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包括4期康复训练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
观察出院6、12、24个月时,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及二级预防行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及卒中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得分:干预组6、12、2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比较:6个月时干预组活动达标率好于对照组;12和24个月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率均好于对照组;与入院时比较,干预组6、12、24个月戒烟和活动达标率均显著增高,而对照组仅6个月时戒烟达标率增加明显。随访2年,干预组卒中再发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健康知识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防止和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卒中康复模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教育;自我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25-02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及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卒中危险因素的急剧增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随着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水平的提高及溶栓治疗和卒中单元的发展,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是因该类疾病治疗时间长,一般在病情得到稳定的康复期患者便会出院回家休养。很多患者在回家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加强出院后的延续教育,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为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我们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肢体康复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随访,观察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病情稳定需继续康复的脑卒中患者162例。患者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经脑CT和(或)MRI检查证实。②NIHSS评分<15分。③长期居住在清镇市本地。④经详细介绍两种随访方式并告知其研究目的而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者。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或伴有视、听、说及理解能力明显障碍者。③研究期间死亡或失随访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1例,男46例,女35例,平均年龄687岁,NIHSS评分107分。有吸烟史54例,每日吸烟10支以上48例。对照组81例,其中男44例,女37例,平均年龄679岁,NIHSS评分107分。有吸烟史53例,每日吸烟10支以上4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疾病、住院时间、NIHSS评分、吸烟、合并症等方面比较。
12 研究方法两组住院期间均行标准药物治疗,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发因素,饮食原则,用药指导及常规的家庭保健,患者咨询时再给与指导教育。
时间:入院后责任医师及护士分别常规教育2次,20分钟/次,部分健康指导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随时进行。出院后鼓励患者门诊随访并给予指导和教育。干预组患者除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外,由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对其实施综合的自我管理教育。研究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神经科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康复医师,1名心理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对患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肢体康复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干预和随访。自我管理教育的实施程序分为院内(第1期)和院外(第2-4期)两个阶段,共包括4期。
①院内阶段(第1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缺血性脑卒中康复内容及二级预防知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参与疾病自我管理。时间l~2周,每天1次,每次30min。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院外阶段(第2期):出院早期,即出院3个月内,研究者每个月电话通知患者门诊复诊,根据患者肢体功能,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③院外阶段(第3期):出院后3个月~1年,研究者通过电话、访视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帮助解决困扰。每3个月电话通知患者到门诊进行复查,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④院外阶段(第4期):出院后l~2年,坚持每个月通过电话、访视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每4个月电话通知患者到门诊进行复查,并不断改进不良生活方式,了解康复计划落实情况。
13 评价方法:131 患者的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参考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包括:a康复知识5个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药物知识和各种危险饮食控制知识.共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b二级预防行为4个方面: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控制危险因素、服药依从性情况、定期随访执行情况,共25题。按照“总是”、“经常”、“偶尔”、“从不”相应评为4~1分,总分100分。
132 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评价。统一调查戒烟情况、运动情况;统一检查血压(BP)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指标。以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目标值;即BP<140/90mmHg,合并糖尿病者<130/80mmHg;完全性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日常工作生活外,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周。年,了解患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并评估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发生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的例数)。
133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Barthel指数有10项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总分为100分。≤40分为重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不需依赖。④资料收集方法:统一指导语言,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6、12、24个月门诊复查时,填写相同的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负责收回。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比较。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12、24个月,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控制饮食、定时检测血压、血脂,坚持活动,控制体质量,戒烟,按时门诊随访复查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干预期间控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达标比较。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LDL-C、活动情况好于对照组;出院12和24个月时,干预组患者5项危险因素达标情况好于对照组。与本组入院时比较:干预组患者在出院6、12、24个月戒烟和运动情况明显改善。
2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比较。干预组在出院后6、12、24个月,MBI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
24 两组2年内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干预组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1例,对照组4例;干预组患者发生脑出血l例,对照组3例。
3、讨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在准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方面有了稳定的发展,但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重视治疗而忽视康复教育的弊端,因此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加以全面系统、有效的自我教育管理,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以及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予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的干预组患者MBI高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12、24个月,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得分、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年随访卒中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知识水平及二级预防行为能力,还能够降低卒中再发率。
参考文献[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837.[2] 中国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1
论文作者:银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个月论文; 对照组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危险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