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之当代诠释及其思想渊源探析
张洁雅*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新渡户稻造在其著作《武士道》中归纳的八项武士道内涵为: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从武士阶级的孕育诞生到没落为止,武士的价值伦理、道德取向和人格行为深受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武士道的特点和思想渊源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并诠释日本武士道的当代内涵为:“劲、静、敬、境”四个特点。
关键词: 武士道;劲;静;敬;境
一、武士道概述
关于武士的起源,战后的学者普遍认同“战争生活起源论”。即武士从出现之初就是为了战争而生存的。新渡户稻造对武士道有个最精准的阐述。武士道,乃是要求武士遵守的,或指示其遵守的原则的规章。它并不是成文法典。它既不是某一个人的头脑创造出来的,更不是基于某一个人的生平的产物,而是经过数十年、数百年武士生活的有机发展。武士为了各自的领主尽忠,又时常不可避免有所连结。这就需要有一套人人都认可服从的法则让众人遵守。一旦需要判断是非功过时,这个法则也提供审判的基准。武士之所以受普通民众的爱戴和尊敬,与其说是因武士的勇武,毋宁说是因武士道在道德史上的典范和严格不可侵犯的光芒所致。
二、论“劲”
我们现在所谈及的“武士道”一开始有许多名称。《万叶集》里称为“勇士の道”,《今昔物语》里称为“兵の道”。此外也叫做弓箭之道、弓马之道等。“武士道”的称谓则是近世才稳定下来。从名称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武士职业的杀气。
从镰仓时代开始朱子学开始在禅僧中受到重视,取代禅宗成为武士道居支配地位的思想渊源则是在数百年后的江户时代。儒家思想为武士精神价值的塑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讲仁义”、“省察自身”、“尽忠守义”等等原则都是来自儒家。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后就多次用成文规定武士必须学习朱子学。其中作为武士道理论家先驱的山鹿素行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武士集团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吸收并不是全盘照搬。武家重上下级的关系尤甚,例如中国儒家认为“百行孝为先”,山鹿素行则强调“忠”凌驾于“孝”之上。同样的,“义”、“仁”、“勇”、“克己”等品德也更为了让武士完美地忠于拥护藩主和保护藩地的职责。中国儒家培养的文人墨士通常手无缚鸡之力,反对战争。而日本武士学习儒家道德是基于战争生活,武士从“蛮勇”到“强劲”变化,三纲五常的理论规范其修身处事,让原本满是杀气的战士习得统治的智慧,懂得为政之道。儒家传到日本武士当中已经被改造,为其职责服务。
三、论“静”
相比中国禅宗重理论,拘泥于坐禅的特点,日本禅宗更重实修。“武士好禅”作为一种文雅风尚,禅宗的思想被武士融入到绘画、赏花、茶道、文学、建筑等生活领域中。时至今日日本美学中自由宁静,淡然悠远的特色仍十分鲜明。禅宗教义的浸染进一步激发了武士忠孝、仁义、礼让、质素、节俭的品德培养,武士阶级因此也对禅宗格外喜爱。禅宗乃是武士的丰富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
3)使用效果。通过对12#、17#、22#计量站集油管线和联合站脱硫塔出口、伴生气外输、干气外输、彩31外输管线的硫化氢含量用两种方法多次检测后取得平均值,对比检测数值(图4)。
四、论“敬”
神道教最本质的观念是自然神灵崇拜和氏族祖先崇拜。在早期的采集文明和后来诞生的农耕文明中,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威力,认为自然万物是神灵,产生崇拜之情。“氏族神”是则指在一个部落中,死后的人成为神灵保佑部落的兴旺安定。部族的人则祭祀崇拜“氏族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吕剧故乡传承、宣传、做大吕剧文化,创出一条“吕剧搭台,经济唱戏”的产业发展之路,对于推动东营“黄蓝”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腾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武士阶级成型并成为统治集团是在镰仓时代。早期的武士则出现在奈良时代。公元八世纪,随着中央集权的衰落,地方庄园经济兴起,庄园主把部分农民分离出来,使其担任武装斗争的角色。从八世纪到十二世纪,在儒家思想和禅宗佛教还没有广泛深入渗透到贵族阶层时,武士淳朴的精神信仰主要来源于神道教。
另一方面,祭祀氏族神有助于强化领主和武士等级秩序,领主对武士的门第生计负责,武士效忠领主,巩固了其附属关系的合法性。
在稀疏表示理论中,l0范数能够很好地表示稀疏性,但是对于l0范数的求解,由于该问题是典型的非凸优化NP难问题,求解困难[8]。直到2006 年Tao和Candes [19-20]合作证明了在满足有限等距条件(Restricted Isometric Property,RIP)时,l0优化问题可以转化为l1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且两者具有相同的最优解。由于l1问题是凸优化问题,这样就使得求解容易。基于此,利用l1范数代替l0 范数,则目标函数(4)转化为如下基于l1范数的优化目标函数:
五、论“境”
谈及武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武士的名誉心。名誉是对自己人格的尊严和价值取向的明确意识。武士重视其身份、义务和特权。当名誉受到威胁或质疑时,武士最极端的方法便是“剖腹自杀”。作为中世纪的发明,它是武士用来抵罪、悔过、免耻、赎友、或证实自己忠诚的方法。传统的日本人认为腹部是灵魂的归宿。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中提及过剖腹自杀的动作理论要求。刀切进左腹,不可扎得太深以免身体向后倒。死时要双膝跪好向前俯伏。眼睛要睁开,以保持死时的容颜端正严肃。即使刀尖停滞,没有力气,依然要拼尽最后口气把刀拉到右腹。切腹是一件荣誉的事情,非一定的信仰境界不能达到。这尤其需要武士极端的冷静和沉着的态度。
六、结语
武士道深受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又深入改变了国民的道德和军人的精神。直到当代武士道的影响依然清晰体现在日本人的谨言慎行、事简朴、不好奢华的言行中。
[ 参 考 文 献 ]
[1]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娄贵书.日本武士道源流考述[J].贵州大学学报,2010,28(3):72-81.
[3]史少博.日本武士道精神对儒家思想的汲取[J].甘肃社会科学,2010,6:29-32.
*作者简介: 张洁雅(1994-),女,汉族,广东惠东人,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D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5-0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