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_范围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集群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范围经济可以定义为“是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从范围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范围经济的界定是在企业层面上,但是,随着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协作和纵向一体化,范围经济不仅在企业内部形成,在合作的企业之间同样可以实现范围经济。对于单个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形成范围经济,但是通过中小企业之间的特殊组织方式,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范围经济。每一个企业转化为一个生产或者销售单位,其服务对象局限于集群内部各个独立分工的单位,随着分工的深化,其服务的产品范围不断增加,从而实现了范围经济。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消费者具有多样化偏好的环境下,经营差异化产品企业在空间聚集而形成成本节约。范围经济是中小产业集群特定阶段的竞争优势来源。并且成为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当范围经济过小时,供应链聚集是不可能的,当范围经济达到一定程度时,供应链才会出现聚集。中小企业集群的范围经济形成的边界不局限于单一的企业内部,而是以整个产业集群为边界的。集群内部的动态协调机制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良性循环。范围经济具有时空特征,需要区分厂商范围经济和区域范围经济。对于集群层面的范围经济,林承亮通过考察永康五金专业化产业区发现,随着产业区的发展,不仅生产组织方式发生着变化,产品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初期的打铜、打铁、打锡、铸锅、钉秤等的五金“行担”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生产菜刀、剪刀、锉刀、刨刀和锄头、镰刀等铁制小农具生产为主,到目前的金属消费品、机械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压延加工等三大类构成的五金机械产业,集群生产组织方式与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促使范围经济的产生。此外,经营差异化产品的企业共享区位时,光顾该市场的消费者增加,从而促使相关产品和互补品的需求和价格增加,从而带来范围经济。

经营差异性产品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市场群落,市场群落商品的需求和最优价格比企业选择分散区位时有较大的提高,形成集群层面上的范围经济,从而形成集群的竞争优势,目前对于集群层面的范围经济,尤其对中小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相关考察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试图更为细致地解释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

二、中小产业集群范围经济的内涵

我们把中小企业集群定义为:“由中小企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及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聚集体。”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一种介于市场分散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中间类型的组织形式,它通过有效的网络协调生产和交易,推动创新和成本降低,已经成为一种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内部蕴含着范围经济,中小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逐可能是其聚集的动力之一。我们所说的中小企业集群的范围经济指的是当一个中小企业集群从专攻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其生产经营范围扩大而使得平均成本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能够灵活地应对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并通过柔性的生产和交易体系,扩大经营的产品范围,获得范围经济优势。在中小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通过横向联盟和纵向协调,推动生产和交易的有效、低成本运行。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体现在质量上,同时也体现在数量范围上,即差异性的产品消费会带来更多的效应,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生产者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质量的提升,在产品范围方面,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即范围经济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差异性的需求。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需求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从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转变,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理解并低成本地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必须进行组织方式的变革,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这种新的组织方式满足了市场对范围的需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中小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分工,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机制有效地降低由于分工而形成的交易成本的增加。此外,通过有效的分工和社会连接,中小产业集群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源,并有效地应对外界的冲击,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如下图1所示。

产业链上纵向分工导致的范围经济,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资本的约束,单一企业很难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如果在地理区位聚集的企业之间松散连接构成产业链,由中小企业构成完善的产业链,并在产业链内部实施精细分工,因地理集中带来运输成本的降低,从而形成纵向的范围经济。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在中小企业克服资本壁垒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个产业集群内,整个生产流程被分解成许多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需要的投资大大降低,从而使拥有有限资金的企业家能够选择相应的分工类型进入工业化生产之中,并将集群内部的企业家资源利用起来。这些最终产品虽然是从单一的生产主体中生产出来,但是,其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却在不同的专业化的单位进行,这种由分工而形成的,比在单一企业进行全部环节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构成了集群层面的范围经济。

集群内部的范围经济随着产业链的变动不断深化,集群内部一个中小企业不仅向集群外部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而且向集群内部不同的需求者提供不同生产环节的产品或原材料,从而提高所有生产流程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综上所述,中小企业集群的范围经济来源如表1所示。

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形成

在中小企业集群层面上,范围经济不仅体现在生产成本的节约方面,而且体现在集群内部或者外部交易成本的节约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柔性专业化分工由意大利学者彼瑞和萨贝尔(Piore and Sbael)于1984年研究总结本国一些中小企业经验时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它在柔性小市场上的表现胜过大批量生产。对于从事大批量生产的企业来讲,低成本是关键,这就相应要求大容量的市场、专用的机器设备、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人以及自上而下的权威管理。而柔性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则为:差异性产品(而不是价格)、细分市场、通过兼容性设备、多面手雇员的广泛参与、产品改进、快速的市场需求适应等方法达到合适的经济规模。与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的关系主要围绕相互支持和共同促进创新。

(一)集群内部大型固定资产的共享使用

小规模生产的中小企业,很难购进大型固定资产设备,同时也不可能在知识和技能上完善对所有环节的操作,因此,需要外包一些业务到其他专业化的,具有特殊固定设备的单一环节加工者,这就形成集群内部许多的小型生产者利用同一共用同一个企业主拥有的固定资产设备来进行同一环节的加工(见图2)。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多种品种和类型的产品共用一种固定资产设备,使共用大型设备的利用率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操作共用设备的专业化人才操作技能随着生产量的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使共用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而对于共用设备企业主来说,其加工多种型号产品,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范围。因此,从集群层面上看,都是一种范围经济。

(二)企业地理的空间聚集促使默示性知识溢出

随着生产和交易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地理上的集中,为“商业秘密”和广泛的特定产品的知识经验等默示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方便。集群内部存在生产性和交易性两种默示性知识,生产性是指企业内部员工的技能与内部特殊的业务流程。交易性是指企业在长期或者以往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超越竞争关系的组织间关系。

首先,生产性默示性知识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产品创新的发生,在集群内部,企业主在产品类型选择方面能够利用默示性知识,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对市场需求产生适应性反应,选择利润较高,销路较好产品类型,同时避免竞争。一方面,通过对集群内部分散的多样化的默示性知识的整合来产生集成创新,使产品类型和品种规模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对集群内部默示性知识和对外部市场需求的考察,对原有的产品进行原始创新,充分利用集群内部已经形成的资本来进行产品类型创新。

其次,交易性默示性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交易渠道的多元化,在集群内部,由于产品类型增多,交易更加复杂,形成了复杂和多元的默示性交易知识,中小企业主通过对交易性默示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交易渠道的创新,促进多元交易渠道的形成。一方面,集群内部“干中学”的机制,使集群对外部交易渠道不断创新,新的交易方式不断产生,这些创新都是中小企业主针对交易成本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是以交易成本为目的的,从集群层面上讲,交易方式和渠道的不断增加促使总体交易成本的不断下降。

最后,集群内部默示性知识是地方性编码知识,产品越复杂,默示性知识编码越复杂,传播对交流频率和交流主体接受能力的要求越高。一方面,高水平的地方传言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异质的行为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场”,拥有不同默示性知识主体的交互作用推动产品创新的发生,促使产品多样化。另一方面,默示性知识的溢出和扩散推进产品品种和类型的创新,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家进行创业,在创业的基础上推动产品范围、交易范围的扩大和创新,从而推动产业集群整体层面的范围经济。

(三)共享交易渠道对交易成本的节约

从集群层面上看,集群能否产生范围经济,不仅存在产品类型范围扩展方面,而且需要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才能存在。这就要求必须要有有效的治理机制,使单一单位经营的多种产品中的单种产品单位成本下降,从而达到范围经济,其机制如图3所示。

首先,对于单一产品加工者来说,假设其生产三种类型的产品,在集群内部可以由多个供应商向其提供原材料,对于原材料供应商来说,可以向多个加工者提供原材料,这样,对于原材料供应商和加工者来说,其生产和加工都不局限于单一产品,促使经营范围的扩大,此外,由于多个原材料供应商和加工者,使得原材料市场处于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原材料成本下降。其次,对于销售阶段,每一个加工者都有许多销售方来收购,为其扩大经营范围提供了条件,对收购者来说,在集群内同样有多个加工者提供产品,因此,销售市场在产业集群内部也类似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降低产品销售成本,并且使不同类型的产品都能销售出去。最后,基于社区的血缘、业缘和地缘的非正式制度对购销双方起到约束的作用,如果被集群所嵌入的社会网络所排斥,其损失对于集群内每一个经营者都是公共知识,因此,大家都遵守同一的惯例,惯例在集群治理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保证范围经济实现。此外,潜在品牌的共享效用,消费者利用过去的购买经验推理同一地区的另一新产品时,潜在的地理品牌效应就会非常有效,集群的伞品牌会为新产品提供一种外在经济,消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陌生感和不放心。

(四)企业管理经验、文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集群内部不同企业的管理经验、经营技能不仅体现在企业家的才能上,还蕴含于组织、管理系统和集群文化之中,其中一部分不是针对单一产品,而具有通用性,多个产品能共享这些无形资源,当产品类型、品种增加时,不需要特殊的培训和学习就能进行,使不同产品分配管理和操作技能学习成本的费用降低。此外,对于融资、劳动合约的签订和实施同样基于信任的实施机制,这使得增加一种产品经营时,其分担的财务费用、雇工费用增加低于所带来的收益,对于集群整体实现了范围经济。

(五)中小企业集群内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供给

中小企业内部集群内部公共品的供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政府提供,一种是企业之间的协调和集体行动产生公共品或者准公共品,无论哪种产生机制,都有效推动了范围经济。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为地方财政贡献了大部分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又激励提供公共品、准公共品来提升集群的竞争优势,当集群内部每增加一种新产品时,基础设施的供给量并不增加,而产品经营范围扩大,单一产品分担的基础设施成本下降,因此存在范围经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之间在竞争和合作过程中,产生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项目增加,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推动集群内部人力资本、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优化等,作用于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类型和范围,形成范围经济。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营造范围经济发生的技术环境

首先,政府通过有效的示范和培训来提高集群知识技术的积累和生产范围的扩大,这种模式不仅包括编码知识,而且应包括默示性知识,通过组织技术能手和专业能手,成为培训机构的核心人员,这样才有助于私人知识的增进,更能增加地方知识的快速积累。其次,加强以默示性知识为主体的知识创造和传播,通过非正式渠道交流和现代信息媒介的应用,对技术升级、交易效率的创新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经营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主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模仿和吸收,增进技术知识扩散和地域技术创新的发生。最后,建立技术协会或者行业组织,通过正式的组织平台,提高集群内部经营主体的知识可获得性,提供一个技术交流和模仿的平台,提高企业模仿的概率和努力程度,以及技术模仿的有利性。

(二)营造范围经济发生的资本环境

品种和类型的开发、生产、交易成本都随着品种类型的增加而增加,需要对集群内部从事范围经济进行资本支持。首先,传统的资本支持在信贷规模上、信贷的灵活性、信贷成本的降低等方面,都需要为集群企业开展范围经济提供一个优良的正式融资环境。对于集群内部非正式融资环境,主要加强信用环境的建设,逐步规范民间金融的监管、风险预测、制度选择等内容。其次,加快资金供给和需求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高效的金融资本需求和供给信息的交流,促进民间闲置资金的充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最后,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企业信用融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有效的抵押机制,降低产业链融资的风险。

(三)营造范围经济发生的制度环境

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范围经济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持,主要应体现在:市场规范制度的完善,对于多品种、多类型和成本降低为特征的范围经济,市场的规范和完善是范围经济实施的关键,制度的完善同样遵循一个“干中学”的过程,应该以集群内部市场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之间对不同类型产品、不同品种类型经营过程中的互动过程,来完善市场制度。首先,在正式制度供给方面,应加强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根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其次,非正式制度方面,应加强社区信用、信任制度的建设,规范市场运作。针对干扰市场运作、强买强卖行为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提高其违约成本。最后,在新制度发布的同时,应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来有效传递制度信息,降低制度信息搜寻和学习成本,推动制度的有效实施。

标签:;  ;  ;  ;  ;  ;  ;  ;  ;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_范围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