以充分的展示机会和时间,并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再以Module 1 Unit 2 Reading“Home alone”为例,在学生了解、熟悉剧情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剧本的语言魅力和文体特色,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自觉地揣摩剧情中应采用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等。学生先将剧本改编成故事、独白等,然后自编、自导、自演。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使他们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看待人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4.开展话题探究,拓展阅读空间
《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的任务设计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这为小组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素材上的保证。话题需要丰富的知识面、较大的词汇量,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因素使得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各项任务都要通过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来合作完成。可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总之,教师应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加强语言实践,进一步拓展话题、延伸话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Unit 2 Reading“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at is a good way of finding happiness?”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谈各自的幸福观,并要求学生以“A Happy Day”为题写一篇日记。学生写完以后,我请几位同学朗读他们的日记,以便大家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一首语言清新、韵律优美的英文诗歌,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语言信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中语言用词的优美之处,加深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笔者又以“Doos money mean everything?”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采访心目中的成功人士,进一步探究这些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和他们的幸福观。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话题的文章进行扩展性阅读。这样,既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和探究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扩充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实效
“因式理论”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定义为图式,它包含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其中,内容图式(即文化背景知识)对学习者阅读理解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牛津高中英语》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中外文化,话题的选择充分考虑了交际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文化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有意识地通过设计图片、欣赏英语文学作品、观看原版电影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接触大量不同语体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学会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同时,教师应丰富文化素材,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扩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Module 6 Unit 3“Cultural Differences”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西方国家风俗、礼仪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初步了解英美文化,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比较英语国家节日文化和中国传统春节的节日文化。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确定课题,制定计划,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讨论,完成初稿,反复修改直到完成研究报告。我还利用英语角开展活动,开设有关Cultural Differences的系列专题讲座,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等,扩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6.延伸阅读板块,整合阅读与写作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教材编排循序渐进、循环递进。从模块到各模块的单元再到单元内部的板块,它们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系统,即从单元导入、阅读、词汇和语法学习、完成任务到探究式项目,旨在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注重人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和Project板块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学生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大量相关的词汇和信息,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深化阅读主题。
例如,Module 5 Unit 2的阅读是题为“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的短文,而本单元Project板块的要求是写一份有关保护长江的报告。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了解短文的篇章结构、写作风格和特点,认真学习这两个板块内容,在掌握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后,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话题的文章,扩大词汇量。然后,学生仿照阅读材料的文章结构,就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如何采取有效防止措施等方面,模仿阅读材料写作文。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回忆曾读过的文章,并合理地开展评价成果的活动,利用评价写作成果来促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大胆改革评价方式,可以展示学生的作文,推荐好的学生习作,或打印一份相同题材的优秀文章,让学生谈谈读后感。这样,不仅可让学生找出自己写作的不足,还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做到以写促读。
四、结束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阅读教学任务。从语法分析到语篇研读,从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