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的施工步骤主要可以分为勘察、设计与施工,其中勘察工作是确保后期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采用合理勘察方式,从而制定相关的勘察技术,为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体探讨了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1前言
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住房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住房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各种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而建筑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岩土工程,而水文地质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也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2岩土水理特性
2.1胀缩性
通常情况下,在吸水或失水后,地下岩土的体积均会出现巨大的改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岩土颗粒的外表存在着一层水膜,在吸水或失水的情况下,岩土的厚度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就是岩土的胀缩性。
2.2给水性
在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饱水岩土通常会有一定水分流出,而这些水分通常均是沿着岩土工程的裂缝流出的,此种特性就称作岩土的给水性。在勘测岩土工程水质的过程中,通常是利用水度来反映岩土的此种给水性,因此,唯有保证水度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能实现科学、准确地评估岩土工程周围的水文地质有关情况。
2.3透水性
岩土的透水性指的是地下水在受到重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岩土所反映的一种下沉情况。通常来说,针对某些较为松散的岩土层来说,由于岩土表面存在着大小各异的颗粒,而且其分布情况也是各不相同,此种岩土的透水性就比较小。
3水文地质对勘察工程的影响
(1)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地质因素、水文气象条件、人为因素等。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含水层结构、岩土状况;水文气象条件包括工程地点的气温、降雨量等;人为因素包括工程的施工、灌溉条件等方面。由此可见,当地下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对岩土工程勘察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带来危害:①土壤的成分会发生一定变化,其盐渍化程度加深,或沼泽化程度加深,使地下水以及岩土对建筑的腐蚀性能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产生破坏;②地下水位的上升会导致河岸、斜坡等地的岩土发生滑移甚至是崩塌的现象,部分岩土结构还会被破坏,产生弱化,强度降低,对建筑物直接产生影响;③地下室过度冲水直接导致建筑的基础上浮,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导致其崩塌。由此可见,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的成分及其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勘察人员应当做好详细的记录,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完整的数据。
(2)地下水位下降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过度开采、水库修建、建坝等,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地下水位补给不足,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当地下水位发生下降的情况后,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若是下降的幅度较大,则会引发地下水枯竭,这是产生水质恶化的情况,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带来极大威胁。由此可见,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对岩土工程产生影响,岩土工程勘察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对水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根据水位情况对岩土情况进行判断,继而为工程提供精确数据参考。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地下水频繁升降会引起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导致岩土变形,且在反复升降的影响下,岩土胀缩变形也较为反复,且胀缩的幅度还会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地面裂开的现象出现,继而对建筑的安全稳定产生影响。此外,地下水位的频繁升降,对岩土层的金属成分产生很大影响,导致铁、铝等元素流失,进而导致岩土层变得稀松,承载力随之下降,不利于岩土工程的展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勘察人员应当对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对岩土情况分析和处理,为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4)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分析的建议。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在水文地质问题上,相关人员应当先收集施工地点的基本水文地质数据和资料,并与施工方案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对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取样调查,掌握详细的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并与岩土层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继而制定适当的措施对地下水进行截留外排、补充等,保证岩土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工程整体的稳定性。
4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应用分析
4.1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
通常情况下,一般将自然地理条件分为水文特征与地形特点。水文特征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区域的气候特点,比如降雨量、空气的湿度等这些都属于气候的特点。地形特点是指工程建筑附近高原与山地地形分布的特征,同时地形的水土流失与平整性都属于地形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是确保岩土工程顺利的进行一个重要条件,为工程项目的后期建设提高了可靠性的分析,以此达到提高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勘察,不仅可以增加工程建设人员对当地地质与气候的了解,还保障了土门工程开展的可靠性。
4.2地质情况的勘察
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是岩土工程最基础的工程部分。通常情况下,地质勘察涵括了地质构造、地形板块与地层结构的这三个内容,对施工点的地质运动情况展开勘察工作。同时地下水的水位高低水平也是影响岩土工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地质勘察需要了解近几年岩土工程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对地下水位出现上升与下降、供给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还要对地质表面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情况进行地质勘察。地质情况的勘察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确保岩土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且还解决岩土工程建筑物体的使用寿命问题,进一步地提升了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地质情况的勘察是决定岩土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3含水层以及隔水层分布情况的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对岩土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是含水层与隔水层。地下水的水位升降变化、水流方向、供给问题都与隔水层及含水层的分布情况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岩土工程的施工人员会根据工程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影响隔水层与含水层分布的因素,并做成相关的统计表。比如,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和水流情况都是正确判断含水层分布状况的重要依据,根据其判断的结果,为建筑基层的腐蚀与下陷制定相关的解决及防护措施。对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情况进行勘察,不仅可以为岩土工程后期的施工提供可靠性的分析,还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要重视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情况勘察工作的作用。
4.4地下水位的勘察
在岩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下水位与工程的稳定性、施工的安全性属于三角对立的关系,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整体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现实性的意义。在地下水位的升降水平超过工程建设规定的范围,会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准备开始建设岩土工程相关的建筑物体前,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全方面的勘察,并将勘察的数据与当地近几年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及分析,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问题展开调查也是地下水位勘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建筑行业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通过本文不难发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然地理条件的勘测、地质状况的勘测以及地下水位的勘测,这样方能为岩土工程勘察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岩土工程后续施工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韦振兴.论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5(18)
[2]叶勇吉.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位及内容探讨[J].今日科苑.2015(04)
论文作者:卢谨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岩土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情况论文; 地下水位论文; 含水层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