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学校都存在有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与城市初中和农村初中相比,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厌学的情况最为严重。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本文从地缘、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五个方面探究影响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厌学的因素。
关键词:厌学;负面情绪;地缘因素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教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会产生“肚子疼”“头痛”等现象;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每个学校都存在有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与城市初中和农村初中相比,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厌学的情况最为严重。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来探究影响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厌学的因素。
一、地缘因素
城乡结合部学校因为建在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城乡结合部而呈现出不同于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特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缘因素。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这种复杂的原始背景下,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周边不良因素的诱惑。笔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富有经验的班主任,获取了大量的典型案例,举例来说,有个女生在小学时品学兼优,但上了城乡结合部中学以后,受到环境的影响,学习一落千丈不说,人的品行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之下,虽有改观,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辍学少年或不良青年,身着奇装怪服,染着各色头发,趁着学校保安休息的间隙,在学校周边盘旋,寻找下手的目标,或是抢夺瘦弱孩子的钱物,或是勾引本身就不自爱的女生。笔者就曾亲眼见到下午上课前一个小时离校门口五十米左右,一群穿着校服的女生在抢夺一个染着绿色头发的青年手里的东西,那个青年一脸得意的样子。学校也偶然发生某班的女生被社会不良青年拐走的情况。学校也花大力气,挑选年富力强的男教师组成治安队,来维护学生的安全。但万密亦有一疏,因为城乡过渡地带,人员流动本身就大就复杂,旧的麻烦解除了,新的困难又来了。
二、家庭因素
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家长群体自身素质普通不高,不懂得教育的规律。许多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奔波,连最起码的陪伴都谈不上,更别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更深刻的感受到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因此更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自以为是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厌烦,或者故意与家长作对。还有的学生本身就是单亲或者孤儿,因为常年缺乏正常关爱,连心理健康都是个问题,更别谈优异的学业。当然,在这个群体中,也会冒出个别优秀的特例,但大多数还是消极厌学的。即便部分陪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也因为没有对孩子有正确方向的引导,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少部分家长自己就抱着让孩子在学校混年龄的想法,孩子的状态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三、社会因素
近年来,大学生在当地的就业率逐年下降,由此而产生了“读书无用”“上大学不划算”之类的负面言论,进而影响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学生读书热情。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哥哥或姐姐大学毕业后连找工作都成了问题,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无望的事情。或者见到身边的同龄人去外地打工挣钱,便蠢蠢欲动,也想辍学去打工挣钱,更是降低了对读书的期望值。如果从世俗功利短浅的眼光来看,读书是一件高投入低回报的事情,除了少数的佼佼者之外,似乎大多数的都沦为了他们的陪读。我们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这就是不少人真实的想法。
四、学校因素
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导致部分学生过早的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拿小学一二年级的作业来说,中午有语文数学作业,晚上也有语文数学作业,除了配套练习,书面作业以外,还要做教师另外订的资料及复印的试题。学生经常要在一天内完成两套试题及其他的作业。学习成了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程度就越来越深。有些在小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在升入中学后,因为课程加多,作业量加大,便彻底的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如果教师态度不正、不民主,学生因为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厌烦这一门学科;或者教师教学内容不丰富、照本宣科,学生听着没兴趣,也会导致对这一门学科的厌烦。学校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单纯的从成绩出发,好成绩是一俊遮百丑,而坏成绩的学生则在学校和班级失去了话语权,也导致了学生坏情绪的产生。
五、自身因素
学习本身是一件枯燥而又漫长的道路,唯有毅力坚强且苦中作乐的人才可坚持下来。所以,学生本身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或者自己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或疲劳,唯恐成绩下降;或者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或者学习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环境和新教师,没有健康的身心状态等学生自身的情况,都会成为他们厌学的因素之一。
教育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事情,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从社会、学校、家庭还有学生自身而言,都是任重而道远。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学校住宿生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94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武都深圳中学 746000)
论文作者:杨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厌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城乡论文; 学校论文; 因素论文; 作业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