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论文_潘树敏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论文_潘树敏

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文章摘要】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城市流行音乐为开始,中国流行音乐逐步走向民族化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趋向成熟,甚至影响了整个流行乐坛。对于不同的时期,民族化有着不同的称谓,如20世纪80年代的“西北风”,21世纪初期的“中国风”,本文将以21世纪初期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作为切入点,对其发展脉络、演唱特点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归纳,探讨当代流行音乐的不同曲风如何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且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流行音乐文化。

【关键词】 流行音乐;中国风;发展;演唱特点

一、中国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发展脉络

作为一种舶来品,流行音乐与上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上海,在当时歌舞升平的大上海舞厅里,爵士乐、布鲁斯、拉格泰姆等音乐形式在中国土地上生根萌芽。从此,西方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在上海发生了碰撞并逐步开始融合。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时期来描述中国流行音乐是如何与传统音乐走向融合并且发展至今,形成相对成熟的“中国风”特点。

(一)早期上海城市流行音乐

由于1840年中国政府在烟片战争中的惨败,1843年11月,上

海被迫正式开埠通商,作为文化侵略的伴随品,以“爵士乐”为代表的西方流行音乐在上海逐渐盛行,并在上海市民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国作曲家的开始尝试着流行音乐的创作。从这方面来说,黎锦辉无疑是位先行者,他开创了流行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创作道路。他的作品常采用传统音乐调式,带有鲜明的民族化旋律特征。如《毛毛雨》是G五声宫调式;《关不住了》则采用F清乐宫调式;《特别快车》则是D清乐宫调式等等。直到30年代中期这些作品被灌制成唱片,在演唱风格与乐队伴奏方面则趋于“爵士化”。不管这种“爵士化”是否符合作者起初的设想,但是,这也算是民族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最早的结合。

在歌词方面,以黎锦辉为代表的流行音乐的歌词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借鉴和使用古诗词,二是描述了现实的爱情生活。如黎锦辉的《红豆新诗》则是借鉴王维的《相思》一诗。有些更是从歌名就能直接品味出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如《秋水伊人》、《虞美人》、《镜花水月》等等。此外,像陈歌辛、严华、黎锦光等人也创作出了一批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流行音乐作品,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在此已始见端倪。

(二)20世纪80年代的“西北风”

1986年5月,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宣告了大陆摇滚乐的诞生。这首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歌曲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它采用了西北民歌的素材,具有强烈的摇滚风格。作为崔健本人,他并没有承认自己就是“西北风”的代表者,但是他对流行乐坛的发展是无庸置疑的,随着《一无所有》的备受争议之后,相继出炉了《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心愿》等作品,促成了“西北风”歌潮的形成。紧接着电影《红高粱》的热播将“西北风”推向了高潮。

“西北风”时期的流行音乐主要是采用北方的民间歌曲,尤其以陕北民间音调为基本素材,而且还会在伴奏乐器中加入民族乐器,如《心愿》的前奏中使用了竹笛;《我热恋的故乡》则使用了唢呐。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的主题集中在对祖国的热爱、家乡的眷恋和歌颂之中,呈现出粗狂豪迈的音乐风格。

(三)21世纪初期的“中国风”

正如此前所论及的,中国流行音乐对于古典诗歌、民间乐器、曲调等因素的运用由来久已,但是他们都只是在创新摸索的阶段,并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风格。所以严格来说,那些歌曲都不能算是“中国风”。现在乐界对“中国风”各有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三古三新”观点,他们认为“中国风”须具有六大因素: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和声。他们把2003年7月周杰伦的《东风破》视作第一首完全符合“三古三新”的中国风歌曲。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风指的是2005年开始新起的,以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人为代表的,以R&B音乐风格为主,在创作手法上强调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作品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并能引起听众民族审美心理共鸣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风潮及其音乐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在音乐界多元音乐元素的“混搭”创作风潮之下,华语乐坛一批新生代“唱作”歌手的横空出世,确实是一件跨世纪的乐坛盛事,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融合了中国古典意象和现代流行因素的音乐风格——“中国风”开始在华语乐坛广为传唱,并且风靡了整个华语世界,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特点

(一)曲调

从曲调特征上来说,“中国风”作品大多采用以R&B与Rap曲风为主的音乐旋律,伴奏乐器中常出现民族传统乐器以及戏曲音乐的旋律片段。

在前奏、间奏或结尾常出现民族乐器为伴奏这在“中国风”作品里面是较为常见的。如FIR的《千年之恋》中运用胡琴悲怨凄悯的音色来表达相爱但不能相恋的悲情;周杰伦的《霍元甲》和《双截棍》却是用胡琴来塑造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增强了乐曲的戏剧张力。

另外较为常见的手法则是在乐曲中间加进传统的戏曲唱腔。如陶喆的《Susan 说》将传统戏曲民乐与西洋音乐结合得独到而完美;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则融合了新民歌《辣妹子》的曲调,将一首现代感十足的乐曲演绎得更加欢跃、充满活力。王力宏《盖世英雄》里楚霸王所唱的那段“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天,宏威征凯旋》”将项羽的气宇轩昂唱得荡气回肠;在《北京一夜》中,苦命花旦哀怨地唱出:“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唱出了传统苦命女人的哀愁。

对于民族元素的运用最丰富的歌曲当数王力宏的《花田错》他在乐曲的配器中使用了多达九种民族乐器,同时通过假音、转音、高音、长音等高难度的演唱技巧为乐曲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整首歌的演唱技巧是根据曲风的变化而来。R&B唱腔、京剧唱腔、蓝调唱腔、Rap唱腔完美融合与一曲之中,丝毫不露痕迹。这是在“中国风”作品里面少有的以歌词占主角的乐曲,它以完美的唱腔让聆听者有种耳目具新的感觉。

(二)歌词

说起“中国风”行音乐的填词代表,那就不得不谈其中的翘楚——方文山。在与周杰伦合作的如《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青花瓷》等作品中,他运用了扎实深厚的填词功力,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优雅、感伤的情愫,将听众带入一种具有传统文化象征场景之中,同时也将歌词创作引进了一个古意新填的境界,他以其独特的古典意象和艺术内涵引领新的艺术审美潮流。

方文山在歌词中大量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和意向,使其作品充满了唐诗宋词含蓄蕴藉的典雅韵味,氤氲着换旧朦胧的古典情怀,如其代表作《东风破》的歌词是:“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独具中国元素的古典意象被方文山信手拈来,营造出一个充满凄美伤感孤独的情景,将游子漂泊的离愁,伊人已逝的哀伤,物是人非的惆怅,孤灯独坐的冷清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盏”“一壶”“酒”“流水”“花开”等古典诗词的常用字眼,也就是这些字眼打造出了方文山独特的填词艺术,并且将周杰伦的歌曲更具有“中国风”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要概括了中国流行音乐“中国风”发展的历史脉络、歌曲特点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经过一番学习和梳理,也是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有一定的理论总结,希望通过这次总结能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更好的把握其演唱风格演唱特点。当然,这次的文章只能算是学习心得,尚存在许多不足,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金兆钧. 《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

[2]姜仁武.《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趋向分析》[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3]荆晶.《当流行撞到民族——浅谈我对民族音乐和流行性音乐的几点看法》

[J].黄河之声.2008(16)

[4]王志辉. 《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初探》[J].黄河之声.2008(21)

[5]杨琛.《论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的“传统化”趋势》[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1

[6]李晓英.高渊.《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音乐传播——流行音乐吹来中国风》[J] .新闻世界.2008(3)

[7]郑恺. 《中国流行音乐民主化模式研究——以西北风为例》

[J] .中国校外教育.2010.7

[8]吴高园.《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J].长江学术.2010.3

[9]任丽华.《青春的迷茫与反叛:崔健与“西北风”》

—80年代中后期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分析 [J].艺术与人文.2008

[10]郑恺.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模式研究—以“中国风”为例》

[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11]郑恺.《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研究》[J] . 中国校外教育. 2008.5

论文作者:潘树敏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论文_潘树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