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利率预测_通货膨胀率论文

200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利率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利率论文,年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水平,而且比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要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日益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有制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货紧缩没有缓解的迹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与特征。

未来15年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将走什么样的增长道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调整?特别是货币政策变化与利率走势如何?都将是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1978~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划分及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发展模式的转换,我国经济周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经济周期波动对于把握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运行出现了分界模糊甚至周期性弱化的现象,同时考虑到我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度变革和政策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制度变革与政策因素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提出比周期更长的阶段性假说,并在阶段性假说和划分的基础上,判断和估计阶段性转移和持续的可能。图1给出了197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轨迹,我们将时间区域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978~1991年,1992~1996年,1997~2017年。这三个区间分别对应着三种典型的经济增长阶段,分别为“供给单因素驱动阶段”、“供给和需求双因素驱动阶段”和“需求单因素驱动阶段”。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大都要经历上述三种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不具有重复性与可逆性。下面简单分析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对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影响。

图1 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1.1978~1991年:“供给单因素驱动阶段”

在1978~1991年期间,实际GDP的算术平均增长率为9.27%,最高速度为15.2%,最低速度为3.8%,表示波动程度的标准差为3.39%。这些指标说明,这个阶段我国经济的波动比较明显,样本波动的半距为5.7%,已经达到了标准差的1.68倍。

在这个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周期,并且经济周期的形状和性质基本相同。这个阶段周期的波动模式为:投资扩张——供给扩展——消费扩张。整个周期过程以投资扩张开始,以总消费扩张结束,其中总供给的有效扩张起到了中间传导的作用。

供给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波动性,但也诱导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初始过程,都是以总供给为主要驱动特征的,这是社会开始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扩张社会供给的必经阶段。

2.1992~1996年:“供给和需求双因素驱动阶段”

在1992~1996年期间,实际GDP的算术平均增长率为12.08%,最高速度为14.20%,最低速度为9.60%,标准差为1.96%,样本半距为2.3%是波动标准差的1.17。简单对比而言,这个时期的经济运行处于高位水平,平稳性与持续性已较第一阶段有所增强。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双因素驱动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仅保持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此间的周期波动模式是:消费扩张——供给扩张——投资扩张——供给扩张。这个周期以消费扩张开始,以供给扩张结束。由于没有实现最后的需求扩张,从而导致了以后越来越明显的总需求不足。

3.1997~2017年:“需求单因素驱动阶段”

1997年以来,我国进入“总需求驱动阶段”,我们认为,这个阶段目前还刚刚开始,将一直延续到2017年以后。在此阶段的1997~2002年,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7.77%,最高速度为8.8%,最低速度为7.10%,波动差仅为0.63%。这些指标表明,经济增长围绕8%左右稳定的徘徊,经济运行出现了显著的稳定性。

这个阶段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式是:投资扩张——供给扩张——消费扩张。但是恰恰在在最后消费上出现了粘性与障碍,导致此时的投资扩张所形成的供给扩张出现了梗阻。这期间出现了两个典型的经济特征:一是以前很少出现的通货紧缩;二是调控总需求时经济政策的“弱销性”。主要原因是产业壁垒与融资障碍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使供给不能有效的转化为需求,从而陷入需求与供给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要形成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要求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考虑中国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因此,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是一个由需求制约、制度变革推动的稳定增长格局,波动性会进一步缩小,市场自主增长的机制会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二、2003~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

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实物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测算显示,1978~2001年间,资本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约为55%,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占到30%,劳动力总量扩张的作用为15%左右。我国投资率平均为35%左右,近几年由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率达到了40%左右。这种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在未来15年要继续保持比较困难:一是经济的增长受需求约束越来越明显,需求约束型的经济增长通常比资源约束型的经济增长慢;二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向以效益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三是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看,一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速趋势,是一个普遍规律。但是,由于中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中国经济在未来15年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2003~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分析

为了使我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把握有一个科学基础,我们首先不考虑外生性因素,利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计量经济模型的预测为基础进行分析,这个预测模型分为两个时间段,即“十五”后期(2003~2005年)和2006~2017年,从模型中得出基本结论;然后将主要的外生性因素考虑进来,对模型结论做适当调整,得出最终的判断。

1.“十五”后期(2003~2005年)经济增长率在8.0%左右

在预测模型中,假定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为8%,按照低速增长路径,“十五”后期居民收入和投资需求分别年均增长5%和14.7%,登记失业率期末比期初提高1.53个百分点,得出实际经济增长率为7.6%。按照高速增长的路径,居民收入由期初的4.9%提高到期末的5.1%,投资需求年均增长18.9%。“十五”后期,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会好于前期,我国的外贸出口将基本恢复正常的增长状态;预计我国的出口将增长12%左右,高于“九五”时期的5%,净出口将增长3~5%,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于“九五”时期要大;2006~2017年的出口将增长5%左右,净出口增长将持平或略有下降。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会继续增加。因此,得出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高于7.7%,实际增长率达到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9%和8.5%,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8.9%,人均消费增长6.2%,其中居民消费增长7.2%。如果将模型中难以反映的因素考虑进来,按照这两个增长路径得出的结论可以做适当调整。一是1993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已达8年之久,2002年有所回升,从经济周期规律来看,这种回升趋势在“十五”后期应该能够保持;二是从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未来将继续执行,同时货币政策将会有所放松,将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三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在经过连续多年的调整后,普遍预计在21世纪会有所加速。这就是说,上述两个增长路径会被推高,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在7.6%与8.0%之间取一个中间值,即“十五”后期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8%。

2.2006~2017年经济增长争取实现7%

根据上述模型结构,继续推测2003~2017年的经济增长趋势。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低速路径的经济增长年均为6.5%;高速路径的经济增长年均为7%。如果按照前述“十五”后期增长7.9%的模型结构对后12年进行趋势分析,GDP年均递增7.4%,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8%和7.7%,工业增加值增长8.5%,人均消费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进、出口分别增长8%和6.5%。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民营化加速以及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看,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后,有可能在“十二五”的后期开始第二个增长加速期。无论从供求因素看,还是从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3~2017年实现7%的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

3.2003~2017年期间,可实现7%或略高的较快增长

从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下滑,1995~2001年分别为10.5%、9.7%、8.8%、7.8%、7.1%、8.0%和7.3%,但仍存在相当高的水平。按经济周期理论分析,这一轮经济衰退在1999年达到谷底,之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将推动经济整体向上回升。预计在“十五”的前两年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后三年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并将持续到“十一五”的前半期,直到“十一五”末期完成这一轮周期波动。在进入“十二五”时,由于我国市场化已经进入中级阶段,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能力增强,在经过上一轮经济波动扁平化后,波动幅度缩小,周期拉长。尽管在2010~2017年间经济可能会呈向下走的趋势,但不会下滑的很厉害,预计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其增长底线保持在7%以上。根据以上的分析,如果前三年经济增长在7.9%左右,后十二年实现7%,那么2003~2017年就可以实现7%或略高一点的增长速度,这仍然是一个较快的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预测“十五”后期(2003~2005年)实际GDP增长7.9左右,低于潜在的生产能力1.5个百分点,物价将处于相对稳定和相对较低的水平,以GDP缩减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在2%左右;2006~2017年预计通过膨胀率在4%左右,主要预测指标详见表1。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机构的结论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未来15~20年内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以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利用一般均衡方法(CGE)得出的结果是:2001~2010年的GDP年均增长7.9%,总投资率将维持在40%左右;2011~2020年GDP年均增长6.6%,总投资率将降到35%以下。总起来2001~202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3%,全要素生产率(TEP)保持年均增长2.5%~3%,见表2。

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为,今后15~20年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明显的下降,但如果能继续改革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提高投资效率,并加速人力资本的增长,要素贡献率仍可能达到4.9个百分点。能否保持相对高的增长速度,将主要取决于生产率的提高,这又将取决于三个方面:改善资源配置,加速技术进步、改革制度环境。如此今后15~20年的经济增长完全有可能保持在7%,甚至更高的水平。

四、2003~2017年中国利率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加强。我国中央银行将根据一定时期宏观经济增长的需要和通货膨胀状况相机抉择,或者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或者调低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三者之间关联度从无到有,由弱转强,三者变动方向逐步趋于一致,变动曲线逐步趋于接近。因此可以看出决定和影响我国未来利率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情况,二是通货膨胀率状况。我们可以依据对未来15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状况和通货膨胀率状况的分析,并参照国际经验应用计量模型对未来利率趋势和利率水平做出预测。

表1:“十五”后期(2003~2005)及2006~2017年经济指标预测(亿元)

表2:1990~2020年经济增长预测(%)

根据预测与分析,我们的结论是:2003~2017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2~3%,一年期储蓄存款实际利率年平均约为0.98%,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年平均为2.98~3.98%左右。

1.预期GDP增长状况

根据国家远景规划,2010年我国GDP将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按此增长目标推算,2001~2010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将为7%。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据此计算,年均增长率需要保证在7%左右。同时根据前面对GDP增长的预测,我们对预计2003~2017年GDP增长7%应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2.预期通货膨胀状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03~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仍将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将始终实行零通胀或低通胀政策。按国家规划的预期物价调控目标,2001~2010年我国年通货膨胀率(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为1.5~2.5%,考虑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和这一时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的相对有限性,我们预计这一期间通货膨胀率在个别年份最高时可能达到4~6%,但10年平均水平可以控制在2~3%之间。2011~2017年,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已经基本完善,预计这一期间通货膨胀率年平均水平不会超过前10年。因此,2003~2017年期间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左右。

3.预期利率水平

国际经验及世界不少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正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既能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一年期储蓄存款实际利率水平为0~2%。IMF经济专家Maxwell Fry先生曾根据对21个实行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GDP增长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其表达式是DYY=4.451+2.592SR(其中DYY为GDP增长率,SR为实际储蓄利率)。由于我国目前已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未来前10年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未来后10年市场机制将更趋成熟和发达,我国利率体制将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利率与GDP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联性将日趋紧密。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前述Maxwell Fry模型对未来15年内我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做出预测。设定未来15年内GDP年增长率为7%,则年实际利率水平为0.98%,按前述预测的年通胀率2~3%测算,则预期名义利率年平均值将为2.98~3.98%。

4.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联系前20年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15年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可能趋势及经济周期等因素的预测情况看,前20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GDP平均年增长高达9.5%,而物价也大起大落的现象在未来20年已不可能重现,这是因为我国前20年GDP的高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产出取得的,而今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而实现。在1993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央银行作用不突出,货币政策目标不清晰,利率难以起到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的规定,为未来15年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物价长期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2003~2017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将会基本控制在政府的预期目标之内,2003~2017年GDP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将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目标。因此建立在上述对未来宏观经济指标的判断基础上的利率预测基本上是可靠的。

标签:;  ;  ;  ;  ;  ;  ;  ;  ;  ;  

200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利率预测_通货膨胀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