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之浅见论文_谢振寰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之浅见论文_谢振寰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从当前的角度分析,线路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当中,处于基础的地位,线路设计过程中的好坏对轨道交通系统后续的建设、管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土地利用、轨道交通线网、施工、运营、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关系,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应从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相协调、强化三维设计理念和加强“网”的概念等多个方向发展,并且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者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素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发展方向

1 轨道交通线路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1.1 轨道交通线路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利用率因素,设计方案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发展趋势以及特有的国情,充分利用土地。城市轨道交通在施工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使被占用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使用,节约土地资源。基于此,相关设计人员要重点把握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均衡,充分实现轨道交通的功能作用,同时降低土地利用的影响,减少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成本,提升设计质量。

1.2 单条线路与轨道交通线网的关系

单条线路与轨道交通线网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首先,就宏观角度而言,单条线路属于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部分,每条线路之间有其特有的功能以及地位,且主次分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顺序以及技术标准。一般情况下,城市中的主干线大部分都处在主要的交通干道上,承载的客流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需要较高的技术标准以及辅助设施标准。相对而言,辅助线位于城市的次要干道,承载的客流量比较小,对所采取的技术标准要求较低,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投资建设成本。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通过主辅线路不断增加与延伸而形成的,并且每个主辅线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从微观角度来说,单条轨道线路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交叉的现象是不能避免的,其中交叉点的稳定性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正常有序运营的基础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路线设计时要全面了解交通现网的整体状态,研究分析单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城市线网中功能作用,并做好交叉节点的性质分析工作。

2 线路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要求,满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客流需求,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未来发展、衔接的条件。2)线路平面尽可能沿城市主干道行进并在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内布置,站位应靠近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并方便与公交及其他交通工具衔接,方便乘客出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3)车站分布应以规划线网的换乘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基本站点,结合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集散点分布确定。车站间距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区地段宜为1 km,在城市外围区宜为2 km。4)线路敷设方案的选择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地形、道路、工程地质、施工方法、地上地下建筑物及其基础结构埋深的情况,从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减少对市民生活环境的干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5)根据运营组织、行车相交线路,结合线路条件和工程条件设置辅助线,达到方便折返、停车、灵活调度,有利于运营和控制土建规模的目的。

3 线路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3.1平面设计

在确定线路路由的情况下,对线路的平面位置、车站的站位以及全线的辅助线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以最终确定线路的准确位置。包括:线路的平面位置、车站位置、辅助线类型及其设计、平面设计计算等。平面设计需在稳定的线网方案前提下开展,否则无功而返。

3.2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纵断面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同时又可对平面设计检验和调整,它是最终确定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的位置。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敷设方式和过渡段、分析控制点、方案设计、坡度计算及制图等。特别要注意在纵断面设计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尽量避开或少穿越不良地质层,降低施工和运营风险。如武汉3号线过汉江区间,结合地质特征经多方案比选,最终推荐纵断面尽最大可能的避开不良地层。

3.3横断面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地下、地面和高架敷设形式,其中地面和高架敷设形式对地面道路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道路进行横断面设计。在地面道路中的横向布置,应结合道路两侧建筑情况,与既有或规划地面道路相结合。高架桥工程在道路中的布置一般有路中、路侧或机非隔离带等几种情况。对一些不能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相配合的地段,需要结合高架桥工程对地面道路进行改造或对道路规划进行修改。

3.4辅助线设计

辅助线是为保证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实现列车的合理调度,并满足非正常情况下(事故、故障和灾害)组织临时运行和维修作业所设置的线路。在线位、站位稳定的基础上,根据运营方案要求,必须落实线路配线布局,包括联络线、折返线、停车线、出入段(场)线、单渡线等设置,才能保证车站规模稳定。因配线不当而调整会造成大量车站设计返工,如在苏州4号线及其支线接轨方案中,综合考虑4个配线方案,最后为了减少车站废弃工程,预留远期延伸条件,结合客流特征方便同站台换乘,推荐采用了最后一个方案。因此配线布局是总体方案和总图设计中关键设计。

3.5调线调坡设计

调线调坡又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调整。调线调坡设计是在对车站和区间竣工断面进行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结构侵入限界的情况,在不降低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局部地段的线路平纵断面进行适当调整,作为修改轨道设计的依据和铺轨前施工整体道床的基准,以满足行车的限界要求,从而保证运营安全。

结束语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经验,但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特别是近些年各大城市争相恐后地掀起轨道交通建设的浪潮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线网规划功能层次不清晰、线网规划反复修编导致可操作性差、客流预测结果可信度低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280—19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王晓军,高月娥,张伟.城际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互馈关系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9):78-81.

[3]王晓军,高月娥,张伟.城际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互馈关系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9):78-81.

论文作者:谢振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之浅见论文_谢振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