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研究进展论文_梁玉芬

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研究进展论文_梁玉芬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自贡 643000

【中图分类号】R714.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79-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 PICC), 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可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 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PICC虽然具有诸多优点 , 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 , 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 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严重 。血栓脱落将栓塞重要脏器,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研究发现: PICC 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35%[1],与下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几率一致,所以对 PICC 相关血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综述如下:

PICC 相关上肢静脉血栓概述

1 导管相关血栓的概念

1.1 导管相关血栓是指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形成。部分文献指出纤维蛋白鞘也是导管相关血栓的一种。血管损伤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始动因素。

1.2 诊断

1.2.1 临床表现 肱、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阻断 ,主要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功能障碍,常常以上肢肿胀最早出现,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 ,而以近侧较为严重,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者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时可扪及条索状 、有 触 痛 的 血栓静脉 [2] , 健 侧 和 患 侧 上 肢 周 径 相 差≧ 2 cm,高度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 需经彩色 B 超检查确诊。

1.2.2 诊断方法 静脉造影术是确诊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但为侵入性操作, 费用高且易造成显影剂负荷和放射损害。超声检查具有无创、 安全、 快捷、 费用低等特点,是该疾病理想的诊断方法。据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 和 93%[3] 。上肢静脉血栓主要诊断标准是: 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实性回声,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血流频谱失去期相性改变,乏氏反应消失或减弱,挤压远端肢体血流增强消失或减弱[4] 。

1.3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Ong等[5]研究报道,PICC相关性血栓的平均发生时间为置管后15d。刘聿秀[6]报道PICC 101例置管一个月时符合超声对血栓诊断标准的血栓发生率为50.5%,血栓平均发生时间11.80±7.206天,有静脉炎或血栓症状的23人(22.8%),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且大多数无明显血栓症状。张秀丽[7]等报道置管后 2~3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在 PICC 血栓形成前具有预警意义。

2 PICC 上肢静脉血栓相关因素

2.1 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2.1.1血液的高凝状态 一般常见于恶性肿瘤已发生转移的病人。

2.1.2静脉壁受损或炎症 由于导管末端位置不理想、护士操作不熟练、强刺激化疗药、较长时间留置PICC导管等,会使血液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

2.1.3 血液淤滞 病人年龄大、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差、不能平卧 、长期卧床致血流速度慢等因素也是 PICC 术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

2.2 与疾病相关的因素

2.2.1 恶性肿瘤 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比普通人高 7 倍, 其中血液肿瘤的危险性最高,其次为肺癌和胃肠道肿瘤患者[8]。血栓形成与栓塞是实体恶性肿瘤最常见并发症。肿瘤细胞可直接活化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或通过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或表达促凝血因子;也可直接侵犯血管或通过分泌血管穿透性因子而损伤内皮细胞[8]。与肿瘤疾病分期有关: 有研究证实Ⅰ、Ⅱ期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 0,Ⅲ期血栓发生率 8%(4/52),Ⅳ 期血栓发生率16%(4/25),肿瘤不同分期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

2.2.2 静脉血栓史 研究发现有血栓史的患者有更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史与PICC 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相关。

2.2.3 患者的凝血状态 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患者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 , 血栓形成的机率愈高。建议血小板计数大于 300×109/ L、血糖高于5.9 mmol/L 的患者避免行PICC,以防发生静脉血栓。

2.3 与置管技术及导管维护相关因素

2.3.1 置管 选择适宜的部位、适宜的血管置管。PICC导管的机械性刺激、不规范操作可使血管内皮损伤,另外留置的导管作为体内异物不利于血液回流,常引起局部血管炎性反应,形成血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ICC 穿刺最佳为右侧贵要静脉,因其路径短,静脉瓣少,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静脉炎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送管时不要过猛,如前进中有阻力时可适当调整手臂的方向及高度,或稍拉回导管,轻微调整穿刺针,解决静脉瓣引起的穿刺困难[10]。对肺癌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半身不遂者 ,应慎重且须选健侧置管,防止因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导致循环障碍形成血栓[11] 。

2.3.2 导管维护 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应达80滴·min以上[12]。如滴速少于50滴·min提示导管阻塞。封管不正确、患者未及时来院进行导管维护、导管移位、剧烈咳嗽、便秘等导致血液回流,血块或纤维蛋白堆积、药物沉淀造成管腔狭窄或堵塞。采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可降低堵管率,末端最好用正压接头。非紧急情况禁止使用导管抽血化验,长期应用化疗药、氨基酸、脂肪乳及血制品时,至少8h 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患者睡眠时避免压迫穿刺侧肢体。

3 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处理

3.1 拔管时机 现多数观点认为一旦确诊,两周后拔管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2008年美国胸科医生协会的实践指南指出: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可以在抗凝治疗的同时继续保留并使用导管,不建议拔除功能良好且有使用需求的静脉导管。赵锐祎等对17例PICC不全堵塞保留导管患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均保留导管至治疗结束顺利拔管,此期间未出现血栓再发或加重。钟巧玲等[15]报道采用一边回抽一边拔管的方法拔除CVC导管,可预防拔管后发生血栓脱落导致栓塞。

3.2导管堵塞的处理

3.2.1堵管标准 部分阻塞:能注入液体,但是不能回抽到血液;完全阻塞:不能注入液体及回抽血液。

3.2.2 导管再通有效的评价方法 采用 Cynthia介绍的再通有效的评价方法 , 即用 10 m L 注射器能回抽到血液(>3 mL/3 s) ,且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血栓大小较前减少或血栓消失;根据国内溶栓标准,如溶栓 8 h 仍未再通,为溶栓再通失败。

3.3抗凝及溶栓治疗 肝素钠在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抗凝作用,因此它能抑制PICC内的血栓继续形成,阻止血栓深入发展,阻断堵塞物表面血小板凝集及纤维蛋白的形成。尿激酶溶栓机理: 尿激酶能直接作用于凝血块表面的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缬氨酸肽键断裂, 形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抗凝治疗期间,每周监测凝血机制。一旦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APTT) 超过正常值2.5倍以上、纤维蛋白原(FIB)<1.0g/L,立即报告医生。推荐应联合D-二聚体检测和多普勒超声检查。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因此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对于初发的原发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D-二聚体>500ug/L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危险性相关。

综上所述,PICC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因疾病、导管材质、置管及维护技术等导致PICC导管相关上肢血栓发生率较高,且部分患者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作为护士应充分掌握置管及留置期间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按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减少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Pradoni P,Polistena P,Benardi E,et al.Upper - ExtremityDeepVein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J].Arch Intern Med,1997,157( 1) : 57 ~ 62.

[2]张培华,蒋米尔.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84-601.

[3]潘晓冬,冉德森. 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探讨[J].首都医药,2007,10: 30.

[4]袁光华.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检查规范[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43 ~ 252.

[5]Ong B,Gibbs H,Catchpole I, et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J].Australas Radiol,2006,50(5):451-454.

[6]刘聿秀.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J].青岛大学,2010.

[7]张秀丽,罗 艳,杨相梅. 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 PICC 血栓形成的预警意义[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0):1589-1591.

[8]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J].癌症进展杂志,2006,4(1): 39- 46.

[9]吴坤,蔡永兰.PICC 静脉血栓 形 成 原 因 分 析 及 护 理[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2,2(14):353.

[10]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 PICC 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 J].华西医学,2008,23( 4) : 893 ~ 894.

[11]喻燕敏. PICC 置管致静脉血栓原因分析[ J].护理学杂志,2011,26(5):60-61

[12]黄洋, 官亮,邓薇,等.PICC血栓性堵管后2种补救措施的比较[ 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0):102-103

[13]陈玉叶,陈风萍,林寒英.化疗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J].当代护士,2007,9:59~60.

[14]赵锐祎 ,申屠英琴,陈春芳,等.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14-1016.

[15]钟巧玲 ,蚁涵纯 ,李传珍 ,等.两种方法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对预防栓塞的效果比较[ 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48-49.

论文作者:梁玉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研究进展论文_梁玉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