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发展进程加快,我国人民及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要求逐渐丰富,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建设质量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和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文章重点就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字: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是提高我国城市交通运输质量、完善我国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基础。若想提高公用工程道路施工效果及工程建设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增强路基结构的坚固性及路基建设效果,从而保证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效果达到相应建设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型的施工方法不断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得以应用,同时使得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程度提升,带动道路施工质量及路面承载及加强,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1路基的强度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建设是关键的施工技术,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路基强度质量标准要求,进而不受外力因素影响保证其刚度及水温的稳定性。刚度主要指路基在可承受范围内不会因外在因素变化而出现各种变形;水温的稳定性主要指路基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市政道路路基质量的不合格,将对刚度及水温稳定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及增加其危险性。故此,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增强路基强度,减轻路面负担,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确保安全。
1.2路基结构稳定性
市政道路机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土质改善以及提升土质的承载力。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车辆碾压及其他因素影响,都会导致道路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所以在路基施工建设中,要针对其实际情况提升结构稳定性,确保行车安全。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施工准备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2.1.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一步,在具体的施工前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现场测量之后进行技术交底,依据设计图纸中的设计,施工人员要找到水准点和导线桩,而且一定要认真的将桩位记录好,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保护好施工中的测量标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前,一定要考察哪些建筑需要阻碍了施工,需要进行拆迁,在拆迁时要做好相关人员的补偿工作,以免耽误施工进程。如果需要对电线杆或者某些地下电缆等进行拆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现场监督,以免因为拆除人员的操作不当发生事故。施工人员还要进行全面的考察,掌握沿线哪些地段需要借土、哪些地段有余土,哪些地段缺土等,上述这些要求都是在施工前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完成的。
2.1.2做好机械设备的准备
我国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设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目前一般都是利用机械化来施工,很多的机械也都是配套的,因为主机和辅机相互配合,会有更好的施工效果,不仅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赖,还提高了施工的速度,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还有效的减少了施工成本的支出。因此,对所选的机械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要对压实设备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备,因为这个设备是保证路基的质量的关键。机械选择万之后,就要提前将其运到施工现场做好检查,避免在施工中因为机械部件的问题耽误工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也是重点的一步,首先应该进行复测恢复,主要针对的是固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以及直线上的整桩和加桩,在复测恢复直线上的征装和加桩之后,还要将这些桩点移到地面以外,在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垂直方向平移,之所以要平移出地面之外,主要是想把它作为辅助基线,还需要用钢尺将其测量一遍,以确定其长度。路线长度需要钢尺对进行测量,而且还要进行2次,以免出现误差,之后按照测量出来的结果,确定出整桩和加桩。在确实时应该按照施工周围的控制点为标准,然后利用相邻控制点对其进行核查。要注意控制点和测设点之间的长度,通常情况下,长度不应该超过10cm。测量完中心桩之后,还要对横截面方向进行测量,然后再按照设计图纸中的横截面和现实地面高计算出边桩应该在道路两侧的具体位置。一切工作结束之后,在中心桩上要有相应的标志,并且把测量记录统一都记录在相关的本子上,以方便后期整理。
2.2施工阶段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2.2.1基底处理
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自然状态,并结合设计对基底稳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应方法与措施处理。填筑前,按规定对基底范围内的地表杂土、树根等进行清除。
2.2.2压实工艺试验
路堤填方施工前28d,先根据填料及压实机的不同选择进行碾压工艺试验,据此选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压实机型、行进速度、压实遍数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标准,指导同类施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2.2.3路堤填筑
将作业面分为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和检测区,做到界限分明,以便于严格制摊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控制碾压范围和碾压遍数,防止漏压,最后便于正确检测密实度。整个路堤施工做到区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证填方地段施工质量.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时注意事项: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于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分段施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约20~30cm的稳定层。
2.2.4路基整修
第一,填筑至标高后,进行平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水平测量,施放路基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第二,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内,不应留有尺寸大于100mm的材料;第三,路基整修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路基两侧超填的余土清除场外;第四,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第五,整修路基时应将边沟内的杂物清除干净,保证排水畅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将主要目光放在对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对施工工序的组织上,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优化,以此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安全,以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杨军,郭超.浅析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82.
[2]陈朝华.市政工程中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11):29.
[3]罗明磊.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96.
[4]王圣发.关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居舍,2017(31):44.
[5]解侠克.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44):245.
论文作者:覃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测量论文; 路堤论文; 基底论文; 市政公用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