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图书馆馆藏建设概论_图书馆论文

“中国日报”图书馆馆藏建设概论_图书馆论文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藏书建设概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说论文,藏书论文,中国日报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是一所小型专业性图书馆。它作为新闻单位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单位的编辑、记者。其主要任务是为本单位的编辑、记者提供撰写新闻稿件的背景资料,为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及业务水平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主要根据《中国日报》社的办报方针政策决定收藏图书的范围,因此藏书范围较窄,自1980年成立至今仅有藏书4万余册。在藏书范围窄、藏书量不大的情况下,要想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求生存,就只有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收集“精而专”的图书资料,提供别馆所没有的信息资源,才能在资源共享中占一席之地。因此,《中国日报》社图书馆在收集文献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根据《中国日报》社的特点、办报方针政策及任务,确定某个学科(主题、领域)作为长期文献收藏范围,全面、系统、及时地收集文献资料

1.1 根据《中国日报》社的特点制定藏书范围

《中国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份全国性的英文日报,它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产物,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针对这一特点,将图书收藏的范围确定为以收藏英文图书为主(主要是英文原版图书),收藏中文图书为辅。每年经费到位之后,根据书价上涨情况,一般将经费三七开分成两份:用于购买英文图书文献资料的款项占总经费的70%;用于购买中文图书文献资料的款项占总经费的30%,甚至更少些。这样,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就可以尽可能地多收集一些外文原版图书,以确保需要。

1.2 根据《中国日报》社的办报方针制定藏书范围

《中国日报》社的办报方针十分明确,它是针对外国读者的需要和阅读习惯,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现代英语、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活泼的版面来实现其报道任务。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在采集图书文献资料时,努力遵循本报社的办报方针,尽量及时搜集外国出版社(尤其是英、美两国)出版的有关新闻写作、新闻报道、版样设计、新闻摄影等精品图书。例如:《Report of Economic》、《Photography of Sports》、《Editing》、《A Journalism Reader》等等。现已收藏新闻类图书3千余种,占总馆藏种类的1/5,涉及到新闻专业的各个方面。我社记者、编辑在借鉴这些图书之后,不仅能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拍摄出优秀的新闻照片、设计出独特的版式,而且也在工作中提高了业务水平。

1.3 根据《中国日报》社的任务制定藏书范围

《中国日报》的任务是:(1)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消息;(2)重点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3)详细介绍我国现行政策,以增进我国人民与外国人民的友谊、了解和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和平的发展。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在充分了解本报社的任务之后,制定出一系列购书方针:(1)凡有关中国问题的外文原版图书尽量收集全,尤其是外国人对中国问题的评论应在政策、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收全。我馆现存此类藏书占馆藏总数的40%。(2)中国现行法律、法规(1949年~现在)中英文版本在藏书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收复本。(3)由于经费有限,有关中国自然风光、中国民俗、中国考古方面的图书以收集外文出版社和新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图书为主。这样即可以节省经费,又不降低学术水准。对那些外国权威出版社(如:Lonely Planet以出版旅游方面的图书著称)出版的此类图书,可收集一些精品,以便编辑、记者在编撰新闻稿件时参考其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方法。

2根据《中国日报》社发展需要及图书馆咨询任务制定专藏图书范围

2.1 根据《中国日报》社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制定专藏范围

近几年《中国日报》社不断发展强大,为配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China Daily》为主,《Weekend》、《21stCentury》、《Star》为辅的《中国日报》报系列应运而生。

《Weekend》创刊于1991年,它是外国人了解北京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政策、经济、交通、文化场所以及风俗习惯等等)的媒介。它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扩大北京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以便更多地吸引世界各地的外商及友人,加速中国首都——北京的经济建设,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发展。

图书馆为配合这一报纸的出版,设立了一个专题,专门收集世界各地出版的有关北京的文献资料。现已收集这类图书3000余种,如:《北京注册的外资企业3000家》、《北京现行政策法规》、《北京风景名胜》、《北京老字号》等等。

《21stCentury》创刊于1993年,它主要是面对大、中学生以及具有同等英语水平的读者群。它出版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通过新闻阅读而达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最终达到读懂《China daily》的目的。

为此,图书馆在为其收集图书时,主要以收藏英语教学和各国学校名录以及国外教学发展情况的图书为主。现已收藏《TOELF》、《GRE》、《GMAT》、《MBA》、《World List of University》等图书1500余种。这些图书主要供该部门使用,为其设立专藏。

1993年12月24日《Star》在上海注册登记。《Star》的任务主要是将中国金融城市上海介绍给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上海。由于《Star》编辑部设在上海,上海有其资料收藏部门,因此我馆仅为其收集一些文献资料,或代购一些图书,定期寄送。

2.2 根据咨询工作的任务制定藏书范围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的任务是为编辑、记者解决编辑、撰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国日报》社的编辑、记者通常是以英文直接撰稿。因此,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是某个专有名词如何译成英文、某条法律条文如何译成英文等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收集工具书时尽可能地收全“汉译英”的各科工具书。《中国日报》社图书馆,现有“汉英”各科工具书1000余种,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60多个学科领域,占馆藏的2/5。

3根据新闻报道热点制定短期文献收藏范围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份国家级英文报纸,其职责就是及时对外报道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这就要求图书馆能提供出最新的背景资料。对那些时效性较强的重大事件,我馆需根据其性质,制定出短期文献收藏计划,即:以收藏剪报资料为主,有保存价值的图书为辅。

在当今信息社会,报纸以其广博的信息、崭新的内容、迅捷的传递成为我国当前实用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藏书尤其是新闻系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料收藏起补充作用。剪报资料内容丰富、信息密度大,汇集了大量准确、实用和及时的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有较高的实用和参考价值。因此剪报资料在新闻系统的图书馆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为编辑、记者提供图书所不能提供的选题和系列报道资料。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自建馆以来,除收藏图书资料外,还收藏期刊、报纸以及大量的剪报资料。我馆资料员每天从300余种中外文报刊上剪裁有价值的剪报资料1000余张,约20万字,按其内容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从1981年至今已有剪报资料115类,3000余册。涉及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社会发展动态等各个方面。这些资料为本报编辑、记者撰写纪实报道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素材,尤其是在热点报道中充分地发挥出了其快、新、准、全的作用。

单本藏书也是《中国日报》社图书馆一大特点。这是因为我馆经费有限、书库面积不大,所以在收藏图书时主要强调:为用而藏,广采精收;减少文献的重复收藏,最大限度地增加藏书品种,扩大藏书的覆盖面。

4自动化管理

《中国日报》社于80年代末,就从美国引进了当时极为先进的XY编辑系统,在新闻系统内率先实行了编辑、采访计算机化。此后又与美国、北大方正等多个计算机公司合作,对该软件系统及网络进行了反复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料室为适应编辑部的自动化管理,90年代初期进行自动化管理调研活动,并于1995年从北京图书馆购买了“文津图书馆管理系统”网络版,目前正在进行回溯建库工作。它的使用将为编辑、记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如:缩短查询时间,查询精确度提高。并使图书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变得简单。此外,1998年年初又从新华社购买了内容丰富的《国际资料》软盘。它不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而且还能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资料信息。1999年,《中国日报》社资料室准备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吸取以上各大报社资料管理系统的优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资料管理系统。

标签:;  ;  

“中国日报”图书馆馆藏建设概论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