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的应用论文_倪碧芳,曾碧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福建福安 355000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90例脑梗塞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将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和观察组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综合评价临床上的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分组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7.8%,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减少患者肢体痉挛的情况、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效果确切,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价值

脑梗塞旧称脑梗死,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1]。脑梗塞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以来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脑梗塞多发人群为老年人,但老年人体质下降,身体机能逐渐退化[2]。脑梗塞病程长,患者在恢复阶段常伴有智力减退、行动不便和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精神压力。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50%的脑梗塞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而肢体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行动和生命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将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应用到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功能的康复,缓解患者肢体痉挛,把存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一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康复护理实验的观察对象。患者在入院以后,皆通过CT或MRI检查,确切诊断为脑梗塞。其中,患者男性为51例,女性39例,年龄皆在49~69岁,平均年龄(62.4±4.4)岁;将90例患者随机每45例为1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采取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两组脑梗塞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例如基础护理、患者肢体锻炼、以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则联合采取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体位护理

早期正确的体位可以预防或减轻脑梗塞患者典型屈肌或伸肌的痉挛模式的出现以及发展。脑梗塞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患侧卧位的时候可将患肢缓缓拉出以免受前伸位的压置,上臂外旋,掌心朝上。仰卧位的时候患者肩需上抬前挺,手指半屈,让手保持着空心握拳状。为增加患侧的感觉输入可采用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受到牵拉,在患者的治疗上效果最好[3]。此外,每约2~3h需要帮助患者将体位更换1次以改善循环。

1.2.2肢体康复锻炼

除每天对患者的患肢软组织进行按摩外,指导患者做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并适当锻炼坐起动作。当患者肢体的肌力稍微恢复后,可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屈伸手指、简单的更换衣服、洗漱、起、站、立等训练。而协助指导患者进行步行的训练应当在患者站立锻炼比较好或者肢体肌力已经能够达到进行步行训练标准时。

1.2.3语言功能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做相对比较容易的口腔练习,如鼓腮、撅起嘴、毗牙和弹舌的动作。并从练习单音节字发言开始,逐渐增加吐字数量,反复进行连音锻炼。练习过程中药让患者树立信心,坚持多张嘴吐字、多锻炼,并在患者表现良好的时候适当予以奖励。

1.3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4]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0级病残程度为基本康复;功能缺评分减少46%~89%,1~3级病残程度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超过18%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的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基本康复的为17例(占37.8%);显效的为12例(占26.7%);有效的为7例(占15.6%);无效的为9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中基本康复的为5例(占11.1%);显效的为5例(占11.1%);有效的为14例(占31.1%);无效的有21例(占46.7%);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患者经分组护理后总有效率比较χ2=7.1200(P=0.0076)。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患者患者采取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的疗效越好,尤其急性脑梗塞病发后的前3个月是患者功能恢复的最快速,而之前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皆是从恢复期才进行。有学者提出,脑梗塞患者在1~2周内采取康复治疗,所得到的治疗效果会比在恢复期之后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更佳。脑梗塞患者在早期有相对恢复期较高的康复潜力,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可提高患侧肢体的收缩能力以及张力,可防止各种二次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加强脑梗塞患者对患侧肢体的掌控操作能力。

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早期的康复护理在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使患者能够及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2-3333

[2]朱小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8(20):879 -880

[3]冯丽秀.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5):238-239.

[4]王萍.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力法及效果对比[J].大家健康(中旬 版),2012,6(9):63-65

论文作者:倪碧芳,曾碧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的应用论文_倪碧芳,曾碧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