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地区开放的若干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边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沿边开放取得了较大成就。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某些不足,目前遇到了诸多困难。部分沿边开放地区的经济建设处于非常缓慢或停滞状态。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沿边开放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开放步伐,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振兴”。这为沿边地区的进一步开放指明了方向。沿边开放中若干重要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进一步搞好沿边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边开放一词是相对于沿海开放提出来的,同时也有“沿江”开放之说。沿边开放,也就是沿边境地区的开放。
沿边开放不是中国独创,它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是一些国家为改变边境地区贫穷、落后、不安定状况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境线最长、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9个省和自治区与韩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相毗邻,陆地边境线约22800多公里。我国边境地区与邻国的交通较为便捷,目前已有200多个边境口岸和贸易通道,其中国家级口岸有40多个。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上有较大的互补性。80年代初以来,这些边境地区的开放得到了迅猛发展,证明了和正在证明着沿边开放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沿边开放有利于发展双边睦邻友好关系。沿边开放取决于开放国家和地区双方(或多方)和平友好的关系;反过来,沿边开放又可以促进这种和平友好。
沿边开放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边境地区的稳定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边境地区发展经济不走开放之路,只能是老牛拉车;自给自足只能是日愈落后;一旦开放,原来的“神经末梢”变成了神经元,变成最接近国际市场的前沿,劣势变为优势。富裕才能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换来稳定。
沿边开放有利于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沿边开放,使边境地区成为内地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跳板、桥梁和纽带,必将拉动毗邻地区、腹地经济的外向化、国际化,与沿海开放一样,受益的不仅仅是自身。
沿边开放有利于消除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沿边地区是落后地区。随着沿海开放的深入和扩展,沿边地区这种落后的差距有加大的趋势,发展下去,无论对全局和局部来说都是不利的。实施和扩大沿边开放,无疑会缩小这种东西、南北差距。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给予沿边开放地区以特殊政策
沿边开放是国家区域政策的产物。中国沿边开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绝大多数地区实现了脱贫,人民的生活质量超出了所在省区的平均水平,人民更加拥护开放政策。事实证明,对落后地区在一定时间里实施区域倾斜政策是正确的。现在,有些人提出要变区域倾斜政策为产业倾斜政策,重要理由是区域政策不是平等竞争,反而扩大地区间差别。对此,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全国一个政策,表面上看是平等,实际上是把经济社会基础差的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置于同一起跑线上,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只能加剧地区间的差距。
第二,区域倾斜政策要随着受益地区的发展相应进行调整,给予那些欠发达地区。
第三,沿边地区享有的特殊政策有效期仅2—3年,沿海地区却享受了十几年。沿边地区虽然开放初期发展较快,但仅仅是起步阶段,许多投入未到收获期。此时断奶,沿边开放要夭折。
所以,在调整全国区域政策时,不应把沿海与沿边放在同一水平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注意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结合进行。
第四,对沿边开放中的边境贸易给予特殊政策是关贸总协定允许的。总协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最惠国原则并不阻止任何缔约国为便利边境贸易对毗邻国家给予某种优惠和便利。”我国于1994年颁布的《对外贸易法》第八章第四十二条也对边境贸易的特殊优惠问题作了原则规定。
第五,新的边贸优惠政策,一要按国际惯例明确“边境贸易”的范围;二要对实践中和国际上通行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推广和借鉴,如减免税、取消许可证、人员往来自由等。
三、要充分认识沿边开放的长期性、艰巨性
长期性:充满机遇,坚定信心
第一,周边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并对同我方边境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
第二,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已经把沿边开放作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措施和长期战略列入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中。
第三,只要边境和平安宁,沿边开放就有其生命力。
第四,因此,沿边开放地区要坚定信心,立足长远,科学地推进各项工作。
艰巨性:科学筹划,积极探索
首先,沿边开放多是双边开放,受制于两国关系,一方“感冒”,另一方“头痛”。双方不协调、不一致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此要有思想准备和韧性。要时刻注意对方的政治经济动向。
其次,周边国家都是欠发达国家,大多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贸易政策和法律多变,国际惯例应用极少,双方对接的摩擦机会多。
再次,双方相邻地区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基础薄弱,增加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困难大。要积极探索双方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对那些无章可循而又适应需要的试验探索,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四、沿边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不应照搬沿海模式
沿边开放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参照了沿海的经验,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误。主要失误一是铺摊子,主要是房地产开发过热;二是过度期望毗邻的对方投资,而对内联有所忽视。经过几年实践,沿边地区正在逐步认识到自身的特殊性。
沿边地区直接面对的是一国(或两国)市场,选择余地小;多是欠发达地区,想从其引进资金、技术很难。因此,不能象沿海那样搞“引进输出”型经济。我认为,沿边地区在经济导向上“输出输入相结合”,即“内联加工出口,进口加工内销”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些国家大多富有原材料,正是我国内地需要的,进口加工后内销是很有市场的;而把我国内地的技术、设备、原材料引到沿边开放地进行生产(组装),将产品输出到所面对的国外市场,也是很有前途的。
在产业结构上,搞“贸工农结合”。贸易与其他产业融为一体,面向国内外市场,实行多角化、集约化经营。这样的企业更能适应变化,更具有竞争力。
五、沿边开放取得新突破并能长足发展的一种途径——边境自由贸易区
决策层应将这个问题作为沿边开放战略之一来考虑和运作。
1、我国沿边开放处于艰难时期,意味着应尽快寻求新的突破口。我国沿边开放仅三四年时间,取得了不亚于相同时间内沿海地区取得的成就。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半停滞状态。任其下去,损失是很大的。为此寻求新途径应迫切地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2、经济的互相渗透和依存是稳定和发展双边关系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不仅对边境地区、对其依托的内地和国家经济的贡献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战略意义。
3、国际上已有成功经验,而且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大趋势。边境自由贸易区是其形式之一。例如美国南部边境与墨西哥北部边境共同建立的边境自由贸易区,不仅使边境地区扩大了就业,发展了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这种贸易形式成为两国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带来了巨大收益,边境繁荣稳定。
4、我国大部分开放的沿边地区具备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双方对应地区交通方便,有交往基础,并便于封闭管理。
5、这些地区中外双方都有要求和愿望,有些地区已着手做了准备工作。如绥芬河、黑河、满洲里等市和其对应城市都进行了深入探索。
6、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来确定:可能双方共建;也可能一方先建,允许对方企业先进入,条件具备时,双方对接共建;封闭式管理;人员凭通行证进出;等等。关键是双方决策层如何认识和推动。
六、沿边开放地区必须在国内外建立起较为广泛的“触角”和“据点”
沿边地区在开放上能否乘势而上,并保持后劲,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国内外市场的经济联系程度。联系范围越广,程度越深,开放与经济建设越有主动权,越能借助这种联系奠定经济基础。在开放环境中,经济联系就是生产力。
沿边开放地区的地缘优势为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提供了可能。沿边地区一开放,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展现在国内外企业面前,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带来的超额利润会吸引他们主动地与沿边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沿边地区来说,恰恰需要借助联合来提高自己的开拓市场的能力。这种内地(国际)经济优势与口岸地缘优势结合的动力是双方追求最大经济利益。
但是,这种联合的质量和持续程度取决于双方对对方的需要程度。一般来说,这种联合如果不加以主动地控制和发展,可能会出现“松散联合—紧密联合—松散联合”这样三个阶段。
开始之初,沿边地区从简单需要出发,借助内地(或国外毗邻地区)的商品(包括一定的技术、设备等)在两个互补性很大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双方尝到联合的甜头后,开始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随着国内外企业之间联系的增多,沿边地区由经营主体变为他们的经营媒介,发展下去,降为他们“婚后月下老”,仅能在信息、运输、三产等方面对经过沿边开放口岸的国内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起服务作用,沦为开放口岸“过境站”。
因此,沿边地区应对此有清醒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和扩大国内外企业对沿边地区的需要,抓住机遇,在第二阶段奠定好经济基础,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平等竞争的实力。
1、在国外建立经贸联系“据点”和“触角”。利用沿边地区与毗邻地区睦邻友好的优势,在境外建“商务服务处”,主要职能是为内外企业提供信息、联络、协调服务。该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仅收取服务成本费、中介费(低标准的),不能从事贸易。对其工作要定任务、定检查标准,待遇可高于国内,并配齐配强人员和设备。
“商务服务处”要把触角延伸到所在国有关地区、行业及大中小型企业,要密切关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定期向决策机关和管理部门反馈信息。对凡与本市企业进行联合的国内外企业,给予优惠服务。
2、在国内有重点地建立“经济联络处”,主要职能是为本市企业与内地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可考虑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辐射面广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设点。
现在各沿边地区多建有这样的经济联络处,但大多是停留在迎来送往和自己做生意上,失去了意义。凡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都是同国内外联系广而紧密的地区。
3、有重点地扶持内地企业“落地生根”,获得成功。“养活落地鸟,招来金凤凰。”
七、沿边地区要以超人超前的胆识气魄搞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是竞争中求生存发展的重要措施
边境地区经济社会落后,与之伴生的是人才匮乏。经济越落后,人才越难流入;人才越难留住,经济越落后。沿边开放后,凭借着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面对的国内外两个市场之间较大的比较效益,经济会有一个迅速的发展,会吸引一部分人才。关键是这种吸引能否持久。这当然取决于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但是,如果能够有远见,尽早主动地抓人才的引进,采取一些超常规举措,同样可以取得主动权(反过来保持经济的增长)。
一是要敢于善于破除长期封闭状态下形成的排外倾向,形成五湖四海、广纳人才的共识和制度。
二是要不怕引进人才中出现的个别失误问题,坚持探索,总结经验。对不经选聘的,一律不能调入。否则,鱼龙混杂,沿边地区容易成为“卸包袱”(富余人员)的场所。
三是要敢于放手使用人才,给其岗位,同时加强跟踪考核,及时指导。
四是要为吸引人才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保持连续性和有新发展。
人才的进入可以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有利于克服小富即安,封闭保守,短期行为和循规蹈矩等有悖于开放的落后行为和意识,面貌会为之一新。这是有利于当地长期发展、为边境地区人民造福的根本性工作。
八、沿边开放地区要善于营造出全方位的、浓郁的开放氛围,树立起鲜明的开放形象
这种氛围和形象是当地干部群众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是可以“变物质”的“精神”。
沿边开放不仅为经济建设带来机遇,而且为各项社会事业通过开放这一途径求得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沿边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要赋予鲜明的开放色彩,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服务业、娱乐业都应主动地开放,主动地与国外对接,吸收科学先进的东西,各部门、各行业都应有开放色彩,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触:开放、文明、富有生机,使人感受到两国(或多国)文化的交融,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沿边文化。
九、沿边地区应该而且有条件和能力创造出法治、高效、文明、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增强吸引力
1、创造这样一个环境是赢得竞争主动权的需要。目前,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要素向有效益并具备良好经济环境的地区流动。沿边地区在“有效益”方面,可保有一定时间的优势,但不是永远。在这相对短的时间里,应抓住有利时机,借助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借势造势,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环境。
2、创造这样一个经济环境确实比内地困难。沿边地区经济落后,思想观念落后,利益格局凝固。为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必然触及人们的思想和利益。这一点相对于内地困难更大。这需要一定的魄力和胸怀。
3、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要靠超常举借:决心要坚定不移;时间要抢先;要从需要出发,富有创造性。沿海特区、开发区的许多成功经验是顶着各种思想和利益的压力创造出来的。
法治:法律面前国内外企业平等,地区内外企业平等,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切不可歧视。特别是在国外企业或者是外地企业与当地经济利益冲突矛盾时,更要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以政代法,否则谁也不敢来。
高效:简化办事程序。过去按照计划经济设立的各种审批检查机构及程序有些已不适应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敢于从需要出发进行精简和新设。“一个窗口审批”、“一个窗口收费”等一站式服务要建立起来,“公章旅行”和乱收费应首先被列为杜绝之列。
文明:要象执行法律和规章制度那样认真严格要求各部门“培养文明意识、文明态度、文明习惯,创造文明工作环境”。制定出具体行为规则,经常检查总结。政府的法令政令都要实行公开。
宽松:所有部门都要以主动、支持、负责、服务的态度对待企业。对企业的不规范行为要给予指点纠正,而不应横加指责和罚款了事;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不能进行干预。
十、要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角度处理好沿边与内地的关系
随着运输、通讯和支付方式的发达,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地区与地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因此,在处理沿边与内地的关系时,双方都要从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的角度来看问题。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沿边与内地相互合作都受益,相互拆台都受损。
作为沿边地区,首先应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如没有内地的依托,很难有大的作为。开放,既是对外开放,又是对内开放,两者不可偏废。
做为内地,首先应看到,沿边开放不仅给当地带来了机遇,而且也给内地提供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途径。
沿边地区和内地都应经常开展信息、项目的交流,互设代表、联络处。沿边地区更应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