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周俊杰,罗旭

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 江西南昌 3300321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江西南昌 3300322

摘要:电网作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行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完善有效的电网系统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送电线路施工则与电网的建设工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送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逐步建立一个合乎我国发展现状的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机制,使得电网建设工程的得以平稳安全发展。

关键词: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

1送电线路的特征

送电线路所送达容量、送达路程都和电压紧密联系。电压越高,那么送达路程就越长。线路和系统电压级别的明确要参照送达的路程以及容量。在同等的送电电压下,送电的容量越大,那么送电路程就越短;反之,送点路程越大。此外,送达的容量及送达路程也和其他的技术要求及是否实施补偿方案相关。

高压悬空线路拥有适当的宽度,线路之下的地面范围往两边伸展适当距离所得到的范围叫做线路走廊。走廊里不能出现高大建筑物或是高大植株。在一定的土地资源里,努力节约土地资源耗用,可以增加线路走廊的利用效率。

2送电线路施工技术

2.1施工技术

2.1.1土石方施工

以前,送电线路的杆塔所需的坑等土石方挖掘一般选择人工挖掘,会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及财力。对于此类缺陷,工程的施工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土石维持原状。在解决土坑时,现已不断探索出掏挖或半掏挖的基础模式,而针对岩石坑的解决,则一般选择嵌固式或是直锚式基础,如图1所示。此外,在解决流砂及游泥地带方面,通常鼓励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但掌握此技术最难的是使用无损探伤技术来确定桩体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而后期不断发展出现的水电效应法、超声波测试法以及超声脉冲测试法等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此难点。

2.1.2混凝土基础施工

以前的混凝土基础施工差不多都是采取人工施工,通过人工完成搅拌、捣固以及湿水养护,而模板选择木质模板,此类方法浇筑得到的混凝土一般质量较低。而改进以后的混凝土基础施工利用机器完成搅拌、捣固工作,采用钢模板,还做到了规范施工技术。

2.1.3杆塔施工

现今的杆塔工程大多是选择拆解组立的形式完成施工,此类施工办法有许多突出的缺陷,例如工作强度大、高空作业多、事故发生率高以及安装品质差等。通过后期的不断付出研究,已经逐渐研发出了出杆塔吊装技术,这个技术完成了三个重大过渡:从拆解组立形式过渡到整体组立形式,从落地拉线过渡到内拉线,将高空工作过渡为低空工作。

2.1.4架线施工

从整体而言,架线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十分低,大多选择人工放线。在跨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过程中,大多是全停电或者半停电形式,跨通航河流架线施工时大多是全面封航或者半封航形式。现今对于此类问题进行了不断地修改完善,创新了张力架线新技术,该技术在放线方式上得到了创新发展,提出炮弹防线、火箭放线等新技术。在跨越电力线路施工时,采用索道架线工艺、钢结构跨越架、铝合金跨越架架线等新工艺,已经实现了不停电跨越,施工安全系数也得到了很大保障。

2.2施工技术理论

施工技术理论重点包含两方面:第一,杆塔组立的施工技术理论。杆塔组立施工理论包含整体施工设计以及拆解组立施工设计两方面。在综合解析办法以及电算的前提下,对整体杆塔的施工测算制定了通用图表方法,此外还探讨出单吊点、双吊点以及三吊点等数学模型,还分别设计了电算程序。研发出了可以配合各种地形要求和各种杆塔形式需求的拉线办法,有利于拆解组立的施工技术理论的逐渐健全。第二,架线施工的技术理论。架线施工的技术理论能总结成非张力架线测算和张力架线测算两方面,在这个理论的具体运用时要重点探讨两个问题:其一是针对各种挂点的架线总线长测算而研究出地面刻印架线技术,这个技术给大跨度架线施工提供了更多新的经验,对缩减高空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二是在精确测量及计算架线线长方面研究出新的装配式架线技术,此类技术能够愈加精确地测算出架空线线长。

图1嵌固式基础

3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

3.1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分为钻扩桩基础和旋锚桩基础。

图2杆塔吊装示意图

钻阔桩基础是比较普遍隐蔽的工程,主要用在混凝土工程浇筑完成之后、没有全面检验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进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主要适用环境是没有塌陷、地下水的影响,没有溶洞的可陷性黄土的送电线路施工中。它的施工原理是在原状土中事先钻好基础孔并在其内部

安装上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形成现浇基础。钻阔桩基础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原状土充分发挥物理特性。

旋锚桩基础主要使用环境是淤泥土质、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质,尤其是难以开挖的软地基施工。它的优点是不受时节影响、机械设备利用率高、技术含量高、提高施工作业的速度以及成本低等等。旋锚桩基础其实是一种最为实用的基础类型,通常由一个引导段、很多个

延长段组成,所有的部件都是抵合钢金,钢管大多数是采用低合金无缝隙钢管。在引导段的管段上边焊接上一个锚片,将引导段和延长段连成一个连轴。将连接塔腿的插铁灌注在桩帽中,将延长段顶部露在地面部分灌注在混凝土桩帽中。

3.2杆塔施工技术应用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组立的杆塔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杆塔施工技术可以随着杆塔外部形状及施工地质进行相应改进。随着杆塔施工技术的改进,一般比较大型的或者重型铁塔往往会采用分解组立的施工方式,送电线路杆塔施工会采用内摇臂通天抱杆分解组塔和内拉线悬浮抱杆分解组塔,这两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外抱杆带落地拉线技术存在的质量与安全的问题。在送电线路工程中,应用半倒装、全倒装组塔新型施工技术。杆塔组立是送电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杆塔吊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3.3架线施工技术应用

就我国现在的送电线路施工的总体来说,绝大多数还采用人工放线、绞磨牵引紧线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很明显的弊端,作业难度大,安全隐患高、机械化程度低、人工作业量大、施工效率质量差这些都是它的缺点。但是最大的缺点是跨电力线路架线时需要半停电或者是全停电;跨通航河流架线时需要半封航或者全封航,这样会带来很多的不便。经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张力架线技术,提出炮弹放线、火箭放线的创新方式。在跨越电力线路施工时应用索道架线工艺、钢结构跨越架等新工艺不仅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同时也实现了不停电的跨越。

3.4检修施工技术应用

检修施工技术是送电线路技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施工线路以及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对故障进行及时的修复以确保整个线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实际运行中,送电线路可能会出现送线塔倒闭、器具破坏等问题,这就需要调度员做好故障的应急处理,及时进行检查、检修工作,全面提高施工效果。

结束语

电力工程中的送电线路施工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体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深入分析施工方案,结合施工内容,运用成熟的施工技术和规范的操作手段,使电力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收。与此同时也应看到,送电线路相关施工技术尚有所欠缺,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细致探索,对施工技术做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将其更好应用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

参考文献

[1]周壮强. 标准工艺在送电线路施工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4):82.

[2]邹晓莉,王鹤. 220kV输变电送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191.

[3]杨红,刘文范. 电力工程送电线路的施工工艺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33):381.

论文作者:周俊杰,罗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周俊杰,罗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