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王芬论文_王芬,罗勇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王芬论文_王芬,罗勇

王芬 罗勇

(射洪县中医院血液透析室;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死亡率最高的为心力衰竭,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和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在透析患者管理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本文就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做初步探讨。本文就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142-01

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其中死亡率最高的为心力衰竭[1]。因此, 为了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衰, 提高透析患者的存活率, 延长患者的生命, 医护人员除了需要给予患者准确的治疗方案外, 必须给予患者提供优质护理[2]。因此,早期识别和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在透析患者管理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本文就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做初步探讨。

1. 如何早期识别心力衰竭

对血液透析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无诱因状况下出现呼吸费力、呼吸急促, 尤其注意在休息等静息状态时发生。 (2) 患者出现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出汗、血压升高、心律及脉搏异常等。 (3) 短时间内患者出现尿量减少、体重急剧增加,身体各部位水肿明显等。 (4) 患者莫名出现咳嗽现象,可轻可重,尤以平卧时咳嗽剧烈,半卧位或端坐时, 可有轻微喘气声发出, 呼吸费力。 (5) 部分年老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轻者可出现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等症状。监测过程中, 患者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或出现任何不适, 及时向医生反映, 配合医生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全身状况进行检查, 包括各项实验室检查, 尽力在早期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2 适当的护理干预

2.1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较常见的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有超过90%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会出现持续性高血压状态[3]。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很多, 一方面因为肾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体内水钠潴留, 同时无法得到充分透析, 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较大, 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增加[4];另一方面降压药物应用不足,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等;透析本身也较容易并发高血压, 与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搏出量增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等有关[5], 因此更易诱发心力衰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是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平日里血压较高的患者更应尤其注重监测血压,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透析前了解患者血压状态, 透析过程中始终监测血压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发生。目前临床普遍认为, 应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mm Hg/90mm Hg以下为最佳状态。

2.2 限制患者水、钠的摄入

肾脏功能障碍严重者常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状态, 无法将体内多余的水钠充分排出体外, 极易导致患者水钠潴留,同时,患者的血浆渗透压此时常处于较高水平, 患者会感觉口渴, 此时若摄入较多的水及钠,且不能得到充分透析, 那么则极易导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因此, 需严格监测患者的出入量, 对于每日小便量<500m L的患者需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量, 患者当天水分的摄入量为=前1日尿量+500m L。应引起注意的是,患者水分的总摄入量应包括静脉摄入量、食物中包含的水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还应限制盐分的摄入, 防止水钠潴留的进一步加重, 应注意少吃腌制品、酱油等, 每日钠盐的摄入量≤3g。

2.3 控制体重

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患者体重常发生变化并且往往由多种原因导致, 医护人员应注意对其进行评估。对于由水钠潴留原因引起的体重增长应进行严格控制, 保持增长幅度在5%内, 若体重增长过多, 则需增加透析次数, 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以降低心脏负荷, 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另一方面, 每次透析过程中, 护士除需注意患者体重数据的增加外, 还应认真、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貌、皮肤褶皱及衣物增减情况等, 对患者的出入量、食欲情况、运动情况、是否伴有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进行评估,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干体重进行记录, 防止因为衣物变化、腹泻、饮食等情况对患者体重的变化进行错误判断, 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2.4 纠正贫血

长时间的贫血会导致心脏射血量不足, 引起心率过快、心肌缺血、缺氧等状态, 从而导致心肌肥厚、心室肥大, 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因此积极、有效的纠正贫血可以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缺铁、血液丢失等。因此,长期维持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因注意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保证充分透析的情况下, 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2~3次/周, 同时注意铁剂、叶酸片的补充;当Hb大于110g/L的时候注意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补充过程中,坚持每月查血常规,了解贫血改善情况,勿过度纠正。另外,透析过程中,应尤其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保持透析液温度低于38℃[6], 监测透析液中离子浓度,防止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起溶血;保证透析管路连接紧密无松动等, 防止管路滑脱造成失血;透析结束后,对管路及透析器中血液进行盐水回收, 尽量减少血液的流失等。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指通过半透膜对血液进行人为的过滤, 排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 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一种方法, 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血液净化法。因为安全性较高, 易行等, 因此应用较为广泛。目前, 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衰患者的替代疗法应用较为普遍, 同时还应用于急性肾衰、严重外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但对于慢性肾衰的患者, 在透析的过程中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而且往往预后不佳,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及时的早期识别及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赵国燕.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并心衰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 (11) :252-253.

[2]周学兰.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并心衰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6) :2108-2110.

[3]龚意, 何燕, 陈云, 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 (6) :882-885, 886.

[4]田小怡, 李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 4 (3) :510-511.

[5]唐玫, 刘猛, 于芳.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12 (16) :1532-1533.

[6]Agrawal S, Agrawal N, Garg J, et al.Heart failur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should we use spironolactone[J].Am J Med Sci, 2015, 350 (2) :147-151.

论文作者:王芬,罗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王芬论文_王芬,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