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丘市市立医院 山东 安丘262100
2安丘市市立医院 山东 安丘262100
3安丘市中医院 山东 安丘2621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6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 以常规治疗为基础, 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轻患儿症状,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类型,疾病发生主要同环境污染、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1]。对于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通常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然而受抗生素广泛应用所致细菌及病毒耐药性增加的影响,传统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疾病经治疗后还极易复发,为此寻求一种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2]。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近年来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药物的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6年5 月-2018年8 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2 例,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喘促及发热等, 用听诊器听胸部发现呼吸道音较粗, 且存在干啰音、咆哮音或湿啰音, 采用X线片检查呈片状阴影, 并伴有显著的胸部纹理增粗, 符合呼吸道感染检查标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 例, 其中男26 例, 女15 例;年龄1~12 岁, 平均 (5.3±1.6) 岁。观察组41 例, 其中男24 例, 女17 例;年龄0.5~10 岁, 平均 (5.1±1.3) 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 如平喘、祛痰、止咳及退烧等, 并注意让患儿多喝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产于黑龙江葵花药业有限公司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属于中成药, 其主要成分为甘草、石膏、板蓝根、苦杏仁、知母及金银花等中药。在给予药物时需按照患儿年龄适量给药, <3 岁患儿则10 ml/ 次, 3 次/d;4~7 岁患儿则10 ml/ 次, 4 次/d;>8 岁患儿则继续增加药量, 20 ml/ 次, 4 次/d。若患儿发生呕吐、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症状, 则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以10 mg/ (kg•d) 标准溶于5% 葡萄糖溶液并通过静脉注入, 1 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三种, 治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发烧等临床表现完全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发烧等临床表现显著减轻, 体温趋于正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减轻, 咳嗽、发烧等比较严重。总有效= 治愈+ 有效。患儿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 (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比较满意)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x± 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x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所有患儿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
3 讨论
儿科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中常见,致病原因同患儿免疫力低、营养失调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小儿呼吸道感染可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因而针对此类患儿,必须为其提供科学且有效的治疗。传统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常用抗炎、平喘止咳、抗生素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虽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因呼吸道感染特异性不强及给药缺乏针对性,常导致常规的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也增多,因此临床中积极探讨新的治疗方案。呼吸道感染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 上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 免疫力低下, 影响失调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其发病和儿童鼻腔短, 鼻腔毛细血管丰富, 鼻黏膜柔嫩及鼻道狭窄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 患儿血液中的免疫蛋白含量较低, 细菌及病毒水平也较低, 从这个角度来看, 儿童上呼吸道疾病也是抗生素使用最多的疾病。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咳嗽, 随后炎性反应逐渐蔓延到支气管, 细致器官并波及肺泡, 支气管因黏膜发生水肿而变窄, 肺泡内也出现炎性渗出物, 进而影响肺功能, 使患者产生通气、换气障碍, 引发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目前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有抗病毒, 清热、止咳, 平喘等。针对儿童易生肺热, 可以服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白虎汤, 并配合双黄连、鱼腥草、板蓝根等服用;对于儿童阴常不足、肺常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 应该配合使用倾泻胃火、滋阴润肺的药物, 来达到标本兼治、肺胃同治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麻黄具有抑制气管炎炎性反应的刺激, 对过敏介质的释放有阻止作用, 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进而产生平喘作用;金银花, 板蓝根、鱼腥草能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病毒等) , 破坏细胞微结构, 减少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有助于对上呼吸道炎性反应发挥感染的作用。知母具有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 具有清热功能;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抗病毒、抗菌消炎方面的作用明显, 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咯痰等症状疗效显著。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属于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有石膏、金银花、麻黄、板蓝根、鱼腥草、知母及苦杏仁等11 味中药, 在治疗小儿阴常不足、脾胃虚弱及肺常不足方面疗效显著, 因其具有倾泻胃火与滋阴润肺的功效, 故能达到肺胃同治及标本兼治。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属于一种疗效显著的中成药,该药物具体是由金银花、蒲公英等 16 味中药材组成,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该药物具有倾泻胃火及滋阴润肺的功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银花、板蓝根等药物均为抑菌的重要药物,可以抑制各种细菌及病毒的产生,如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此类药物还可对菌体合成蛋白质产生抑制的作用,对小儿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药方中的桔梗镇咳平喘的作用显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中治疗咳嗽的主要药物。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中的诸多中药联合,可以起到显著的抗炎及抗感染的作用,且辅料中增加的蔗糖也可以调和中药的苦味,使得小儿更易吞服,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 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璇.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27-128.
[2]刘玉芹.临床儿科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2):81+83.
论文作者:1李春林,2路爱臻,3王田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患儿论文; 咳喘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小儿论文; 儿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口服液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