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新田 425700
【摘 要】目的:对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为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ADR患者207例,其中102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对这102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反应中,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率最高,为87.25%,其次为肌内给药和口服给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患者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最多(61.76%),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13.73%)和泌尿系统感染(10.78%);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患者中,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46.08%),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反应(21.57%)、消化系统反应(15.69%);ADR患者中,青霉素类药物47例(46.07%),头孢菌素类药物52例(53.93%)。结论: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临床应用中ADR反应较多,其多以特异质反应为主,尤其静脉滴注给药,给药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抗感染治疗中应多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抗菌药物使用中所致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在进行有效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原则。因此开展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对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ADR患者207例,其中102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率为49.28%,10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12岁-59岁,平均年龄39.41±5.83岁,ADR反应发生时间4秒-6 d,其中发作时间<1 h 62例,发作时间>3 d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0岁-60岁之间;②患者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主动配合治疗和自主表达;④患者在使用β-内酰胺类看菌药物前15d,未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未联合用药。
1.2方法
对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式、药品种类、发生时间、用药剂量、临床体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给药方式比较[3]
102例ADR患者中,其中静脉滴注给药89例(87.25%),口服给药患者5例(4.90%),肌内注射给药8例(7.84%)。
2.2原发疾病分布情况比较
102例ADR患者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见表1。
表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患者原发疾病分布
3.讨论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社会和临床工作关注的焦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一方面会导致部分药物使用率过高,一方面也会造成治疗费用急剧上涨,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4]。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作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
的合成,进而使菌体膨胀、破裂,从而发挥杀菌效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适应症广泛、毒副作用较小等特点,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越来越多,其ADR反应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次研究发现,静脉滴注给药ADR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静脉滴注给药时间过长,造成药物在滴注过程中降解,生成致敏物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ADR反应,因此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溶媒,提高给药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②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因此应现用现配,从而保证最佳的抗菌效果,尽量缩短给药时间;③静脉滴注给药前,应严格进行皮试,试验结果阳性者严禁使用,应选择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④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先使用快速杀菌剂,在使用抑菌剂,以延长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时段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ADR反应较多,其多以特异质反应为主,尤其静脉滴注给药,给药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尽量选择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抗菌药物,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曲彩红.苏向阳.黎小妍.等.249例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6,12(7):248.
[2]王小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J].2014,12(33):93-94.
[3]张淑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8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62-63.
[4]朱秀美.卜艳丽.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文献概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2):112-113.
[5]李娜.刘宁.我院828例抗茵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2):62-63.
论文作者:刘依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给药论文; 内酰胺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静脉论文; 滴注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