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敏 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 530001
【摘要】2017版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开启了高中英语课改的新征程。本文围绕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新变化,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两大素养要素,结合主题语境和语篇,通过一节校内示范课例来探讨高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及效果,研究教学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深层领悟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课,分层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20-02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是这次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素养要素,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修订后的课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变化显而易见。
在新课程目标中,语言能力是显性的素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是隐性的素质。思维品质是要通过语言作为载体来教学,融会贯通,潜移默化。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语篇,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按新课标新思路来上课,要将语言教学和其他三种素养有机融合,真正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
二、现状和概念
传统英语阅读课仍然以词汇、语法教学为主,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和内涵被忽略,阅读课教学表现出碎片化、表层化、模式化的特征。班级授课,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又要培养拔尖学生,因此分层教学深受欢迎。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掌握知识。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从教学方法上看,阅读课分层教学遵循读前、读中、读后原则。随着新课改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更要关注what,who,when,where,why和how(简称5W1H)的归纳分析能力。学生看文章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高中阅读课堂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二十世纪发明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把思维变成一种清晰的可视化图形或网络。这一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五第五单元 First aid,全单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第二部分Workbook。单元以“急救”为中心话题,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并能提出和写出急救措施。第一部分的教学需要五到六课时,集词汇,阅读,语法和写作于一体。阅读篇章 First aid for burns,介绍皮肤的重要性、烧伤的各种起因、三种不同的烧伤程度以及他们的症状和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
本课例选取的是本单元第二部分Workbook - Is your home safe? 的阅读篇章教学,这是第一部分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关于家庭安全防火知识的学习,在厨房、卧室、浴室等地方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预防家庭火灾措施等。该部分的学习需要一个课时。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篇章脉络,由浅入深推进阅读目标,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并最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2.学生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班的学生,熟悉本单元急救主题的基本词汇和句型。首次在课堂上尝试使用思维导图。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抓关键词来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通过小标题理解行文线索和各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深层含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知、记忆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构词法学习;祈使句、省略句学习。
(2)能力目标:运用思维导图提高篇章阅读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急救的兴趣,提高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能熟练运用所学急救措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教学设计思路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应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其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鲁子问、王笃勤,2006)。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和合作学习模式,制定分层阅读目标,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查找5W1H线索和联系。任务设置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按照“读,看,说,写”的步骤,逐层实现教学分层目标。这样的设计思路循序渐进,立足于语言基础知识,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通过师生及生生合作,最终实现整体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教学过程
Step 1:Revision
通过两个问题的复习导入,How many types of burns have we learned?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types? 学生回顾三种程度的烧伤及其特征,随后教师展示上节课整体知识框架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复现有关烧伤急救的内容,对思维导图有视觉初体验,框架图直观体现了文章小标题关键信息词及其关系。
Step 2:Pre-reading
教师从复习导入过渡到新课授课,快速浏览文章Is your home safe?,让学生说出这篇文章的体裁,引导学生关注黑体字部分的小标题,再进一步启发思考小标题是何内容?
[设计意图] 读前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速读抓关键词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判断文章的体裁或者出处。
Step 3:While-reading
(1)开展细读活动,设置任务1 。根据小标题给出的地点名词,围绕where, what, how, why 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查找答案。组织学生做pair work同桌讨论。再次展示思维导图问题提示,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关键点。同桌讨论活动结束后,请四个学生分别作答,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任务1 旨在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信息输入,同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热身铺垫。
(2)接下来设置任务2 ,教师组织学生对文章信息整合分类,给出提示方向即样板图(三个地点,一个防火措施),让学生模仿这一模式,做出文章思维导图。找出两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思维导图的学生并展示他们的作品,点评优点与不足。最后教师展示全篇框架结构图。
[设计意图] 活动任务2 加大活动任务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明白有小标题类的阅读文章可以参考类似的模式去整理归纳文章信息。
Step 4:Post-reading
完成了两个阅读活动任务后,进行中心思想的总结归纳。设计看图说话环节,让学生根据三个生活场景,以group work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查找场景中哪些是正确做法,哪些是错误做法又该如何更正。抽取2-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设计意图] 读后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整体归纳和巩固提升,培养学生看图辨识能力。篇章读后的输出活动之一,检查验证所学知识。
Step 5:Homework
经过了“读,看,说”的课堂训练环节,最后布置一篇作文训练。
[设计意图] 以书信形式让学生做对本课和本单元的一个信息输出。
五、教学反思
1.对分层教学的反思
(1)教学目标要分层:基础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目标,学会速读、细读文章,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意义。发展目标,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篇章脉络,搭建知识网络。
(2)学生水平要分层:学生区分好、中、差三个层次,设定的任务和目标也必须分层次。基础好的学生主要挑战难题的解释和演示。中等层次的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基础差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基础分要到手。
(3)授课方法要分层:第一级层次,学生精读。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包括背景知识、正文阅读、语法知识、写作训练和课外知识拓展。第二级层次,学生泛读。掌握速读、跳读、细读等阅读技巧,查找事物关联信息。第三级层次,学生评价阅读。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发展综合能力,体现核心素养。
2.对思维导图的反思
学科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思维有序化。第二,思维可视化。第三,思维的发散化。
六、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分层阅读和思维导图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层,思维指导,能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各层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各层次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梅德明,王蔷.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程晓堂.2018.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5(必修)[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鲁子问,王笃勤.2006.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1(4).
[7]杨延从.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3).
论文作者:李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目标论文; 知识论文; 语言论文; 小标题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