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月日”为例探讨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追求_数学论文

以“年、月、日”为例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在论文,为例论文,课堂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离开课堂这21载,虽然指导了很多优质课,但当自己参加特级教师讲学活动要进入课堂授课时,仍需要一番忙碌:读教材、写设计、备学生、做教具、练临场、找差距……从最初的生涩,到现场的灵动.回忆着那段付出,思索着老师的评价,我不禁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

一、追求“大气”

1.要基于“数学教学”迈向“数学教育”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把教学目标和重点定为教给学生“年、月、日”有关知识和记忆方法,这是基于单一的数学知识教学观的认识.而我基于数学教育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交流,知道大月、小月和平年、闰年,初步学会记忆大、小月和判断平年、闰年方法.

(3)体验教学情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些教学目标,第一点体现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年、月、日有关知识;第二点体现了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记忆大、小月和判断平年、闰年方法;第三点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据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大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悟价值.二是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掌握方法.①发现年、月、日有关知识和规律,学会记忆方法;②发现平年、闰年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判断方法.三是解释应用,强化认知,提升境界.

2.要基于“数学教材”超越“数学教材”

“年、月、日”这一课很多老师早已耳熟能详,但在几次试教后,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经过多次研读和思考,我对“每四年一闰”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第一层意思是每连续4年段里一定有一个闰年(每段年份总数是4),第二层意思是这个闰年的年份数必须是4的倍数,可以用下图表示:

我的教学思路清晰了,在教学时采用了直观演示,先引导学生理解每连续四年段里都有一个闰年,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闰年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从直观上理解同样的“4”包含不一样的含义.

又如,在课的引入上,我增设了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悟价值”,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现在是上课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几秒吗?其中用了哪些时间单位?

(2)你的出生时间是哪年哪月哪日,用了哪些时间单位?

(3)播放上海世博会闭幕视频,引导学生说说闭幕的时间,用了哪些时间单位?

通过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侧面感受到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在生活中都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每个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年、月、日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习年、月、日知识的必要性,丰富了第四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内涵.

二、追求“大方”

1.要出手大方,扶放有度

学生能想的不代替学生想,学生能说的不代替学生说,学生能做的不代替学生做.

如,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时,让学生发现年、月、日有关知识和规律,学会记忆方法的活动中,试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日历,小组长统一记录,讨论发现规律,用了近十分钟时间.由于教学时间不够,我改为把2003年-2006年的月历分别分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观察,再请观察不同年份的学生代表汇报每月份天数,教师用课件表格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月的天数和规律.这样由“放”改为“扶”,淡化了记录过程,突出了引导发现,突出了教学重点.

在教学“发现平年、闰年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判断方法”时,我采用“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独立发现.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记录1997年-2004年2月份的天数,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由于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记录、观察、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发现了每四年里有一个2月份是29天,每四年里有一个年份数是4的倍数,进而发现“每四年一闰,整百年不闰,四百年又一闰”的规律.我深深体会到,在选取教学方式时要依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做到出手大方,扶放有度.

2.要教给方法,提升境界

我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时,在教学细节上下了一番工夫.当引导学生计算2003年-2006年每年的总天数时,有的学生说“把12个月的天数一个个加起来”,显然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方法,我给予了认可后追问“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这一略带挑战味的话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很快,学生便发现了“把30乘12等于360天,再加上7(7个31天每个月多1天)减去2(2月份比30天少2天)等于365天.还有的学生说“把31乘7等于217天,加上30乘4的120天,再加上28天,等于365天”.就这样,拓展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发现年、月、日有关知识和规律,学会记忆方法”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记忆方法:背诵法,歌诀法,拳头法.

在教学“发现平年、闰年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判断方法”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判断方法:推算法,口算法,笔算法,计算器算法.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和学会方法两条主线.

方法没有最好,只有合适.在学生进行第1题“你出生在哪一年?是闰年吗?你20岁那一年是闰年吗”的练习时,由于执教的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2001年或2002年,到20岁时是2020年或2021年学生在汇报时都说采用计算方法进行判断,2001年、2002年不是闰年,2020年是闰年.这时,我没有停留在要求学生机械套用方法上,而是立即追问:“还有更合适的方法吗?”问题一出,学生的热情又被燃起.有的说:“老师,可以采用推算的方法,2000年是闰年,后面的2001年、2002年不是闰年.”“老师,2000年是闰年,剩下20是4的倍数,所以2020年是闰年.”可见,这时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采用什么方法最合适”的境界,一堂课在活跃的氛围中进入了高潮.

标签:;  ;  

以“年月日”为例探讨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追求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