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比较研究

中外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比较研究

卫永刚[1]2002年在《中外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储量资产是石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仅是企业当前利润的源泉,也是今后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叁大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都已实现了海外上市,都面临着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课题。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以下简称SEC)的要求,石油上市公司必须提供附合SEC标准的油气储量评估报告、披露相关信息。由于国内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不同类别储量的界定以及评估方法都存在较大差别,国内目前还无法开展附合SEC标准的储量评估工作,近两年国内叁大石油公司的储量评估分别由国外的评估公司莱德.斯科(Ryder Scott)和D&M(DeGolyer and MacNaughton Petroleum consulants)公司承担。因此,在搞清国内外油气储量含义的基础上,对比研究国内外油气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掌握与国际接轨的储量评估手段,对现阶段的我国石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规范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将国内现行的油气储量分类和评估方法与SEC标准进行了对比,结合国外评估公司对国内石油企业储量评估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国内石油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油气储量评估方法的思路和建议。

陆鹏庆[2]2002年在《中外油气储量体系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储量是国家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指导石油企业(公司)各阶段工作以及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同时,它还是计算税收、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对中外油气储量分级分类体系分析比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油气储量管理和评估。本文介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基本步骤、不同勘探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以及与油气资源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对国内外油气储量分类、计算及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国外,特别是美国现行的油气资源分类标准更加注重的是油气资源的经济特性,其勘探的最终结果是经济可采储量,具动态性,其数值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国内的油气资源分类更加注重的是勘探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其本质是原始储量,勘探的最终成果是技术可采储量。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对地下油气藏认识也是从预探、评价钻探到开发逐步认识的过程,储量计算精度逐步提高和接近客观实际。我国储量分级分类贯穿了整个勘探过程,从区域勘探、预探、评价钻探到开发阶段都有相应级别的储量,每一级储量既反映所处勘探阶段的工作成果,又是指导下步勘探开发部署的依据。因此,我国现行的储量分类方案是理能反映原始地下客观实际的。但在国际化的经济社会中,美国的储量分类方案更具操作性。为与国际接轨,我国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储量管理模式,最为重要的是引入油气储量资产化管理,建立自己的油气储量资产评估体系,更新国内储量管理体制,建立可操作的储量管理方法。最后,在分析了储量体系差异对勘探开发活动的影响,对我国的油气储量分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尽可能消除油气储量定义的差异与国际接轨,二是建立一套与国际通用的油气储量评价办法,叁是在储量计算上要删繁就简,四是提高我国油气储量软件系统管理的水平。

郑起[3]2003年在《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油气储量是石油工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石油工业的战略性重组,许多都是通过储量资产的重组来进行的。这些行为,都应对包括储量资产在内的所有资产进行评估。虽然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并规定了四种资产评估办法,但油气储量资产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不同,具有消耗和不可再生的特点,属于资源性资产或递耗性资产,国内至今尚无规范、标准和办法。 无论作为储量的所有者国家,还是作为储量的经营者石油公司,其投资、融资、企业矿产权转让、资产经营责任制、税费政策等,都迫切需要对储量资产进行评估,采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对储量资产进行评估,是当今摆在资产评估工作者面前非常重要的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在给出什么叫油气储量,国内外对油气储量的分类、分级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现行油气储量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认为利用净现值法评估油气储量资产的价值是国内外都认可的一种方法,并且,在综合考虑油气储量的价值特性,及油气勘探与开发生产的相依性等因素,并结合我国石油行业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油气储量资产评估的方法为“综合净现值法”,即以获得油气储量的勘探支出与该油气储量的未来收益之和计算该油气储量资产价值的方法。 最后,从修改和完善国内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尽快实施油气储量资产化管理、制定油气储量交易制度、建立油气储量评估机构和建立油气储量相关资料存档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柳兴邦[4]2002年在《油气勘探经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勘探经济评价是对油气勘探投入产出关系的评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评价。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很少关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成功上市、中国加入WTO以后,石油公司对投入产出关系高度重视,并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油气勘探投资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投资的第一阶段,对油气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对油气勘探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单位油气经济可采储量勘探成本作为油气勘探经济效益评价的核心指标,对构成评价指标的油气经济可采储量和勘探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技术经济方法评价油气勘探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引入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并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油气勘探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中外油气勘探投资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

李寿军[5]2010年在《油藏经营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藏经营管理工作贯穿于油气田勘探起始至开发枯竭废弃的全过程,从油藏早期识别和描述、油藏评价、储量管理、开发战略部署、开发建设、生产过程到后评估都属于油藏经营管理的范畴。本论文按照油藏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阶段构成,研究油田勘探开发各阶段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技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问题。论文由五个课题构成:石油储量价值化及资本化方法研究;勘探阶段的油藏经营管理研究;产能建设阶段的油藏经营管理研究;生产阶段油藏经营管理研究;资本退出阶段油藏经营管理研究。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储量资产化研究状况、应用的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原油田石油储量资产价值化的方法,形成了一套石油储量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体系。系统建立了收益途径评估石油储量资产价值的技术和经济参数预测方法。研究了油藏经营管理单元划分归集方法,不同油藏经营管理阶段的管理办法、运作模式、优化决策技术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资本退出的技术、经济条件、退出程序及资本退出后的油藏经营管理策略。系统建立了油气资本退出阶段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评价方法。论文通过油藏经营管理体系研究,形成的一套适合不同阶段油藏经营管理技术方法,应用到中原油田油藏经营管理实践中。实践中,对中原油田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进行了划分归集,形成了投入产出明晰的油藏经营管理对象。在构建地下地面统一、投入产出清晰的油藏经营管理单元基础上,按照“主营业务突出、运作精干高效”的油公司模式,设置了相应的经营管理责任主体。建立了由总部决策指导、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为具体运作的利润中心、分公司为模拟利润中心、分公司以下为次一级模拟利润中心的运作机制。形成的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应用到油藏经营管理水平评价考核当中,为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行油藏经营管理起到技术支撑作用。论文成果应用在中原油田油藏经营管理实践中,通过油藏经营管理方案优化决策机制建立,在年度部署、中长期规划开发管理和生产管理中,对油气藏措施和单项工程,严格执行“研究论证,方案设计,效益评估,决策审批、跟踪评价、优化调整”的运作程序。对新区块的优选、老区调整井及措施工作量的部署和老井产量科学安排。一体化的油藏经营管理方案编制,优化了投资和成本,降本增效,效益显着。

郑德鹏[6]2002年在《中外油气成本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从美国证监会(SEC)对国外石油公司油气成本的《SX4-10条例》的内容研究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中外石油公司在油气成本的分类、构成以及核算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近十年来(1991-2000)国外石油公司油气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对中外油气成本结构和变化呈现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就导致该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客观翔实的剖析,文章特别指出,造成中石化上游油气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叁个方面:(1)资源战略方面,国外石油公司可以通过资源优选和资产置换来实现油气资源的最优化选择:(2)从开发程度上,中石化上游普遍进入以“叁高”为特征的开发阶段,生产成本高是客观规律:(3)企业面临的恶劣经营和社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非生产支出,也是构成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最后,针对中石化油气成本与国际石油公司的进一步接轨及如何科学地建立油气成本控制体系和降低油气成本,文章从树立新的经营理念和成本战略角度,得出了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性和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启示。

王忠[7]2011年在《油气储量管理国际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气储量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资产,是海外油气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油气储量的归类管理不仅是实现单个项目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前提,而且是国际化石油公司实施全球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国内油气资源的严重匮乏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形势迫使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开发全球石油资源。虽然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当面对不同储量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时,海外项目油气储量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问题就更加突出。目前与海外项目油气储量管理相关的储量分类标准主要有:美国SPE标准与SEC标准、加拿大标准、俄罗斯标准和中国标准等。海外项目储量评估有来自项目资源国、国际知名中介评估机构和国内研究院、所等多个方面的。当面对繁杂不同储量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时,海外项目储量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问题就非常棘手。本文主要研究目的首先是将通过一种合适的方法把海外项目不同标准下储量评估结果统一归类到SPE标准下,为今后建立数据库实施储量入库进行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为项目效益评价、储量动用、交易,有效利用资源,盘活公司资产提供决策依据。其次,探讨一下海外项目油气储量国际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海外项目油气储量管理也统一纳入国际化轨道上来。因此本文的选题既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研究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意义。本文以研究海外项目储量评估和分类管理模式为主线,从中国、美国(SPE/WPC、SEC)、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的储量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入手,详细甄别了各种标准下的油气储量定义和分类方面的差异和演变过程,探讨了国内外储量管理模式的异同,分析对比了国内外油气储量评估方法。然后,在调研分析国际石油公司油气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面对海外项目各种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难以实现统一管理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各种储量标准归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最后,提出了海外项目油气储量国际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通过对油气资源储量管理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储量评估方法与管理体系,使油气储量管理正式走上国际化的道路。通过对国际油气储量评估方法和归类管理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满足SEC的上市评估需求,有助于对海外油气项目资产交易决策的快速响应,有利于满足国家和资源国对油气资源储量管理的需要,有利于满足海外勘探开发部署决策的需要,使海外项目勘探开发项目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袁士宝[8]2007年在《油藏管理单元的评价与考核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田从发现至枯竭要经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人力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以多学科协同攻关为主要特征的油藏经营管理在国外石油公司广为推广并取得显着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叁大石油公司正在不断实践油藏经营管理的模式。随着油藏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必然要对管理单元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油藏管理单元应当建立起科学的单元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评判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效果,然而目前还没有较为研究系统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现状,在深入考察油田开发过程中各个评价指标特点的基础上,将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评价分解为储量品位评价、开发水平评价、开发管理水平评价和财务水平评价四部分,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实现了孤岛油田管理二区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论客观可靠;通过对油藏经营管理单元储量价值化的分析得知,影响储量价值的主要因素是油价和成本,针对油田企业现行成本控制制度的缺陷引入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应用作业成本法把油田生产成本分解成为叁级作业中心,油田生产成本被层层分解后分析可以判断出油田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作业成本法与现行财务制度结合是控制油田成本上升的有效方法;围绕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的中心建立各种情况下经济产量模型,讨论了不同油价、含水和成本对经济产量的影响;把运筹学原理引入油藏经营管理中,把效益作为规划的目标,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油田产量规划和稳产措施规划的数学模型,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并以孤岛油田管理二区为例进行了规划,规划结果实现了经济和技术的结合,发挥了最大技术潜力,促进了油藏管理单元生产管理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在产量和措施增产量的预测过程中引入了组合模型和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并改进了翁式模型,这些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为了客观真实地考核油藏经营管理单元和操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建立了油藏管理单元的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象限分别代表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的经济效益,任务完成情况、运行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衡记分卡的应用能够实现管理单元的综合考核,并准确掌握单元的生产运行情况。

陈丽娟[9]2004年在《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资产评估业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与资产评估相关的问题,引发了证券监管层、资产交易各方、社会公众等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该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究其根源在于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滞后于实践,而且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迫切需要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中的“质变”。为此,系统规范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和执业行为,促使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评估信息,以得到社会公众深入了解和认可,科学构建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已成为关系到资产评估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根据我国资产评估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资产评估行业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对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 建立理论框架的关键是选择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起点,只有合适的起点才能使理论体系前后一贯,成为符合逻辑的系统整体。本文首先在对众多的起点理论进行归纳分析,认为资产评估本质是最佳的理论框架研究起点,提出了以资产评估本质为起点的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分析了资产评估中核心的价值概念,通过比较分析价值、价格与资产评估价值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资产评估价值的基本内涵。环境作为资产评估理论的外生变量,具有动态、不确定的基本特征,是影响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经济环境对资产评估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都通过影响经济气候而影响评估价值;假设受制于环境,又是对资产评估本质进行演绎的先决条件,资产评估的叁条假设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的,其中最重要的假设就是有效市场假设,有效市场是一个理想的市场环境,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形成的资产评估价值是公平的、公允的,包括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这种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也是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对于交易双方来说,同样是公允的,对资产评估结果所分的这两种价值类型都满足了资产评估的基本目标;原则是评估人员的行为准则,是保证资产评估目标得以实现的准绳,也是对评估人员工作的一般要求,资产评估规范是衔接理论与实践的理论,是资产评估原则的具体化,包含了资产评估本质和外部环境对资产评估工作的所有要求和限制条件。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评估理论的分析、总结和研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建立的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是对现有理论的系统化和体系化,是对资产评估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突破,本文提出的评估本质、评估价值、评估假设与评估原则等系统化的基本理论,为今后进行资产评估理论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刁凤琴[10]2007年在《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石油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战略格局的形成,以及中石油等叁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成功上市,如何对石油储量进行经济评价并使评价结果符合国际通行的规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和紧迫的问题。科学的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是加强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的前提;是石油企业实施科学决策,加强风险防范的保证;是进一步深化石油企业改革的基础;是彻底改变若干年来我国“重技术储量轻经济储量”观念的需要。因此,本论文的选题既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可操作意义。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对石油储量评价主要集中于探明储量的经济评价,而探明储量包括了探明已开发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因此,本文对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研究的重点也放在探明未开发储量和探明已开发储量上。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第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石油资源的复杂性等特点;第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以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数学、复杂系统分析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将模型与实际案例结合作实证分析,使得建立的模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用性;第叁,比较分析法。文中既注重理论方法的比较,又注重实证结果的比较。如对拓展的DCF-NPV模型和传统方法在同一油区的NPV值大小的比较、软计算方法和硬计算方法的比较等;第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主体关于石油储量动态分析部分总体思路是进行微观经济评价和宏观产量预测,微观经济评价侧重于油田的某一具体区块或某几个具体区块的研究,而宏观产量预测侧重于整个油田的研究;第五,系统分析法。本文的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研究,既注重某具体油区的微观经济分析,又兼顾油田企业宏观发展规划,因而文章的主体构架就是宏观预测和微观评价。同时在具体的研究中,特别是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将研究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中,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指标的构建、参数的选取,既体现了油田自身的特点以及非人为因子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客观反映油田自身因子之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二类因子客观存在且共同影响经济指标。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构建了探明未开发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的DCF-NPV拓展模型,该拓展模型将项目经济寿命期分为勘探开发期、产量上升期、稳产期、减产期几个阶段,体现了石油价格以固定比率变化,石油产量稳产期保持不变,递减期成指数递减,开发成本在稳产期维持不变,在减产期以固定比率递增等特点,以客观地评价项目寿命期内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因素的变化对储量价值的影响情况。第二,构建了探明已开发储量的动态经济下限产量(储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经济下限产量在分析期内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影响因子的变化而不同的。第叁,首次尝试性地将软计算方法引入到经济指标与其影响因子的关联性分析中,得到了比传统的硬计算方法(如回归分析法)更为精确的分析结果;而基于软计算的经济指标与多因子的综合关联性分析更是前人未曾涉足的。第四,在进行油田宏观产量预测时,提出了基于软计算与硬计算融合的最近邻径向基-马尔可夫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宏观产量预测中的运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并且能够得到比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更为精确的结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主要的创新点等。第二章是关于中外石油储量经济评价方法的综述。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外石油储量分级标准,并对中外石油储量分级标准进行了比较,提出应进一步改进我国石油储量分级标准,并使之与国际接轨;然后介绍了国内外项目经济评价的发展状况;最后是国内外石油储量经济评价方法概述,指出我国石油储量经济评价方法在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体现、变动因子与经济指标的动态关联性、经济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第叁章是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文中分别从资源的劳动价值、资源的地租、资源的效用价值、资源的稀缺性价值和资源的耗竭性补偿价值以及环境的破坏补偿价值等价值理论论证矿产资源的价值体现。为后面的石油储量经济评价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四章是石油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动态经济评价研究。论文以贴现现金流净值(DCF-NPV)为方法基础,考虑到石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石油价格的随机波动性、石油产量的递减性、石油开发成本的递增性等具体特点,建立了基于若干假设前提的DCF-NPV拓展模型。其假设条件包括:第一,将整个项目寿命期分为勘探开发期、上产期、稳产期、减产期。产量分为稳产期产量(上产期一般时间较短,为便于计算,将上产期与稳产期合并,以稳产期产量代入模型)、递减期产量,假设稳产期的产量保持不变,递减期产量成指数递减;第二,假设石油价格以固定比率递增;第叁,假设石油开发成本在稳产期保持不变,减产期以固定比率递增;第四,假设计息周期为年,即每年复利一次;第五,假设相关税费率在计算期内是不变的。由此建立的DCF-NPV拓展模型既体现了石油行业的特点,又体现了石油储量经济评价的动态特点,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确定参数下的DCF-NPV模型来讲,更具有现实可操作价值。根据建立的拓展模型,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对石油储量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经济评价,而且可以通过该模型进行决策控制,根据现有的储量规模,获取企业对利率、价格、成本等因素变动的最大承受力和投资极限,以利于风险防范和投资决策。最后以某油区的实际案例来展示拓展模型的可操作性。第五章是石油探明已开发储量的动态经济评价研究。探明已开发储量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剩余可采储量的研究,其开发的经济性评价也就是剩余可采储量的经济性评价。对探明已开发储量进行经济分析时,关键是分析追加投资(成本)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常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而企业对剩余可采储量的评价常用单位时间的井产量来表示。基于此,本文关于探明已开发储量的动态经济评价研究重点在产量。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经济下限产量的概念,并对经济下限产量的内涵作了界定,即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最低可开采产量。论文以盈亏平衡分析和净现值为方法基础,建立了体现资金时间价值、价格和成本以固定比率变动的动态经济下限产量分析模型和最低储量规模模型。与传统的静态分析模型相比较,建立的动态模型更能反映项目的经营安全率,更能直观地反映价格、成本、折现率等因子的变动对经济下限产量的影响以及企业的经营风险承受力,从而为企业是否继续对开发井进行追加成本提供决策依据。文中还特别对相关参数的确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以某油田的某区块为实际案例,分别运用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和本文的动态分析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得出动态模型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同时提出,经济下限产量在项目寿命期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其大小与影响因子关系密切。因此,在计算项目经济下限产量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子的变化,以更加客观地进行油田项目的经济可采性评价。第六章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经济下限产量(储量)与影响因子的关联性分析,该部分内容是第五章内容的延续。论文首次尝试性地以软计算(ANN)为分析方法基础,结合具体的油田,根据石油开发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得性,选取原油价格、油藏埋深、油藏面积、采收率等作为论文中影响经济下限产量(储量)的因子,并将其划分为外部因子(价格)和内部因子(油藏埋深、油藏面积、采收率等)。文中,首先用软计算方法分别进行了价格、深度等因子与经济下限产量的单因子关联性分析,得到各因子与经济下限产量的关系模型。同时,为了论证软计算方法的精确性,文中还将软计算分析结果与传统的回归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软计算方法比传统的硬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在单因子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反映因子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关联性和因子之间关系的不可分割性,以使建立的关联性模型具有更强的可解释性,文中又运用软计算进一步进行了经济下限产量(储量)与外部因子、经济下限产量与内部因子、经济下限产量与内外部因子的综合关联性分析,以提高企业的综合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第七章是对江汉油田的宏观储量-产量预测研究。对石油工业企业而言,石油产量的宏观预测对油田企业的勘探开发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石油企业合理制订生产任务、避免盲目投资和开发提供决策支持,保证每年的开采量遵从既定的开发模式,以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首次尝试将软计算(最近邻径向基法)与硬计算(马尔可夫法)方法相结合,以江汉油田为研究对象,对江汉油田未来几年的产量进行宏观预测。同时,将文中所用的分析方法与传统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最近邻径向基-马尔可夫模型在宏观产量预测中比传统的硬计算方法精确性更高。从而证明了作者首次所尝试采用的最近邻径向基-马尔可夫模型在宏观产量预测方面的可解释性和实际可推广价值。第八章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以及为保证科学合理的储量经济评价的建议。主要建议包括:第一,加强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并完善和规范各项分析指标,以便于经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提高现有的折现率水平,以使石油企业合理地规避风险;第叁,改革现有的二档油价制度,实施不同的储量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油价标准;第四,改变现有的平均折旧法为快速折旧法,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尽快回笼和二次开发资金;第五,改变现有的一刀切的税收制度,采取分级税制。此外,应关注软计算集成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外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比较研究[D]. 卫永刚.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 中外油气储量体系比较分析[D]. 陆鹏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3]. 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 郑起.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4]. 油气勘探经济评价研究[D]. 柳兴邦.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5]. 油藏经营管理体系研究[D]. 李寿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6]. 中外油气成本比较研究[D]. 郑德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7]. 油气储量管理国际化研究[D]. 王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8]. 油藏管理单元的评价与考核方法研究[D]. 袁士宝.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9]. 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研究[D]. 陈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 2004

[10]. 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研究[D]. 刁凤琴. 中国地质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中外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