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论文_房晓雨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论文_房晓雨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 100160

摘要:BIM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帮助建筑企业实现自身的完善,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出现的设计、施工问题等各个方面进行补救,致力于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具体问题。所以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三维建模的方式实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模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就会完善和优化建筑施工的具体方案,致力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帮助企业能够合理利用相应的工程资源。在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渐向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对于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BIM技术的融合使用将会为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除此之外,建筑行业内部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所以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利用BIM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完善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且为了保证装配式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必须要与BIM技术完全契合。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应用

1导言

我国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步伐却很快。近四五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研究力度,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体系、技术工艺不断完善,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势在必行。

2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预制构件在工厂就可以进行加工,采用机械化吊装,可以大幅提高其工业化水平,降低施工时的劳动使用,节约施工成本[1]。并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预制构件生产环节可一次成型将保温、装饰、门窗附件等与混凝土墙板在工厂生产完成,提高窗框四周防水性能和保温耐久性,同时解决外墙装饰性能,功能高度集中,减少了物料损耗和施工工序,对施工周边的影响较小,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根据其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分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和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流结构形式,其主要构件之间的连接以“湿连接”为主要方式。我国近年来出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相关规范标准主要就是针对装配整体混凝土结构。而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没有或只有较少的现浇混凝土,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有较大不同,计算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也与现浇混凝土结构有较大差异。目前,全装配式结构在国内应用项目极少,我国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

3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

为践行节能环保理念,推动建筑业良好发展,加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势在必行。为此结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以下就当前工程界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构造研究

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干连接和湿连接。其中钢筋套筒灌浆浆连接和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是湿式连接中两种常见的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是影响装配式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此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构造研究十分有必要。通常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①遵循“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确认连接部位在构件破坏之前的完好性;②连接部位应设置延性破坏模式;③结合装配式结构的整体受力设计连接点;④充分考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承载力、抗震性能等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体系性能研究

曾有相关研究人员针对装配式结构的体系性能进行过研究,并进行了很多试验探究,其中利用振动台进行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试验最具有代表性。并且通过这一试验,获得了以下结论: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是整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发生破坏的位置一般都在此处。其次,姜洪斌等人也曾针对装配式混凝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拟静力实验和拟动力实验,最终实验证实应用插入式钢筋连接方式可以大幅提升节点抗震性能,促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与现浇式混凝土结构性能相似。

3.3装配式耗能结构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装配式耗能结构,曾有研究人员针对耗能连梁进行了研究,并最终证实耗能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装配式结构,它可以有效优化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结构的延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日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国家也在加大政策鼓励和技术研究。然而目前我国的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尚存在装配率低、结构性能及连接性能研究不足等问题。为此建筑行业还需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发展思路

4.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多的主要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他结构类型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迟缓,其类型单一,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构件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4.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标准规范支撑不够

我国受现浇设计习惯的影响,严重限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使得相关标准规范还停留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期,且由于建筑预制装配化技术标准缺乏基础性研究和足够的工程实践,使得很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亟需补充和完善。

4.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思路

4.2.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完善产业布局。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建筑结构类型、建设成本因素,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4.2.2政策引导、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企业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同时,注重政府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2.3示范引领、科技拉动

以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及适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项目为突破口,开展工程示范,逐步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增加科技投入,优先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科技成果的生产转化和应用,形成科研、生产、施工、管理的技术应用体系。

4.2.3龙头带动,集群发展

支持现有材料、设计、施工企业做优做强,培育具有设计、采购、施工、融资、运营管理能力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

5结语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经逐渐普及,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产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利用这一结构可以实现建筑资源的节约,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实现建筑技术的完善和创新,最终使得建筑物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其中BIM技术的推广对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BIM技术以构件族为核心,实现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的有效对接,同时还利用其参数化与可视化的优势,实现对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施工方式的模拟,并且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BIM标准,再加上工程经验、施工设备等各方面的逐渐完备,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已经逐渐与BIM技术深度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吴炜刚,包亮.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状与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1):42-44.

[2]贺婷.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岳清瑞,侯兆新.对我国钢结构发展的思考[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05):48-56.

[4]伍永胜,肖鹏,刘梦泽,张俊.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现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04):42-47.

论文作者:房晓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论文_房晓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