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青云中学 350700
摘 要:多媒体教学技术正被广泛运用,利用数字资源创设音乐课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兴趣、升华情感、展示现实场景、呈现课堂高潮等方面功效明显。
关键词:数字资源 教学情境 运用
情境教学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等特点。教师为音乐课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知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在有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且必须遵循诱发性、认知接近性、层次性等原则。传统的音乐教学只运用讲解、录音、图片等手段和资源,达不到理解音乐的目的,已经很难满足音乐文化学习的需求。数字资源能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使音乐语言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的审美对象变成动态的审美对象,给学生最形象直观的感受,营造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因此,高效音乐课堂呼唤数字化情境的创设。
一、数字化情境导课,让兴趣从此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传统教学主要应用黑板、粉笔、电子琴、录音机等教学工具,手法单一,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字化教学资源集声、像为一体,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可以制造出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音乐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利用数字化情境导入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1.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优势。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方面的作用,一开始就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刺激。比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表现的是作者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强烈的思念之情。在这节欣赏课中,我对导入做了这样的设计:在马思聪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的背景音乐中,出示一组表达思乡情绪、意境的很美的图片,同时用字幕打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播放的同时,教师配以深情朗诵。这种音、诗、画三结合形式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能立刻触动学生的情弦,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微视频。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微视频的内容涉及面广泛,视频形态多样,通常涵盖微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短片、广告片段等。音乐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优势,合理运用,对情境创设将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歌曲《国歌》,上课伊始,我们先播放一个带有解说词的纪录片——《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那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档案资料,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完视频后,对国歌的创作背景有了直观、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国歌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激起了学生学唱的热情,也铺垫了情感。
二、数字化情境拓展,让情感由此升华。
1.选择能升华情感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心灵的震撼是成长的契机。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格和感人的艺术美,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开展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上《摇篮曲》时,我除了实现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感知和体验《摇篮曲》音乐要素的基本特征等教学目标外,还追求对学生进行一次回报母爱的教育。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孩子,使其长大成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习惯于被爱,对母亲的付出不以为然,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为此,《摇篮曲》这节课我始终贯穿“母爱”主线,扣紧“母爱”主题。在结尾部分,播放阎维文的《母亲》MTV。歌曲优美抒情,画面感人至深。音乐结束时我说:“我想歌声已打动了大家,从小到大,母亲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方式去报答母亲的恩情。”此情此景,回报母爱的愿望已成为每位学生的共同心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深信,这种情感上的震撼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2.选择同一内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音像作品。一个音乐作品往往会有多种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歌唱、舞蹈、器乐等等。它们各具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力,给观众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课的拓展部分播放残疾人表演的双人舞《命运》:演员用残缺的肢体随着音乐激情舞动,表现出对命运的抗争和追求,他们顽强不息的精神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接着,我让学生谈对人生的看法,同学们纷纷发言:“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难免会碰到坑坑洼洼,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坚强。”“和残疾人相比,我们已经很幸运了,所以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点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字资源,特别是采用不同艺术形式的音像作品作为补充教材,从不同角度,更深层次地去影响学生。
三、数字化情境写真,让现实场景在此展示。
1.贴近生活。生活是一切智慧的来源。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源于生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中、课堂里。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更应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合理选择或制作贴近学生生活的、有利于创设音乐情境的数字资源素材,是音乐教师备课的努力方向。
如歌曲《校园的早晨》,可以根据歌词描绘的内容,到校园各个场景用镜头拍下画面。比如“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这句歌词,可以录下清晨学生走在校园小路和在校园绿荫下读书的镜头。然后进行剪辑合成,运用制作电子相册的手法,配合歌曲制作成数字化资源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看着画面,听着歌曲,情感瞬间被激发,对这首歌就学得快、记得牢了。
2.亲近乡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哺育学生的乐土,这里的物、人、事易于引发其好奇心。有些音乐作品描写的内容和本地有相似之处,我们就可以就地取材,用自己家乡的画面来展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易于激趣,易于理解。比如交响乐《瀑布和溪流》选自《九寨沟音画组曲》,用音乐描绘壮美的九寨沟景色。我在教学中制作了课件,用家乡青云山的瀑布与溪流画面做背景,配合这首音乐。学生感受到我们家乡也有如此壮美的景色,怀着亲切自豪的心情聆听音乐,体会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
四、数字化情境结尾,让高潮到此呈现。
巧妙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样,精彩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的尾声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高潮”和“华彩乐章”。
1.课题总结,知识提升。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的课程结束之时,我们要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让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点有更清晰明了的记忆,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扩大音乐视野。数字化资源在这方面就能发挥其特有的功效。我们可以根据课题内容将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及拓展延伸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展示给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课件或微视频的播放,完美结束本单元教学。
2.首尾呼应,回味无穷。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最能感动学生的、与本课首尾呼应的音乐数字资源作为结课素材。对作品的选择要精益求精,要力图通过作品本身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如《茉莉花》一课中,在导入环节选择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音乐,配合茉莉花图片或视频。在课堂的尾声则播放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唱会时,满怀激情地唱起这首《茉莉花》的演唱视频。当学生看到中国歌唱家站在金碧辉煌的世界音乐殿堂上演唱,国外顶级合唱队用中文为其伴唱时,相信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定会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黄毅 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J].试题与研究,2014,(29)。
[2]王月萍 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4)。
[3]孙俊翔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a版,2014,(16)。
论文作者:侯秋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情境论文; 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课堂论文; 视频论文; 资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