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效果分析论文_吴洪斌

(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200)

【摘要】目的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分别采取传统开放手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置管时间、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

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cutting operation effect analy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surgery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cutting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surgery.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October 2015 treated 86 cases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patients, respectively, adopts the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cutting treatmen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catheter time, recovery time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treatment adheren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for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electricity cut method of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is worth popularizing practice.

【 key words 】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electricity cut method; treatment

近些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人群,分析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形成明确定论,可能与长期接触芳香类物质、膀胱粘膜受到刺激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尿血、小便淋漓不尽、尿潴留、感染等情况,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对该类疾病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肿瘤大小在(3.2×3.5×3.8)-(0.3×0.2×0.3)cm之间,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

信封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各占据43例。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51-73岁,平均(61.23±3.25)岁,30例单发肿瘤,13例多发肿瘤,32例为异性上皮细胞癌,11例移行乳头状瘤;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52-72岁,平均(61.52±3.48)岁,29例单发肿瘤,14例多发肿瘤,31例为异性上皮细胞癌,12例移行乳头状瘤。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采取相关的护理及检查工作。实验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采用电切镜作为手术所需器具,其中电凝功率与电切功率分别为70W与170W,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对仪器进行仔细清洗,采用甘露醇对器械进行反复消毒冲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取截石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采用膀胱镜对患者肿瘤浸润情况、数量、大小、位置等进行详细观察分析,保证其与尿道口无芥蒂情况,以防出现肿瘤遗漏情况。术中手术切口从肿瘤最底部1公分左右正常黏膜位置进行切除,并由浅至深进行切除,至较深的肌层部位。术中需将较小的带蒂肿瘤进行切除,之后切除体积较大的肿瘤部分,术后反复冲洗肿瘤其他组织残余碎块,并连续置管7d,持续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在治疗后的7d内采用丝裂霉素进行灌注处理,7d灌注1次,共连续灌注8次,之后改为每隔30d灌注1次,总共灌注时长为12个月。

常规组:采取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术前采取全身麻醉方案,并给予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从患者下腹部正中至腹腔部位,并清扫患者盆腔两侧的淋巴结,采用电切刀切除所有肿瘤及周围2-3cm的组织,之后对肿瘤与组织进行反复冲洗。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病情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与出血量

实验组患者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与出血量分析(??±S)

 

2.4 依从性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下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膀胱肿瘤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是由于长期接触芳香类物质、膀胱粘膜受到刺激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依据该类疾病的实际浸润情况分为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两种类型,其中前者较为普遍,发病率达到75%左右,以血尿、小便不畅、尿不尽、恶心、呕吐、腰部胀痛等[1]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需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临床干预。

早期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但是该类手术具有较大的弊端,包括手术创口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病情恢复时间缓慢等,不建议进行临床推广。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术中采取电凝法进行治疗可帮助患者避免出现同侧闭孔神经反射引发的膀胱穿孔现象,对于多发性患者来说,应遵循由小自大切除的原则进行治疗,可有效避免切除较大的肿瘤后由于出血对小肿瘤切除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小肿瘤进行切除时,考虑到其基底部位容易被暴露,因此,可在其肿瘤基底部位进行电凝切割治疗,若患者肿瘤较大,需从其一侧进行切除治疗,将基底暴露后,应从基底部位开始切除,可有效避免由于肿瘤表面切除过多引发的术野不清等情况。再者,实际进行肿瘤切除时,需将电极移动速度尽量减慢,并在切割后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可保证手术视野较为清晰[2]。

本次研究对常规组患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由此可说明,实验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患者耐受性较高,且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与病情恢复时间差异显著,对两组进行术后并发症比较可知,实验组与常规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为2.33%与11.63%,说明实验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通常情况下,手术治疗后若未继续进行相关的治疗,则70%左右的患者疾病将会再次复发,所以说,术后需继续对患者给予膀胱灌注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杀死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使得疾病复发间隔期有效延长,降低再次复发率与术后不良情况等。

目前,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已经逐渐替代了常规开放手术,并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一类重要方式,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微创手术的优势较大,治疗效果更佳,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可将残余肿瘤细胞及时杀死,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较快,手术耗时较短,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卫,徐耀忠.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2):1768-1769.

[2] 贾冰心,王天平.浅表性膀胱肿瘤90例手术方式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53-1155.

论文作者:吴洪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效果分析论文_吴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