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路径思考论文_郑宁湘

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路径思考论文_郑宁湘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小学 830001

写作就是为了交流和表达,而教材则是学生们习得交流与表达的一条捷径,但这得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去感悟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因为叶老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单元习作目标为指向,引领学生整体感悟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很有特点,每一个单元的选文都在突出一个主题,单元的习作也在围绕单元主题在安排学习任务,因而,把握好单元习作目标,每篇课文在教学中指向习作的点也就更为清楚了。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启示为例,如何把自己得到的启示告诉他人,让他人也从启示中获得启示,这是这一单元习作的难点。如何突破?分析了这一单元的每篇课文后,我发现无论是《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还是《落花生》《珍珠鸟》这四篇课文里都是通过事情来揭示启示,也就是叙事明理。本单元的习作,无论是写生活中的启示,还是写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给自己的启示,还是写一则漫画,这几篇习作中也都要求要以事例写启示。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我就定下了指向习作的目标: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借助具体的事例揭示启示的写法。我引领学生对比发现《钓鱼的启示》和《通往那个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两篇课文都是写了具体的事情,在事情中也都涉及了心理描写,而这些心理描写都在揭示启示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为作者就是从不放鱼到放鱼这一个痛苦中,体验到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对他来说是一辈子的财富。而伊尔莎也在解决织四十件毛衣、办时装展的心理及想法的变化中,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话对她的影响——通往那个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落花生》一文中,我引领学生发现原来大家围绕一个话题来讨论,借物喻人也是悟启示、写启示的一个好方法。在《珍珠鸟》一文中则是引领有这方面生活经验的孩子可以去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启示的。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们发现写启示就是要在故事中让读者去感悟,就如寓言故事一样,在故事中让自己明白,也让读者明白启示,而不是生硬地将启示放在结尾自己写出来。有了这样的感悟后,学生的那种生硬地揭示生活启示的习作几乎看不到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细读文本,找到学生的习作生长点

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找到学生习作的生长点很重要。因为学生有了中段两年习作的积累,也有了对篇的基本认知。如何让学生在高段习作中得到提升,找到学生的习作生长点很重要。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趣事这一单元中,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中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不算是难事,但是在这一单元中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童年的事写得有情趣,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故事,写出一个真正的自己是难点。因而,在教学时,在细读文本之后,我找到了学生习作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发现独特的自己。我主要抓了文本的两个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小儿、英子、小萧红)?你通过作者的哪些描写看到的?在这样的引领中,我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生活中,你是个怎样的孩子?事情发生的地点和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很重要,你决定选择哪个来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呢?是在小河边,路上,还是……学生依着这样的思路在构思,依着从文本学到的一些细节描写来写自己的故事,鲜活的自己也便让我们这些读者看到了。

写出有特点的人,在描写景物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等,这些都应是高段学生习作生长点的地方,只要老师善于去引领,学生就能在这一单元的习作中,收获到自己的成长。

三、及时练笔,夯实习得的方法

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的魅力,就必须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实现悟和写的融合。课堂上的习得表达方法如果不及时去应用,在语用训练的时候,我们就缺失了让学生感受成功感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需要在找到习作指向点时,及时进行训练。在《穷人》一课中,本文中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是需要学生去领会的。在学习了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活动中,我引领学生通过朗读,通过省略号感受到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感受到了此时桑娜的纠结。趁机,我对学生们说:桑娜作为一个妻子能为丈夫考虑,能为自己的家考虑,同时更为西蒙的两个孩子考虑,那么,作为母亲的西蒙在临死前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又在想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借助省略号,写一写西蒙的心理活动。孩子因为有了对西蒙母爱的认识,有了桑娜的心理活动的表达方法的习得,孩子们对西蒙的心理活动写得很灵动,那是因为学生们真正入情入境了。 “我的孩子呀,妈妈就要走了,就要离开你们了……你们该怎么办呀!”“我可爱的孩子们呀,原谅妈妈不能陪你们度过你们最美好的时光了,我就要死了,没办法照顾你们了……桑娜阿姨一定会照顾你们的,你们一定要听她的话!”“孩子们,让我再亲亲你们的脸吧,让我再看看你们熟睡的样子吧……妈妈就要走了,对不住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用心从文字所负载的内容,渗透到情感中,领悟其独特的表达方法和技巧。练要练在学生的情动辞发时,练在孩子们需要去补白时,练在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用这种方法我也能行时,这样的语用训练才能让学感受到习作原来就是我要表达、我能交流的一个过程。

语文学习是不能割裂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唯有训练学生捕捉作者怎样写的敏感度,提升揣摩文字表达的能力,才能既帮助学生感悟文本的美,又翻阅出藏在文本中关于写作的小秘诀。老师只要在细读文本中,找到指向写作的训练点,这样我们就能引领学生既感受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观景象,又让学生看到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境。这样也就成就了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能习作,会习作,好习作的愿景。

论文作者:郑宁湘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路径思考论文_郑宁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